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消除,也不会有所谓‘老死’的世俗见解(因为照见无我、无我所的真相,故知
没有一个恒常实有的主体在老死,只有刹那刹那不断生灭、磨灭、变异的生命现
象),老死的系缚就被彻底断除、自知已经断除,自证轮回的根本已完全截断,就
像从根部截断多罗树的树头一般,身坏命终之后,即证入寂灭涅槃,于未来世成
就不生法(般涅槃)。
    如果比丘离断欲爱、灭尽无明、心意识明觉,就能照见生命现象是缘起的现

177 大空法经

178 正见缘起断生死

象,是生灭的现象,则
    ‘谁在生?生属于谁所有?’‘谁在有续?有续属于谁所有?’
    ‘谁在取?取属于谁所有?’‘谁在贪爱?贪爱属于谁所有?’
    ‘谁在感受?感受属于谁所有?’‘谁在接触?接触属于谁所有?’
    ‘谁是六入处?六入处属于谁所有?’‘谁是名色?名色属于谁所有?’
    ‘谁是识?识属于谁所有?’‘谁是行?行属于谁所有?’
    这些疑惑,自然消除,也不会再生起由无明所引生而来的爱、取、行、业。
当心意识念念明觉无间断,‘行’的冲动就被彻底断除、自知已经断除,自证轮回
的根本已完全截断,就像从根部截断多罗树的树头一般,身坏命终之复,即证入
寂灭涅槃,于未来世成就不生法(般涅槃)。
    也就是说,如果比丘离断欲爱、灭尽无明、心意识明觉,那么,因为无明寂
灭了,所以由无明所引生的意思冲动也就寂灭了;意思冲动寂灭了,有爱染执取
的业识也就寂灭了;有爱染的业识寂灭了,识不执取名色,身心就没有无明、爱
取的冲动;身心寂静,就不会于六触入处生喜贪;六触入处明觉,根、尘、识因
缘和合所生的触都是明触,无明触就寂灭了;触境不生喜贪,只是纯然的识别感
受,于乐受不黏着,于苦受不抗拒,心住舍界,平等舍离;不染着苦乐受,对感
受就不会生起贪爱;没有贪爱,就不会生起抓取的冲力;没有抓取的冲力,就没
有有续的冲动;有续的冲动寂灭了,未来就不会再取着生命现象去受生;没有出
生,就没有老、病、死以及种种忧悲恼苦,那么,由纯大苦聚集而成的生命现象
也就寂灭了。这就叫做‘大空法经’。”
    佛陀说完此经后,诸比丘听闻佛陀所说,欢喜信受奉行!

'提要'

    生命现象,是因缘于无明业识不断抓取、攀缘,而缘生的种种身心现象色、
受、想、行、识不断生灭、变异、继起,而流转不停的现象。

179 大空法经

180 正见缘起断生死

    然而众生对于这种现象,不知、不明、不了,故于身心现象的缘起与缘生的
过程中,以为有一个我、是我所有的,所以不断升起我见、我爱、我慢的种种迷
想,执取我相、人相、众生相、一期寿命相,陷入种种人我比较,对生死产生忧
虑与恐惧。
    所以,出离生死恐惧与解脱轮回之要,在于如实正观身心现象,都只是异阴
相续,随六根触境而生起的分别、妄想、贪爱、执取,根本无一物、无一事可供
执取,实在是无我、无我所、无实质的缘起现象,随因缘生而生,随因缘灭而灭。
故知正知正念,善于守护自己的起心动念,不随境界转,有止有观,见相离相,
则能悟入“诸行空、无所有、无相”,终而证入不再造作、攀缘的“三三昧”
空、无相、无愿,而念念明觉、念念行舍,永断生死轮回。

【第十四篇】
离于有无而说中道
    世间集,如实正知见,若‘世间无’者,不有;
    世间灭,如实正知见,若‘世间有’者,无有。
    是名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

