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丁甘仁医案-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诊 昨进四逆散加减,神识渐清,呕吐亦止。虽属佳兆,无如牙关拘紧,齿垢无津,里热口干,胸闷气 
粗,按脉沉细而数,良由阴液已伤,津无上承,陷入之温邪,未能透达,痰热胶阻肺络,肺失输布之权,况怀孕七 
月,胎气已伤,虽见小效,尚不足恃也。今拟生津达邪,清神涤痰,未识能得转危就安否。 
霍石斛(三钱) 炙远志肉(一钱) 川贝母(二钱) 淡竹油(冲,一两) 清水豆卷(三钱) 鲜石菖蒲 
(八分) 栝蒌皮(二钱) 嫩钩钩(后下,三钱) 黑山栀(二钱) 鲜枇杷叶(三张) 鲜竹茹(二钱) 枳 
实(七分,同炒) 
三诊 神识渐清,呕吐渐止,牙关拘紧亦舒,齿垢无津,咳嗽咯痰不爽,里热头眩,按脉濡滑而数,是阴液 
已伤,津少上承,陷入之邪,有暗泄之机,厥阳升腾,痰热胶阻肺络,肺失输布,怀麟七月,今太阴肺经司胎,胎 
热乘肺,肺气愈形窒塞,虽逾险岭,未涉坦途。再宜生津达邪,清神涤痰,冀望正胜邪却为吉。 
霍山石斛(三钱) 炙远志肉(一钱) 霜桑叶(三钱) 清水 
豆卷(三钱) 鲜石菖蒲(八分) 滁菊花(三钱) 黑山栀(二钱) 鲜竹茹(二钱) 光杏仁(三钱) 
川贝母(二钱) 栝蒌皮(二钱) 嫩钩钩(后下,三钱) 鲜枇杷叶(三张) 淡竹油(冲,一两) 
四诊 神识已清,津液渐回,里热亦减,而呕吐又起,不能饮食,口舌碎痛,腑气不行,脉象左弦数,右濡 
滑。此湿火上升,痰浊未楚,肺胃之气,不得下降,能得不生枝节,可望渐入佳境。仍宜生津和胃,苦降痰浊, 
怀麟七月,助顺胎气。 
川石斛(三钱) 川贝母(二钱) 炙白苏子(五钱) 水炒川连(三分) 全栝蒌(切,四钱) 旋复花 
(包,五钱) 仙半夏(五钱) 鲜竹茹(二钱) 生熟谷芽(各三钱) 干芦根(去节,一两) 清炙枇杷叶 
(去毛、包,三钱) 柿蒂(十四枚) 广橘白(一钱) 
五诊 呕吐已止,口舌碎痛亦减,胸脘不舒,饮食少进,神疲,右颧赤色,脉象软滑无神。怀麟七月,阳明 
少阴阴液已伤,痰浊未楚,厥气乘势横逆。再宜益阴柔肝,助顺胎气,而化痰浊。 
川石斛(三钱) 抱茯神(三钱) 广橘白(一钱) 生白芍(二钱) 川贝母(二钱) 炒竹茹(二钱) 
仙半夏(五钱) 栝蒌皮(二钱) 生熟谷芽(各三钱) 干芦根(去节,二两) 清炙枇杷叶 
(去毛、包,三钱) 春砂壳(四分) 
六诊 呕吐止,口舌碎痛亦减,惟纳谷不香,颈项胸膺发出白 ,伏邪湿热,已有外泄之佳象。口干不多 
饮,舌质红,苔薄腻,脉象濡滑而数。阴伤难复,浊痰未化,津少上承。怀麟七月,胎前以清热养阴为主。再宜 
养阴宣肺,和胃化痰。 
川石斛(三钱) 抱茯神(三钱) 熟谷芽(四钱) 净蝉衣(八分) 清水豆卷(三钱) 佩兰梗(五钱) 
光杏仁(三钱) 陈广皮(一钱) 象贝母(三钱) 清炙枇杷叶(去毛、包,三钱) 炒竹茹(五钱) 干芦根 
(去节,一两) 净蝉衣(八分) 吉林参须(八分) 
谨按∶此症为阴虚温邪内陷,若遇时医,见神识昏糊而大进犀羚,则邪遏不达而毙。或见四肢逆冷,而任 
投姜附,则阴液涸竭而亡。况怀麟七月,恐其胎气受伤,用药最为棘手。而夫子初诊,即认定为热厥,投四 
逆散以解之。继又速进养阴清热之剂,使内陷之邪,由脏转腑,由里达表,竟使病者得庆更生,夫子之识见深 
矣。治安幸列门墙,弥殷瞻仰,谨录之。受业 朱治安志。 
邹女 湿温九天,身热午后尤甚,口干不多饮,头痛且胀,胸闷不能食,腑行溏薄,舌苔薄腻带黄,脉象濡 
数,左关带弦,温与湿合,热处湿中,蕴蒸膜原,漫布三焦,温不解则热不退,湿不去则温不清,能得白 , 
而邪始有出路,然湿为粘腻之邪,最难骤化,恐有缠绵之虑。姑拟柴葛解肌,以去其温,芳香淡渗,而利其湿。 
软柴胡(八分) 葛根(一钱五分) 清水豆卷(三钱) 赤苓(三钱) 泽泻(五钱) 银花炭(三钱) 
连翘(二钱) 鲜藿香(一钱五分) 鲜佩兰(一钱五分) 神曲(二钱) 大腹皮(二钱) 通草(八分) 
