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丁甘仁医案-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三内伤杂病案

附∶头痛眩晕案

属性:葛左 头为诸阳之会,惟风可到,风邪客于阳位,袭入太阳之经,头脉胀痛,痛引后脑,连及项背,恶风 
鼻流清涕,胸闷纳少,脉浮苔白。治以辛温解散。 
荆芥穗(一钱) 青防风(一钱) 川桂枝(五分) 生甘草(五分) 江枳壳(一钱) 苦桔梗(一钱) 
炒赤芍(一钱五分) 炒薄荷(八分) 广陈皮(一钱) 荷叶(一角) 
何右 头痛且胀,痛引头额,畏风鼻塞,苔黄脉浮,风邪客于阳明之经也,风为阳邪。辛以散之,凉以清之。 
荆芥穗(一钱五分) 薄荷炭(八分) 净蝉衣(八分) 蔓荆子(一钱五分) 冬桑叶(三钱) 甘菊花(三钱) 
江枳壳(一钱) 苦桔梗(一钱) 粉葛根(一钱五分) 连翘壳(三钱) 苦丁茶(一钱五分) 荷叶边(一圈) 
任左 头额掣痛,痛引左耳,夜半则痛尤甚,脉浮数,苔黄。阴分本亏,风邪化热。引动肝胆之火,上犯 
空窍。姑拟辛凉解散,清泄厥少。 
冬桑叶(三钱) 甘菊花(三钱) 薄荷炭(八分) 羚羊片(先煎汁冲服,三分) 连翘壳(三钱) 
黑山栀(二钱) 京赤芍(一钱五分) 生甘草(五分) 苍耳子(一钱五分) 夏枯花(一钱五分) 荷叶边(一圈) 
居左 头痛如劈,筋脉掣起,痛连目珠,舌红绛,脉弦数。此肝阳化火,上扰清空,当壮水柔肝,以熄风火。 
勿可过用风药,风能助火,风药多,则火势有更烈之弊。 
小生地(四钱) 生白芍(二钱) 粉丹皮(二钱) 生石决(八钱) 
薄荷叶(八分) 甘菊花(三钱) 羚羊片(另煎汁冲服,四分) 夏枯花(一钱五分) 黑山栀(二钱) 
黑芝麻(三钱) 嫩钩钩(后入,三钱) 
詹右 产后血虚,厥阳上扰,头脑空痛,目花眩晕,脉弦细,舌光无苔。当养血柔肝,而潜厥阳。 
大生地(四钱) 生白芍(二钱) 阿胶珠(二钱) 豆衣(三钱) 炒杭菊(一钱五分) 潼蒺藜(三钱) 
熟女贞(二钱) 酸枣仁(三钱) 生石决(八钱) 生牡蛎(六钱) 黑芝麻(三钱) 嫩钩钩(后入,三钱) 
黄左 肝为风木之脏,赖肾水以滋养,水亏不能涵木,肝阳上扰清空,头痛眩晕,心悸少寐,筋惕肉 ,恙 
久根深,非易速痊。当宜滋肾水以柔肝木,潜浮阳而安 
心神。 
阿胶珠(三钱) 生白芍(三钱) 左牡蛎(六钱) 青龙齿(三钱) 朱茯神(三钱) 酸枣仁(三钱) 
豆衣(三钱) 炒杭菊(一钱五分) 潼蒺藜(三钱) 仙半夏(二钱) 北秫米(包,三钱) 嫩钩钩(后入, 
三钱) 黑芝麻(三钱) 琥珀多寐丸(吞服,一钱) 
郑右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阴不足,肝阳上僭,头眩眼花,泛泛呕吐,纳谷减少,苔薄腻,脉弦滑,湿痰 
内阻,胃失降和。丹溪云∶无痰不作眩。当柔肝潜阳, 
和胃化痰。 
生白芍(三钱) 豆衣(三钱) 仙半夏(二钱) 明天麻(一钱) 朱茯神(三钱) 枳实炭(一钱) 
炒竹茹(一钱) 陈皮(一钱) 潼白蒺藜(各二钱) 炒杭菊(一钱五分) 生石决(八钱) 嫩钩钩(后入,三钱) 