181 离于有无而说中道

182 正见缘起断生死

'经文' 印顺本因缘相应一九经、大正本三0一经、佛光版三三九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那梨聚落深林中待宾舍。
    尔时,尊者跋陀迦旃延,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如
世尊说正见,云何正见?云何世尊施设正见?”
    佛告跋陀迦旃延:“世间有二种依:若有1、若无2,为取所触;取所触故,
或依有,或依无。若无此取者,心境系着、使,不取、不住,不计我,苦生而生,
苦灭而灭;于彼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自知,是名正见,是名如来所施设正见。”
    “所以者何?世间集,如实正知见,若‘世间无’者,不有;世间灭,如实
正知见,若‘世间有’者,无有。是名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
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纯大
苦聚灭。”
    佛说此经已,尊者跋陀迦旃延闻佛所说,不起诸漏,心得解脱,成阿罗汉。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那梨聚落深林中的待宾舍。
    那时,尊者跋陀迦旃延来拜见佛陀,稽首顶礼佛足之后,退在一旁,禀告佛
陀说:“世尊!您一向说正见,到底什么是正见?世尊您所建构的正见,到底是什
么呢?”
    佛陀告诉跋陀迦旃延:“世间人执持两种立场:一种认为世间现象好像是常有
的,另一种认为世间现象好像是虚无的,这是因为他们取着于所接触的境界。执
持‘世间常有’立场的人,在接触境界的时候,执取‘有’ 的一面;执持‘世间
虚无’立场的人,在接触境界的时候,执取‘无’的一面。他们依照各自的见解,

183 离于有无而说中道

184 正见缘起断生死

在生活触境中,做或‘有’、或‘无’的投射。
    因为取着境界的缘故,他们在六根触境当中,又以固有的见解来抓取境界,
不断强化原有的立场,所以,执持‘常有’或执持‘虚无’的立场,更加坚固。
    如果没有这种‘有’、‘无’的见取,即使心一时贪着而被境界所系着、引动
出旧有的习气烦恼,当下,透过觉察便能即时离断,不会去抓取境界、不会执着
境界,更不会执持‘有一个恒常实有的我’的邪见。苦随顺缘起而生时,如实了
知苦受生,苦随顺缘灭而灭时,如实了知苦受灭,心不取着,自在不动摇。
    若不执‘有’也不执‘无’,对于苦因缘生、因缘灭的现象,内心没有怀疑、
没有迷惑,不是经由他人告知,而是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自知作证,就叫做正见。
这就是如来所建立的正见。”
    “为什么呢?如实正确知见世间现象的聚集,是随着六根接触的因缘而产
生的就不会有‘世间虚无’的见解;如实正确知见世间现象的寂灭,是随着
六根接触的灭而灭的就不会有‘世间常有’的见解。
    这就是离于‘有’、‘无’两种偏执的立场,说于‘中道’:
    所谓此有故彼有(有这个现象,所以有那个现象)、此起故彼起(这个现象生
起了,那个现象才生起),亦即,因为有无明,所以有无明冲动,引动识攀缘身心
现象,触境生受随即黏着、随转,透过六根追逐抓取种种可爱境界,造作各种会
招感业果的业行,引生有续的冲力,有有续的冲力就有生的现象,乃至纯大苦的
世间就这样聚集了起来。
    反之,此无故彼无(这个现象没有了,所以那个现象也没有了)、此灭故彼灭
(这个现象寂灭了,那个现象也随之寂灭),亦即,无明灭了,心念明觉,识不攀
缘身心现象,所有身、口、意行都在明觉状态,于六根触境生受时,明觉感受的
缘起及苦乐,但是不黏着、不认同、不抓取;有续的冲力完全寂灭,所以不会招
感未来业果,乃至纯大苦聚集的世间就此灭除。”
   佛陀说完此经后,尊者跋陀迦旃延听闻佛陀所说,断除所有烦恼,心寂静解
脱,证阿罗汉果。

185 离于有无而说中道

186 正见缘起断生死

'提要'

    世间众生,随着所触知的境界,而执取“实有”或“虚无”的观念;也随着
所执取的实有或虚无的观念,在触境时不自觉的投射出既有的论断。两者,皆系
着于境界,而生起种种结使,执取我见或执取断灭见,既循业行而执取,也因执
取而造作种种业行,乃随种种业行而生种种苦。
    众生所知见的种种世间现象,实是因缘于众生因无明、爱、取而造作种种业
行而“循业发现”的,一切都有因有缘有报。因此,正见世间皆随缘起而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