荷叶(一角) 甘露消毒丹(包,四钱) 
二诊 湿温十二天,汗多,身热虽减,而溏泻更甚于前,日夜有十余次之多。细视所泻之粪水,黑多黄少, 
并不臭秽,唇焦齿垢,口干欲饮,饮入肠鸣,小溲短少而赤,舌边红,苔干黄,脉象左濡数,右濡迟,趺阳之脉亦 
弱。此太阴为湿所困,清气下陷。粪水里黑多黄少,黑属肾色,是少阴胜趺阳负明矣,况泻多既伤脾、亦伤阴。 
脾阳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输运于上,伤阴津液亦不上承,唇焦齿垢,职是故也。书云∶自利不渴者属太阴,自 
利而渴者属少阴。少阴为水火之脏,为三阴之枢,少阴阴阳两伤,上有浮热,下有虚寒,显然可见。脉证参观, 
颇虑正不敌邪,白 不能外达,有内陷之险,欲滋养则碍脾,欲温化则伤阴,顾此失彼,殊属棘手。辗转思维, 
惟有扶正祛邪,培补中土,冀正旺则伏邪自达,土浓则 
虚火自敛,未识能弋获否。 
人参须(一钱) 米炒于术(二钱) 清水豆卷(四钱) 云苓(三钱) 生甘草(三分) 炒淮山药(三钱) 
炮姜炭(三分) 炒扁豆衣(三钱) 炒谷芽苡仁(各三钱) 干荷叶(一两) 陈仓米(一两,煎汤代水) 
三诊 湿温两候,前方连服三剂,泄泻次数已减。所下粪水,仍黑黄夹杂,小溲短赤,口干欲饮,齿缝渗 
血,舌边红,苔干黄,脉象濡数,尺部细弱,白 布于胸膺脐腹之间,籽粒细小不密,伏温蕴湿,有暗泄之机。 
然少阴之阴,太阴之阳,因泻而伤,清津无以上供。泻不止,则正气不复,正不复,则邪不能透达,虽逾险岭, 
未涉坦途也。仍宜益气崇土为主,固胃涩肠佐之。 
吉林参(一钱) 米炒于术(二钱) 生甘草(三分) 云苓(三钱) 炒淮山药(三钱) 炒川贝(二钱) 
禹余粮(三钱) 炒谷芽(三钱) 橘白(一钱) 炒薏仁(三钱) 干荷叶(一角) 
四诊 湿温十七天,泄泻已减七八,粪色转黄,亦觉臭秽,太阴已有健运之渐,白 布而甚多,色亦显明, 
正胜邪达之佳象。口干而腻,不思谷食,睡醒后面红,稍有谵语,超时而清,脉濡数而缓,舌质红苔黄。良由 
气阴两伤,神不安舍,余湿酿成痰浊,留恋中焦,胃气呆顿。今拟七分扶正,三分祛邪,虚实兼顾,以善其后也。 
人参须(八分)炒于术(一钱五分) 炒川贝(二钱) 云苓神(辰砂拌,各三钱) 远志(一钱) 
炒淮药(三钱) 橘白(一钱) 炒谷芽苡仁(各三钱) 清水豆卷(三钱) 佩兰(一钱五分) 清炙枇杷叶 
(二钱) 
张左 秋温伏暑,蕴蒸阳阴,身热甚壮,有汗不解,口干欲饮,苔黄脉数,两足逆冷。是热在阳明,湿在太 
阴,与中寒者不同,症势沉重。姑拟加味苍术白虎汤,清温燥湿,以望转机。 
生石膏(五钱) 天花粉(三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肥知母(一钱五分) 金银花(三钱) 活芦根(去节, 
一两) 生甘草(五分) 连翘壳(一钱五分) 制苍术(一钱) 
王幼 湿温伏邪,已十六天,汗多潮热,口干欲饮,白 布于胸腹之间,八九日未更衣,脐下按之疼痛, 
舌红绛中后腻黄,脉象沉数。叠投清温化湿之剂,诸症不减;良由伏邪蕴湿化热,由气及营,由经入腑,腑中宿垢 
不得下达也。吴又可云∶温病下不嫌早。导滞通腑为主,清温凉营佐之,使有形之滞得下,则无形之邪自易 
解散。 
生川军(二钱) 玄明粉(后入,一钱五分) 枳实(一钱) 生甘草(五分) 冬桑叶(二钱) 粉丹皮(二钱) 
青蒿(一钱五分) 
嫩白薇(一钱五分) 京赤芍(一钱五分) 青荷梗(一尺) 活水芦根(去节,一尺) 
复诊 昨进导滞通腑,清营泄热之剂。腑气已通,潮热渐减,白 布而不多,口干欲饮,舌中腻黄渐化,脉 
濡数无力,阴液暗伤,余热留恋气营之间,清津无以上供。今拟生津清化,佐入和胃之品,尚须节食,恐多食 
则复,少食则遗之弊。 
天花粉(三钱) 霜桑叶(二钱) 粉丹皮(一钱五分) 京赤芍(一钱五分) 朱茯神(三钱) 青蒿梗(一 
钱五分) 嫩白薇(一钱五分) 通草(八分) 六一散(包,三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