卷四咳嗽案

附∶痰饮、哮喘案

属性:朱左 新寒引动痰饮,渍之于肺,咳嗽气急又发,形寒怯冷,苔薄腻,脉弦滑。仿金匮痰饮之病,宜以温 
药和之。 
川桂枝(八分) 云苓(三钱) 生白术(五钱) 清炙草(五分) 姜半夏(二钱) 橘红(一钱) 
光杏仁(三钱) 炙远志(一钱) 炙白苏子(五钱) 旋复花(包,五钱) 莱菔子(炒、研,二钱) 
鹅管石( ,一钱) 
俞右 暴寒外束,痰饮内聚,支塞于肺,肃降失司, 
气喘咳嗽大发,故日夜不能平卧,形寒怯冷,纳少泛恶,苔白腻,脉浮弦而滑。拟小青龙汤加减,疏解外邪,温 
化痰饮。 
蜜炙麻黄(四分) 川桂枝(八分) 云苓(三钱) 姜半夏(二钱) 五味子(四分) 淡干姜(四分) 
炙苏子(二钱) 光杏仁(三钱) 熟附片(一钱) 鹅管石( ,一钱) 哮吼紫金丹(另吞,连服二天,两粒) 
二诊 服小青龙汤两剂,气喘咳嗽,日中大减,夜则依然,纳少泛恶,苔薄腻,脉弦滑。夜为阴盛之时,饮 
邪窃踞阳位,阻塞气机,肺胃下降之令失司,再以温化饮邪,肃降肺气。 
川桂枝(八分) 云苓(三钱) 姜半夏(二钱) 橘红(一钱) 五味子(四分) 淡干姜(四分) 
水炙远志(五分) 光杏仁(三钱) 炙苏子(五钱) 旋复花(包,五钱) 熟附片(一钱) 鹅管石( ,一钱) 
三诊 气喘咳嗽,夜亦轻减,泛恶亦止,惟痰饮根株已久,一时难以骤化。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 
器。今拟理脾肃肺,温化痰饮。 
原方去旋复花、远志二味,加生白术(五钱)、炒补骨脂(五钱)。 
屈左 痰饮咳嗽已有多年,加之遍体浮肿,大腹胀 
满,气喘不能平卧,腑行溏薄,谷食衰少,舌苔淡白,脉象沉细。此脾肾之阳式微,水饮泛滥横溢,上激于肺则 
喘,灌溉肌腠则肿,凝聚膜原则胀,阳气不到之处,即是水湿盘踞之所,阴霾弥漫,真阳埋没,恙势至此地步,已 
入危险一途。勉拟振动肾阳,以驱水湿,健运太阴,而化浊气,真武、肾气、五苓、五皮合黑锡丹,复方图治,冀 
望离照当空,浊阴消散,始有转机之幸。 
熟附子块(二钱) 生于术(三钱) 连皮苓(四钱) 川桂枝(八分) 猪苓(二钱) 泽泻(二钱) 
陈皮(一钱) 大腹皮(二钱) 水炙桑皮(二钱) 淡姜皮(五分) 炒补骨脂(五钱) 陈葫芦瓢(四钱) 
黑锡丹(吞服,一钱) 济生肾气丸(清晨另吞,三钱) 
二诊 前方已服五剂,气喘较平,小溲渐多,肿亦见消,而大腹胀满,纳谷不香,咳嗽夜盛,脉象沉弦,阳 
气有来复之渐,水湿有下行之势,既见效机,率由旧章。 
原方去黑锡丹,加冬瓜皮(二两),煎汤代水。 
三诊 又服五剂,喘已平,遍体浮肿减其大半,腹胀满亦松,已有转机。惟纳谷不香,神疲肢倦,脉左弦 
右濡,舌虽干,不欲饮,肾少生生之气,脾胃运输无权,津液不能上潮,犹釜底无薪,锅盖无汽水也,勿可因舌 
干而改弦易辙,致反弃前功。仍守温肾阳以驱水湿,暖 
脾土而化浊阴。 
熟附块(五钱) 连皮苓(四钱) 生于术(三钱) 川桂枝(六分) 猪苓(二钱) 福泽泻(五钱) 
陈皮(一钱) 大腹皮(二钱) 水炙桑皮(五钱) 淡姜皮(五分) 炒补骨脂(五钱) 冬瓜子皮(各三钱) 
陈葫芦瓢(四钱) 济生肾气丸(清晨吞服,三钱) 
四诊 喘平肿消,腹胀满亦去六七,而咳嗽时轻时剧,纳少形瘦,神疲倦怠,口干欲饮,舌转淡红,脉象左 
虚弦,右濡滑。脾肾亏而难复,水湿化而未尽也。今拟平补脾肾,顺气化痰。 
炒潞党参(五钱) 连皮苓(四钱) 生于术(三钱) 陈广皮(一钱) 仙半夏(二钱) 炙远志(一钱) 
炙白苏子(五钱) 旋复花(包,五钱) 水炙桑皮(五钱) 大腹皮(二钱) 炒补骨脂(五钱) 冬瓜子皮(各 
三钱) 陈葫芦瓤(四钱) 济生肾气丸(清晨吞服,三钱) 
五诊 喘平肿退,腹满亦消,惟咳嗽清晨较甚,形瘦神疲,纳谷不香,脉濡滑无力,脾肾亏虚,难以骤复, 
痰饮根株,亦不易除也。今以丸药缓图,而善其后。 
六君子丸每早服三钱,济生肾气丸午后服三钱。 
文右 旧有痰饮咳嗽,触受风温之邪,由皮毛而上干肺系,蕴郁阳明。饮邪得温气之熏蒸,变为胶浊之 
痰,互阻上焦,太阴清肃无权,以致气喘大发,喉有钩 
声,咳痰不出,发热畏风,舌苔腻黄,脉象浮弦而滑。阅前方降气化痰,似亦近理,然邪不外达,痰浊胶固益 
甚,颇虑壅闭之险。书云∶喘之为病,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此肺实之喘也,急拟麻杏石甘汤加味,清开温邪, 
肃肺涤痰,冀望热退气平为幸。 
蜜炙麻黄(四分) 光杏仁(三钱) 生石膏(打,三钱) 生甘草(五分) 炙白苏子(二钱) 旋复花( 
包,五钱) 竹沥 半夏(三钱) 水炙远志(一钱) 炙兜铃(一钱) 海浮石(三钱) 象贝母(三钱) 冬瓜 
子(三钱) 活芦根(去节,一尺) 淡竹沥(冲服,一两) 
二诊 前投麻杏石甘汤加味,已服两剂,气喘已平,身热亦退,佳象也。惟咳嗽痰多,胸闷不思饮食,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