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丁甘仁医案-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仍守原意出入,俾得阴阳和协,水火既济,则入胃之饮食,自能生化精微,灌溉于五脏,洒陈于六腑。第是 
恙延已久,断非能克日奏功也。 
照前方去金匮肾气丸、五味子、制黄精,加淮山药(三钱)、盐水炒杜仲(三钱)、上桂心(四分)。 
何左 多饮为上消,多食为中消,多溲为下消。经云∶二阳结谓之消。金匮云∶厥阴之为病为消。皆由阴分 
不足,厥阴之火消灼胃阴,津少上承。拟育阴生津法。 
大麦冬(三钱) 川石斛(三钱) 栝蒌皮(二钱) 北秫米(包,三钱) 大生地(四钱) 天花粉(三钱) 
淮山药(三钱) 川贝母(二钱) 金匮肾气丸(包,三钱) 南北沙参(各三钱) 生甘草(六分) 
邱左 上消多渴,下消多溲,上消属肺,下消属肾。肺肾阴伤,胃火内炽,治火无益。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大生地(四钱) 生甘草(八分) 川贝母(二钱) 粉丹皮(一钱五分) 川石斛(三钱) 天花粉(三钱) 
肥知母(一钱五分) 生白芍(二钱) 大麦冬(三钱) 炙乌梅(四分) 活芦根(去节,一尺) 青皮甘蔗 
(劈开入煎,三两) 



