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婆蹉白佛:“暂且不谈享五欲的优婆塞。可有一位优婆夷,过惯了五欲充斥的
富裕生活,从您的正法律中,得四不坏净信,断三结,证须陀洹果?”
    佛陀告诉婆蹉:“不但有,而且还不止一、二、三位,而是有五百或更多的优
婆夷,在家生儿育女,珠玉华服,过着不离色、声、香、味、触五欲的豪门生活。
她们依止正法律修习,随顺学习,善护念,守诸根门,于六触入处,断身见、戒

133 断不善法,有止有观见如来

134 远尘离垢法眼净

取、疑三结,得须陀洹果,入法流,不堕恶趣,确定正向三菩提,只要七次的天
界、人间往生,就能究竟苦边。”
    婆蹉禀告佛陀:“瞿昙先生!像您的成等正觉,和离欲修清净梵行的比丘、比
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及不离五欲而得四不坏净信、于正法律随顺修习的善
男信女,他们所证的各种果位,若没有前面所说的离断不善法、具足善法的功德,
就无法成就;因为具足离断不善法、成就善法的功德,所以您和这些有心修行之
人,才得以成等正觉,和证得各种果位。瞿昙先生!我现在就来举例说明。”
    佛陀说:“你尽管说。”
    婆蹉禀告佛陀:“如大雨倾盆而下,雨水汇集成河,顺势而流,趣向海洋。瞿
昙先生所教授的正法律也像这样,能令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不分
男、女、僧、俗,只要闻佛正法,依法修行,皆随着法流趣向,顺向涅槃。这太
奇妙了!众生若归依三宝、依止于正法律,持戒修诸梵行,定能平等走向清净解
脱的境界。”
    “若有外道出家人,来您这儿,要求于佛陀的正法律中再次出家,受具足戒
的话,不知要观察、见习多久、才能如愿?”
    佛陀说:“若是其他外道出家人,要求在正法律中,重新出家,受具足戒,必
须先依止在和尚那里,生活四个月(观察其对佛、法、僧、戒、信、忍之程度,
再决定是否让其出家,受具足戒)。然而,这只是大略为一般人所作的规范而已,
以便做适当的处理。”
    婆蹉禀告佛陀:“若是外道出家人,只要依止在和尚这里,接受四个月的考验,
就可以出家的话;那我愿意在和尚这里住满四个月,接受观察考验,然后在您的
正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修持梵行!”
    佛陀告诉婆蹉:“我刚才不是说,那只是大略为一般人所作的规范吗?我又没
说要你经过四个月的考验。”
    婆蹉禀告佛陀:“是的,瞿昙先生!”
    这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你们就度这个婆蹉出家人,让他在正法律中出家,

135 断不善法,有止有观见如来

136 远尘离垢法眼净

受具足戒。”
    这个婆蹉族的出家人,遂得以在正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成为一名比丘。
短短半个月中,就正法律方面所应该知道、认识、体验、具备、觉悟和印证的部
份,他全部都已知道、认识、体验、具备、觉悟和印证,而成为受人敬重的尊者
婆蹉。
    尊者婆蹉知道自己的程度,也明白不足之处。他认为是该再去面见世尊的时
候了!
    婆蹉于是去拜见世尊,行了恭敬的稽首礼,退在一边,禀告佛陀说:“世尊!
于您的正法律中,所应知、应识、应见、应得、应觉、应证的部份,我已悉知、
悉识、悉见、悉得、悉觉、悉证。恳请世尊,再进一步为我说法,我听闻之后,
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住不放逸,思惟:善男子之所以剃除须发,身着袈裟
出家学道,过着清净梵行的生活,乃是基于对佛法的正信,深知世间的家非身心
依止之所,而出家学道,于正法律中修诸梵行,可望证得一果、二果、三果,
至证阿罗汉,不受后有。”
    佛陀告诉婆蹉:“有止、观二法,修习、多修习、精勤修习,能知见各种境界,
得种种果证。
    也就是一个比丘,系念面前,端身正坐:
一、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得初禅具足住;
二、离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具足二禅
三、离二禅之喜,舍心住,身心受乐,圣说及舍,具足三禅;
四、离苦息乐,忧喜先断,苦乐具舍,舍念清净,平等舍住,具足四禅。
    也可以:
一、心与慈俱,调伏瞋心,以慈心善待自己、父、母、子、女、亲友、怨敌,至
    普缘大众、十方众生,慈心无量,最胜到四禅,舍念清净。
二、心与悲俱,调伏害心,以悲心善持自己、父、母、子、女、亲友、怨敌,至
    普缘大众、十方众生,悲心无量,最胜到空无边处定。

