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乃随着各种因缘而聚散生灭;色空? 它生无来处,灭无去处,集之前,灭之
后,空无所有,显相,不过是因缘的短暂聚合;色无我? 并无谁、也无法主宰
它的集灭。色无常、空、无我,也就无我所、不相在。这样正观,就能于色调
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离欲向于舍,从色封着的象牙塔中出离,不再抓取,
不被色所染着,海阔天空,识无所住。六根所触,于可意境不生染着、于不可
意境心不倾动,在色的集灭之问,知见味、患,而不黏着于味、患;知足无所
求,只有随缘尽心,而不随色转,也就无有恐怖,自在无碍,心得安住于无所
住,这就是不抓取的清净,称为不取着。受、想、行、识的现象,也是这样。
以上就是取着和不取着的分别。”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欢喜奉行!

247 不取则不着

248 远离烦恼得自在

'3l' 诸根增长
   愚痴无闻凡夫,以无明故,
   见色是我、异我、相在,言我真实不舍;
   以不舍故,诸根增长;诸根长已,增诸触。

249 诸根增长

250 远离烦恼得自在

'经文' 印顺本阴相应一五七、大正本四五、佛光版九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
阴。若诸沙门、婆罗门见有我者,一切皆于此五受阴见我。诸沙门、婆罗门,见
色是我、色异我、我在色、色在我;见受……。想……。行……。识是我、识异
我、我在识、识在我。〕 
    “愚痴无闻凡夫,以无明故,见色是我、异我、相在,言我真实不舍;以不
舍故,诸根增长;诸根长已,增诸触;六触入处所触故,愚痴无闻凡夫起苦、乐
觉,从触入处起。何等为六?谓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
    “如是,比丘!有意界、法界、无明界。愚痴无闻凡夫,无明触故,起有觉、
无觉、有无觉;我胜觉、我等觉、我卑觉;我知、我见觉。如是知、如是见觉
皆由六触入故。”
    “多闻圣弟子,于此六触入处,舍离无明而生明,不生有觉、无觉、有无觉;
胜觉、等觉、卑觉;我知、我见觉。如是知、如是见已,先所起无明触灭,后明
触觉起。”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时,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名有五受阴。哪五种呢?即色、受、想、行、识受
阴。一些沙门、婆罗门,他们之所以会认为有我,都是在这五受阴的显相中见我。
这些修行人,于眼触入处见色是我、或是我的、或以为我在色中、或色在我中。

251 诸根增长

252 远离烦恼得自在

在受、想、行、识方面,也是一样。”
    “愚痴无闻凡夫,因为无明覆盖,对宇宙万法未如实知见,所以见色是我、
或是我的、或是恒常不变的相,认为有一真实的我而紧抓不舍。因为不舍这些错
误的知见,增长诸根的习性而形成触境时的偏好倾向,于六触入处,加深对五阴
的喜贪、抓取,更巩固、强化我见,无明更甚。愚痴无闻凡夫,于六触入处,生
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六触入处,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触入处。”
    “就像这样,比丘!有意识界、有现象界、有无明界。愚痴无闻凡夫,因为
无明触的原故,而对我见生起有、或无、或有无不定的感觉;觉得我胜我比较
好而傲慢、我等对方与我差不多而生轻忽、我劣我比较差而自卑;以及我在
知、我在见的微细我慢。之所以有这些错误的知见和觉受,都是从六触入处触境
时产生的。”
    “多闻圣弟子,于此六触入处,舍离无明而生明,就不会对我见生起有、或
无、或有无不定的感觉;也不会产生我胜、我等、或我劣的感觉;也不会有我在
知、我在见的微细我慢。在这样的知见下,先前的无明触就灭了,知见清净的明
触现前。”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欢喜奉行!

253 诸根增长

254 远离烦恼得自在

'32' 为五阴所食
   我今为现在色所食,我若复乐着未来色者,
   当复为彼色所食,如今现在。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255 为五阴所食
… 
256 远离烦恼得自在

'经文' 印顺本阴相应一五八、大正本四六、佛光版九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
阴。若沙门、婆罗门,以宿命智自识种种宿命、已识、当识、今识,皆于此五
受阴已识、当识、今识。我过去所经,如是色、如是受、如是想、如是行、如
是识。”
    “若可阂1、可分,是名色受阴。指所碍,若手、若石、若杖、若刀、若
冷、若暖、若渴、若饥、若蚊虻诸毒虫、风雨触,是名触阂,是故阂是色受阴。
复以此色受阴,无常、苦、变易。”
    “诸觉相是受受阴,何所觉?觉苦、觉乐、觉不苦不乐,是故名觉相是受
受阴。复以此受受阴,是无常、苦、变易。”
    “诸想是想受阴,何所想?少想、多想、无量想、都无所有做无所有想,
是故名想受阴。复以此想受阴,是无常、苦、变易法。”
    “为作相是行受阴,何所为作?于色为作,于受、想、行、识为作,是故
为作相是行受阴。复以此行受阴,是无常、苦、变易法。”
    “别知相是识受阴,何所识?识色,识声、香、味、触、法,是故名识受
阴。复以此识受阴,是无常、苦、变易法。”
    “诸比丘!彼多闻圣弟子,于此色受阴,作如是学:我今为现在色所食,
过去世已曾为彼色所食,如今现在。复作是念:我今为现在色所食,我若复乐
着未来色者,当复为彼色所食,如今现在。作如是知已,不顾过去色,不乐着
未来色,于现在色生厌、离欲、灭尽2、向灭。多闻圣弟子,于此受……。想……。
行……。识受阴,作如是学;我今现在为现在识所食,于过去世已曾为识所食,
如今现在。我今已为现在识所食,若复乐着未来识者,亦当复为彼识所食,如
今现在。如是知已,不顾过去识,不乐未来识,于现在识生厌、离欲、灭尽、

257 为五阴所食

258 远离烦恼得自在

向灭。减而不增3,退而不进,灭而不起,舍而不取。”
    “于何减而不增?色减而不增,受、想、行、识减而不增。于何退而不进?
色退而不进,受、想、行、识退而不进。于何灭而不起?色灭而不起,受、想、
行、识灭而不起。于何舍而不取?色舍而不取,受、想、行、识舍而不取。”
    “减而不增,寂减而住;退而不进,寂退而住;灭而不起,寂灭而住;舍
而不取,不生系着。不系着已,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时,众多比丘不起诸漏,心得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时,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有五受阴。哪五种呢?即色、受、想、行、识,
这五种抓取、累积业力的现象。如果沙门、婆罗门修得宿命通,便能自知:过
去、未来、现在的种种生命状态,都是由过去、未来、现在的五受阴,所抓取、
累积而成。正如我过去所经验的,就是五受阴这样的色、受、想、行、识的现
象。”
    “如果是由四大及四大所累积而成的物相,可以触碍、可以分割的,叫做
色受阴。指一切可以形成阻碍的事物,像是手、石、杖、刀、冷、暖、渴、饿、
蚊虫风雨的触袭,诸如此色身及六根所触的现象,叫做触碍,所以碍是色受阴。
此色受阴,是因缘生灭的现象,一切色只是心意识的显相,无常、苦、刹那刹
那变易不定。”
    “六根触境产生眼、耳、鼻、舌、身、意六受身,透过各种觉受而生相、
抓取的现象,叫做受受阴。有哪些觉受呢?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若有

259 为五阴所食

260 远离烦恼得自在

欲贪,便会趋乐避苦,不能停止攀缘抓取,所以因觉受而取相是受受阴。此受
受阴,是因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