卷五

肿胀案

属性:(附∶肿胀概论) 
朱女 痧子后,因谷食不谨,积滞生湿,湿郁化热, 
阻于募原,太阴失健运之常,阳明乏通降之职,遂致脘腹膨胀,小溲不利,咳嗽气喘,面目虚浮,身热肢肿,苔 
干腻而黄,脉弦滑,右甚于左,肿胀之势渐着。急拟疏上焦之气机,通中宫之湿滞,去其有形,则无形之热自 
易解散。 
淡豆豉(三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枳实炭(一钱五分) 光杏仁(三钱) 川贝母(三钱) 桑白皮(二钱) 
陈广皮(一钱) 大腹皮(二钱) 莱菔子(炒、研,二钱) 福泽泻(一钱五分) 鸡金炭(二钱) 茯苓皮 
(三钱) 冬瓜子皮(各三钱) 
程女 肺有伏风,痰气壅塞,脾有湿热,不能健运,以致咳嗽气逆,面浮四肢肿,食入腹胀有形,小溲不利, 
苔薄腻,脉浮滑,势成肿胀。急拟疏风宣肺,运脾逐湿,庶免加剧耳。 
紫苏叶(一钱) 青防风(一钱) 光杏仁(三钱) 象贝母(三钱) 连皮苓(四钱) 陈广皮(一钱) 
桑白皮(二钱) 大腹皮(二钱) 莱菔子(炒研,三钱) 枳实炭(一钱) 汉防己(三钱) 冬瓜子皮(各三钱) 
徐右 产后两月余,遍体浮肿,颈脉动时咳,难于平卧,口干欲饮,大腹胀满,小溲短赤,舌光红无苔, 
脉虚弦而数。良由营阴大亏,肝失涵养,木克中土,脾不健运,阳水湿热,日积月聚,上射于肺,肺不能通调水 
道,下输膀胱,水湿无路可出,泛滥横溢,无所不到也。脉症参合,刚剂尤忌,急拟养肺阴以柔肝木,运中土而 
利水湿,冀望应手,庶免凶危。 
南北沙参(各三钱) 连皮苓(四钱) 生白术(二钱) 清炙草(五分) 淮山药(三钱) 川石斛(三钱) 
陈广皮(一钱) 桑白皮(二钱) 川贝母(三钱) 甜光杏(三钱) 大腹皮(二钱) 汉防己(三钱) 冬 
瓜子皮(各三钱) 生苡仁(五钱) 另用冬瓜汁温饮代茶。 
二诊 服药三剂,小溲渐多,水湿有下行之势,遍体浮肿,稍见轻减。而咳嗽气逆,不能平卧,内热 
口干,食入之后,脘腹饱胀益甚。舌光红,脉虚弦带数。皆由血虚阴亏,木火上升,水气随之逆肺,肺失 
肃降之令,中土受木所侮,脾失健运之常也。仍宜养金制木,崇土利水,使肺金有治节之权,脾土得砥柱 
之力,自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水气不致上逆矣。 
南北沙参(各三钱) 连皮苓(四钱) 生白术(二钱) 清炙草(五钱) 川石斛(三钱) 肥知母(一钱五分) 
川贝母(二钱) 桑白皮(二钱) 大腹皮(二钱) 汉防己(二钱) 炙白苏子(一钱五分) 甜光杏(三钱) 
冬瓜子皮(各三钱) 鸡金炭(二钱) 
卫左 曝于烈日,暑气内逼,居处潮湿,湿郁滞阻,三焦决渎无权,遂致脘腹胀满,泛泛呕恶,面浮 
肢肿,里热口干,二便不通,皮色晦黄,苔灰腻,脉弦滑而数,此属热胀。先拟苦辛通降,泄上中之痞满。 
川雅连(五分) 仙半夏(二钱) 淡黄芩(一钱) 枳实炭(一钱五分) 制小朴(一钱) 大腹皮(二钱) 
连皮苓(四钱) 福泽泻(一钱五分) 莱菔子(炒研,三钱) 鲜霍香(一钱五分) 西茵陈(一钱五分) 
六神曲(三钱) 
金童 初病春温寒热,经治已愈,继因停滞,引动积湿,湿郁化水,复招外风,风激水而横溢泛滥, 
以致遍体浮肿,两目合缝,气逆不能平卧,大腹胀满,囊肿如升,腿肿如斗,小溲涩少,脉象浮紧,苔 
白腻,此为风水重症。急拟开鬼门,洁净府。 
紫苏叶(一钱) 青防风(一钱) 川桂枝(五分) 连皮苓(四钱) 福泽泻(一钱五分) 陈广皮(一钱) 
大腹皮(二钱) 水炙桑叶(二钱) 淡姜皮(五分) 鸡金炭(一钱五分) 莱菔子(炒研,二钱) 
二诊 遍体浮肿,咳嗽气急,难于平卧,大腹胀满,小溲不利,囊肿腿肿如故,苔白腻,脉浮紧而 
弦。良由脾阳不运,积滞内阻,水湿泛滥横溢,灌浸 
表里,无所不到也。恙势尚在重途,还虑易进难退。再拟汗解散风,化气利水,俾气化能及州都,则水湿 
斯有出路。 
净麻黄(四分) 川桂枝(六分) 连皮苓(四钱) 生白术(一钱五分) 猪苓(二钱) 泽泻(一钱五分) 
陈皮(一钱) 大腹皮(二钱) 水炙桑叶(二钱) 汉防己(二钱) 莱菔子(炒研,三钱) 淡姜皮(五分) 
三诊 连投开鬼门,洁净府之剂,虽有汗不多,小溲渐利,遍体浮肿不减,咳嗽气逆如故,大腹胀 
满,苔白腻,脉浮紧。良由中阳受伤,脾胃困顿。阳气所不到之处,即水湿灌浸之所,大有水浪滔天之 
势,尚在重险一途。今拟麻黄附子甘草汤合真武、五苓、五皮,复方图治,大病如大敌,兵家之总攻击 
也。然乎否乎?质之高明。 
净麻黄(四分) 熟附块(一钱) 生甘草(五分) 猪云苓(各三钱) 川椒目(二十粒) 川桂枝(六分) 
生白术(一钱五分) 福泽泻(一钱五分) 陈广皮(一钱) 大腹皮(二钱) 水炙桑皮(二钱) 淡姜皮 
(五分) 汉防己(二钱) 
外以热水袋熨体,助阳气以蒸汗,使水气从外内分消也。 
四诊 服复方后,汗多小溲亦畅,遍体浮肿渐 
退,气逆咳嗽渐平,大有转机之兆。自觉腹内热气蒸蒸,稍有口干,是阳气内返,水湿下趋之佳象,不可 
因其口干,遽谓寒已化热,而改弦易辙,致半途尽废前功也。仍守原法,毋庸更章。 
原方加生熟苡仁(各三钱)。 
五诊 遍体浮肿,十去五六,气逆亦平,脉紧转和,水湿已得分消。惟脾不健运,食入难化,易于便 
溏,口干欲饮,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输润于上,不得据为热象也。今制小其剂,温肾助阳,运脾利水, 
去疾务尽之意。 
熟附块(一钱) 生白术(二钱) 生甘草(五分) 茯猪苓(各三钱) 炒补骨脂(一钱五分) 
川桂枝(五分) 福泽泻(一钱五分) 陈广皮(一钱) 大腹皮(二钱) 水炙桑皮(二钱) 淡姜皮(五分) 
生熟苡仁(各三钱) 冬瓜子皮(各三钱) 
六诊 遍体浮肿,已退八九,气逆咳嗽亦平,饮食亦觉渐香。诸病已去,正气暗伤,脾土未健,神疲 
肢倦,自汗蒸蒸,有似虚寒之象。今拟扶其正气,调其脾胃,佐化余湿,以善其后。 
炒潞党参(二钱) 熟附片(八分) 生白术(二钱) 云茯苓(三钱) 清炙草(五分) 陈广皮(一钱) 
大砂仁(研,八分) 炒补骨脂(一钱五分) 炒谷麦芽(各三钱) 生熟苡仁(各三 
钱) 冬瓜子皮(各三钱) 福泽泻(一钱五分) 生姜(二片) 红枣(四枚) 
关左 暴肿气急,小溲短赤,口渴欲饮,脉浮滑而数。此外邪壅肺,气道不通,风水为患。风为阳邪, 
水为阳水,风能消谷,故胃纳不减也。拟越婢汤加味。 
净麻黄(四分) 熟石膏(三钱) 生白术(一钱五分) 光杏仁(三钱) 肥知母(一钱五分) 
茯苓皮(三钱) 大腹皮(二钱) 桑白皮(二钱) 冬瓜子皮(各三钱) 淡姜皮(五分) 
林左 年近花甲,思虑伤脾,脾阳不运,湿浊凝聚,以致大腹胀满,鼓之如鼓,小溲清白,脉象沉 
细。脾为太阴,湿为阴邪。当以温运分消。 
熟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