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丁甘仁医案-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翘壳(三钱) 熟牛蒡(二钱) 薄荷叶(八分) 苦桔梗(一钱) 京赤芍(二钱) 
项童 痧后肺有伏邪,痰气壅塞,脾有湿热,不能健运,积湿生水,泛滥横溢,无处不到,以致面目虚浮, 
腹膨肢肿,咳嗽气逆,苔薄腻,脉濡滑,势成肿胀重症。姑宜肃运分消,顺气化痰。 
嫩前胡(一钱五分) 猪苓(三钱) 生熟苡仁(各三钱) 炙桑皮(三钱) 光杏仁(三钱) 大腹皮(二钱) 
地枯萝(三钱) 旋复花(包,一钱五分) 清炙枇杷叶(去毛、包,三钱) 象贝母(三钱) 广陈皮(一钱) 
枯碧竹(一钱五分) 鲜冬瓜皮(一两,煎汤代水) 连皮苓(四钱) 福泽泻(三钱) 
李左 痧后余邪痰热未楚,肺胃两病,身热无汗,咳嗽气逆,口干欲饮,脉数苔黄。此乃无形之伏温,蕴 
蒸阳明,有形之痰热,逗留肺络,症势沉重。姑拟清解伏温,而化痰热。 
粉葛根(一钱五分) 金银花(三钱) 桑叶皮(各二钱) 活芦根(去节,一尺) 淡豆豉(三钱) 
连翘壳(三钱) 光杏仁(三钱) 京赤芍(二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生甘草(八分) 象贝母(三钱) 
鲜竹茹(二钱) 天花粉(三钱) 薄荷叶(八分) 



卷二喉痧案

附∶白喉案

属性:陆童 痧后失音,咽喉内关白腐,气喘鼻煽,喉有痰声,苔黄脉数。痧火蕴蒸肺胃,肺津不布,凝滞成痰, 
痰热留恋肺胃,肺叶已损,气机不能接续,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肺胃有热,所以内关白腐,音声不扬,会厌肉 
脱,症势危笃。勉拟清温解毒,而化痰热,勒临崖之马,挽既倒之澜,不过聊尽人工而已。 
金银花(三钱) 京玄参(三钱) 象贝母(三钱) 活芦根(去节,一尺) 连翘壳(三钱) 薄荷叶(八八) 
天花粉(三钱) 淡竹油(冲,一两) 甘中黄(八分) 京赤芍(二钱) 冬桑叶(三钱) 大麦冬(二钱) 



卷二喉痧案

附∶痧后案

属性:孙童 痧后肺胃阴伤,伏邪留恋,身热不退,咳嗽 
咽痛,口渴欲饮,舌质绛苔黄,脉象滑数。伏热蕴蒸肺胃,津液灼而为痰,肺失清肃,胃失降和,咽喉为肺胃之 
门户,肺胃有热,所以咽痛。今拟竹叶石膏汤加味,清阳明,解蕴热,助以生津化痰之品。 
鲜竹叶(三十张) 京玄参(三钱) 桑叶皮(各三钱) 粉丹皮(二钱) 熟石膏(打,四钱) 生甘草(八分) 
甜杏仁(三钱) 金银花(三钱) 鲜石斛(三钱) 天花粉(二钱) 川象贝(各三钱) 通草(八分) 
活芦根(去节,一尺) 枇杷叶露(后入,四两) 
钱左 痧后复感外邪,痰滞内阻,水湿不化,太阴阳明为病,遍体浮肿,气逆难于平卧,寒热甚壮,大便溏 
泄,泛恶不能饮食,苔腻脉数。此氤氲之外邪,与粘腻之痰滞,交阻肺胃,肺气不能下降,脾弱不能运化,水湿 
易聚,灌浸腠理,泛滥横溢,无所不到,三焦决渎无权,症势危险。姑宜疏邪分消,而化痰滞,未识有效否。 
淡豆豉(三钱) 川桂枝(五分) 鲜竹茹(二钱) 枳实(一钱同炒) 大腹皮(二钱) 连皮苓(四钱) 
象贝母(三钱) 淡姜皮(八分) 焦楂炭(三钱) 猪苓(三钱) 泽泻(三钱) 仙半夏(二钱) 酒炒黄芩( 
一钱五分) 