137 断不善法,有止有观见如来

138 远尘离垢法眼净

三、心与喜俱,调伏忧恼,以喜心善待自己、父、母、子、女、亲友、怨敌,至
    普缘大众、十方众生,喜心无量,最胜到识无边处定。
四、心与舍俱,调伏憎爱,以舍心善待自己、父、母、子、女、亲友、怨敌,至
    普缘大众、十方众生,舍心无量,具足四禅,最胜到无所有处定1。
    或者作意无常观:
一、断色想,得空三昧,进入空无边处;
二、离空相,进入识无边处;
三、离内想,进入无所有处;
四、离无所有,进入非想非非想处。
    于四禅八定,依远离、依离欲、依灭、向于舍,依次得证:三结尽,得须陀
洹;三结尽,贪、瞋、痴转薄,得斯陀含;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并可修得各
种神通天眼、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等六通。”
    “所以,比丘!当从止、观二法,修习、多修习。终能体验四禅八定、三明
六通的种种境界,尽诸有漏,不受后有,得证阿罗汉果。”
    这时,尊者婆蹉闻佛所说,心领神会,欢喜作礼而去。
    尔时,尊者婆蹉,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住不放逸,精勤修习,直到证阿罗
汉,自知不受复有(一切按步就班,像他原来所预期的一样)。
    这时,有众多比丘,他们态度端庄,仪容光鲜,显然要去拜会世尊,对世尊
做最恭敬的供养。尊者婆蹉就问他们是否有这回事,诸比丘回答:“是的。”
    尊者婆蹉对诸比丘说:“诸位尊者!你们要礼敬世尊,请把我的心意也带去
,问候他生活起居,行动是否轻快俐落?身体是否无恙?有否事事顺心、时时安
和喜乐?然后,代我向世尊禀告:‘我已经恭敬供春世尊,而且是完全具足的恭敬
供养,希望世尊欢悦。世尊的好弟子,应该断尽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
所有烦恼,这些我都已经做到了。我就是用这种功德,来供养老师,希望老师心
生欢悦。’”
    众比丘去会见世尊,行了最恭敬的稽首礼之后,退坐一边,将尊者婆蹉所交

139 断不善法,有止有观见如来

140 远尘离垢法眼净

持的那些话,转述给佛陀知晓。
    佛陀告诉诸比丘:“天人已经告诉过我了,你们又复述了一遍。婆蹉比丘所成
就的功德,就等同如来的第一知见。”
    这时,世尊为婆蹉比丘授第一记婆蹉比丘识无所住,得证阿罗汉果。
    佛陀说完此经后,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提要'修习正法律,成就如来道

    什么是修习佛法、心意识自我净化的道路?首先,必须离断十不善法。其次
,修习止、观二法,以自知自证各种解脱境界和果位。
    十不善法,源自于贪瞋痴三毒。身、口、意行都在不善法的状态中,无法修
解脱道。若持戒,停止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
恚、邪见等十种不善业,转化改行十善业,心中的三毒就会逐渐止息,这就是生
天之道。完全断除三毒,即阿罗汉。
    不论是离淫欲而修梵行的出家僧尼及男女居士,或是在家而不离五欲的善男
信女,只要是依止于正法律之下,远离不善法,具足善法,均可按步就班,趣向
涅槃,修行证得各种果位。
    婆蹉出家半月,已见证无常观、四圣谛、缘起法等如来正法,已熟知比丘应
持守的各项戒律。他见法后,自知若欲完全体证、证得阿罗汉的境界,现阶段的
所知所学,显然不足。他向佛陀请教专精修行的方法,佛陀告之:修习止、观,
以身作证,必能得知种种界果。
    何以修习止、观,能得知界果呢?
    界,即界面、范围,与习性关系密切。习性,就是界果,内在心意识的状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