卷三

中风案

属性:罗左 年甫半百,阳气早亏,贼风入中经 ,营卫痹塞不行,陡然跌仆成中,舌强不语,神识似明似昧,嗜 
卧不醒,右手足不用。风性上升,痰湿随之,阻于廉泉,堵塞神明也。脉象尺部沉细,寸关弦紧而滑,苔白腻, 
阴霾弥漫,阳不用事,幸小溲未遗,肾气尚固,未至骤见脱象,亦云幸矣。急拟仲景小续命汤加减,助阳祛 
风,开其痹塞,运中涤痰,而通络道,冀望应手,始有转机。 
净麻黄(四分) 熟附片(一钱) 川桂枝(八分) 生甘草(六分) 全当归(三钱) 川芎(八分) 
姜半夏(三钱) 光杏仁(三钱) 生姜汁(冲服,一钱) 淡竹沥(冲服,一两) 
另再造丸(去壳研细末化服,一粒。) 
二诊 两进小续命汤,神识稍清,嗜寐渐减,佳兆也。而舌强不能言语,右手足不用,脉息尺部沉 
细,寸关弦紧稍和,苔薄腻。阳气本虚,藩篱不固,贼风中经,经 痹塞,痰湿稽留,宗气不得分布,故 
右手足不用也。肾脉络舌本,脾脉络舌旁,痰阻心脾之络,故舌强不能言,灵机堵塞也。虽见小效,尚不 
敢有恃无恐,再拟维阳气以祛邪风,涤痰浊而通络道,努力前进,以观后效。 
熟附片(一钱) 云茯苓(三钱) 川桂枝(八分) 姜半夏(二钱) 生甘草(六分) 枳实炭(一钱) 
全当归(二钱) 光杏仁(三钱) 大川芎(八分) 炙僵蚕(二钱) 生姜汁(冲,一钱) 淡竹沥(冲,一两) 
三诊 又服三剂,神识较清,嗜寐大减,略能言语,阳气有流行之机,浊痰有克化之渐,是应手也。 
惟右手足依然不用,腑气六七日不行。苔腻,脉弦紧渐和,尺部沉细,肾阳早亏,宗气不得分布,腑中之 
浊垢,须阳气通,而后能下达,经腑之邪风,必正气旺,始托之外出。仍拟助阳益气,以驱邪风,通胃涤 
痰,而下浊垢,腑气以下行为顺,通腑亦不可缓也。 
生黄 (三钱) 桂枝(八分) 附子(一钱) 生甘草(五分) 
当归(三钱) 川芎(八分) 云茯苓(三钱) 风化硝(五分) 全栝蒌(三钱) 枳实炭(一钱) 
淡苁蓉(三钱) 半硫丸(吞服,一钱五分) 
四诊 腑气已通,浊垢得以下行,神识已清,舌强,言语未能自如,右手足依然不用,脉弦紧转和,尺 
部沉细,阳气衰弱之体,风为百病之长,阴虚之邪风,即寒中之动气,阳气旺一分,邪风去一分。湿痰 
盘踞,亦藉阳气充足,始能克化。经所谓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理有信然。仍助阳气 
以祛邪风,化湿痰而通络道,循序渐进,自获效果。 
生黄 (五钱) 生白术(二钱) 生甘草(五分) 熟附子(一钱) 桂枝(八分) 全当归(三钱) 
川芎(八分) 姜半夏(三钱) 西秦艽(二钱) 怀牛膝(二钱) 嫩桑枝(三钱) 指迷茯苓丸(包,五钱) 
服前方,诸恙见轻,仍守原法扩充。生黄 用至八钱,间日用鹿茸二分,研细末,饭为丸,陈酒吞服,大 
活络丹,每五日服一粒,去壳研末,陈酒化服,共服六十余帖,舌能言,手能握,足能履。接服膏滋方,药味 
与煎药仿佛,以善其后。 
沈左 年逾古稀,气阴早衰于未病之先,旧有头痛目疾,今日陡然跌仆成中,舌强不语,人事不省, 
左手足不用。舌质灰红,脉象尺部沉弱,寸关弦滑而数,按之而劲。良由水亏不能涵木,内风上旋,挟素 
蕴之痰热,蒙蔽清窍,堵塞神明出入之路,致不省人事,痰热阻于廉泉,为舌强不语,风邪横窜经 ,则左 
手足不用。《金匮》云∶风中于经,举重不胜,风中于腑,即不识人,此中经兼中腑之重症也。急拟育阴熄 
风,开窍涤痰,冀望转机为幸。 
大麦冬(三钱) 玄参(二钱) 羚羊片(先煎汁冲,八分) 仙半夏(二钱) 川贝(二钱) 天竺黄(一钱 
五分) 明天麻(八分) 陈胆星(八分) 竹茹(一钱五分) 枳实(一钱) 全栝蒌(切,四钱) 嫩钩钩(后 
入,三钱) 淡竹沥(冲,一两) 生姜汁(冲,二滴) 至宝丹(一粒,去壳研末化服) 
二诊 两投育阴熄风、开窍涤痰之剂,人事渐知,舌强不能言语,左手足不用,脉尺部细弱,寸关弦滑而 
数,舌灰红。高年营阴亏耗,风自内起,风扰于胃,胃为水谷之海,津液变为痰涎,上阻清窍,横窜经 ,论 
恙所由来也,本症阴虚,风烛堪虑!今仿河间地黄饮子加味,滋阴血以熄内风,化痰热而清神明,风静浪平,始 
可转危为安。 
大生地(四钱) 大麦冬(二钱) 川石斛(三钱) 羚羊片(先煎汁冲,四分) 仙半夏(二钱) 
明天麻(一钱) 左牡 
蛎(四钱) 川贝母(三钱) 陈胆星(八分) 炙远志(一钱) 九节菖蒲(八分) 全栝蒌(切,四钱) 
嫩钩钩(后入,三钱) 淡竹沥(冲服,一两) 
三诊 叠进育阴熄风,清热化痰之剂,人事已清,舌强言语蹇涩,左手足依然不用。苔色灰红,脉 
象弦数较静,尺部细弱,内风渐平,阴血难复。津液被火炼而为痰,痰为火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