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3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闻婆罗门又问:“婆蹉族!你认为如何?你认为佛陀的智慧辨才是怎么样的?他是
      一位智者吗?”
   6。 卑卢异学答曰:“梵志!何等人可知世尊空安静处学智慧耶?梵志!若知世尊空安
      静处学智慧者,亦当如彼。但,梵志!我所读书有四句义,因四句义,我必信世尊
      、如来、无所著、等正觉(109),世尊所说法善,如来弟子圣众善趣(1333)。梵志!譬善象师
      游无事处,于树林间见大象迹,见已必信,彼象极大而有此迹。梵志!我亦如是,
      我所读书有四句义,因四句义,我必信世尊、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世尊所说法
      善,如来弟子圣众善趣。”
      卑卢游行者回答说:“婆罗门!你以为我是谁,可以知道佛陀的智慧辩才是怎么样的
      ?婆罗门!只有具足与佛陀一样智慧辩才的人,才会知道佛陀的智慧辩才是怎么样
      。但是,婆罗门!因为我看到佛陀的四种足迹,所以我得到这样的结论:世尊是正
      等正觉者,法是由世尊善说,僧众是正行者。婆罗门!譬如善于捕捉大象的人进入
      森林中,在森林中看见巨大的足迹,他便得到这样的结论:会有如此巨大的足迹,
      必定是一只巨大的〔公〕象。婆罗门!我也是一样,因为我看到佛陀的四种足迹,
      所以我得到这样的结论:世尊是正等正觉者,法是由世尊善说,僧众是正行者。”
   7。 “云何四句义?梵志!智慧刹利论世多闻决定,能伏世人,无所不知,则以诸见造
      作文章,行于世间(1334)。彼作是念:我往沙门瞿昙所,问如是如是事,若能答者,当复
      重问;若不能答,便伏舍去(1335)。彼闻世尊游某村邑,便往彼所,见世尊已,尚不敢问
      ,况复能伏?梵志!我所读书,用得如此第一句义,我因此义,必信世尊、如来、
      无所著、等正觉,世尊所说法善,如来弟子圣众善趣。”
      “是哪四种足迹呢?婆罗门!我见到有些有智慧的王族武士,他们是聪敏者,〔擅
      长〕以事与他人论议,〔言论〕犀利,我认为他们到处游行,以他们的智慧撕裂他

三七一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六

三七二 梵志品第十二(146)象迹喻经第五

      人的见解。他们心里想:‘我们去到佛陀的住处后,将问他这个问题,当我们这样问
      时,如果他这样回答,我们会这样反驳他;当我们那样问时,如果他那样回答,我
      们会那样反驳他。’当他们听说佛陀住在某村庄时,他们便前往佛陀的住处,可是
      他们看见佛陀后,却不敢发问,何况想反驳佛陀呢?婆罗门!这就是我所看到佛陀
      的第一种足迹,所以我得到这样的结论:世尊是正等正觉者,法是由世尊善说,僧
      众是正行者。”
   8。 “如是智慧梵志、智慧居士、智慧沙门论世多闻决定,能伏世人,无所不知,则以
      诸见造作文章,行于世间。彼作是念:我往沙门瞿昙所,问如是如是事,若能答者
      ,当复重问;若不能答,便伏舍去。彼闻世尊游某村邑,便往彼所,见世尊己,尚
      不敢问,况复能伏?梵志!我所读书,用得如此第四句义,我因此义,必信世尊、
      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世尊所说法善,如来弟子圣众善趣。梵志!我所读书有此
      四句义,我因此四句义故,必信世尊、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世尊所说法善,如
      来弟子圣众善趣。”
      “同理,婆罗门!我见到有些有智慧的婆罗门、居士、修行人,他们是聪敏者,〔
      擅长〕以事与他人论议,〔言论〕犀利,我认为他们到处游行,以他们的智慧撕裂
      他人的见解。他们心里想:‘我们去到佛陀的住处后,将问他这个问题,当我们这样
      问时,如果他这样回答,我们会这样反驳他;当我们那样问时,如果他那样回答,
      我们会那样反驳他。’当他们听说佛陀住在某村庄时,他们便前往佛陀的住处,可
      是他们看见佛陀后,却不敢发问,何况想反驳佛陀呢?婆罗门!这就是我所看到佛
      陀的第二、三、四种足迹,所以我得到这样的结论:世尊是正等正觉者,法是由世
      尊善说,僧众是正行者。婆罗门!这些就是我所看到佛陀的四种足迹,所以我得到
      这样的结论:世尊是正等正觉者,法是由世尊善说,僧众是正行者。”
   9。 生闻梵志语曰:“婆蹉!汝大供养沙门瞿昙,所因所缘,欢喜奉行。”
      生闻婆罗门说:“婆蹉族!因为如此,想必你会供养佛陀,并且欢喜接受他的教法
      ”
  10。 卑卢异学答曰:“梵志!如是!如是!我极供养于彼世尊,亦极称誉,一切世间亦
      应供养。”
      卑卢游行者回答说:“婆罗门!的确如此。我会供养佛陀,并且欢喜接受他的教法,

三七三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六

三七四 梵志品第十二(146)象迹喻经第五

      甚至认为一切世人都应供养佛陀。”
  11。 彼时,生闻梵志闻此义已,即从乘下,右膝着地,叉手由于胜林给孤独园,再三作
      礼:南无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如是至三已,还乘极好白乘,往诣胜林给孤独园
      。到彼乘地,即便下乘,步进诣佛,共相问讯,却坐一面。
      生闻婆罗门听了之后,便从车乘下来,右膝跪地,面向胜林给孤独园,合掌三称:
      我礼敬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者。三称之后,再登上车乘,前往胜林给孤独园。到
      了之后,下车步行到佛陀面前,见过佛陀作礼之后,坐在一旁。
  12。 生闻梵志向与卑卢异学所共论事尽向佛说。世尊闻已,告曰:“梵志!卑卢异学说
      象迹喻,犹不善作,亦不具足。如象迹喻善作具足者,今为汝说,当善听之。梵志
      !譬善象师游无事处,于树林间见大象迹,见已必信,彼象极大而有此迹。梵志!
      彼善象师或不信者(1336),于此林中复有母象,名加梨免,身极高大(1337),彼有此迹。即寻
      此迹,复见大象迹(1338),见已必信,彼象极大而有此迹。梵志!彼善象师或复不信,于
      此林中更有母象,名加罗梨,身极高大(1339),彼有此迹。即寻此迹,复见大象迹(1340),见
      已必信,彼象极大而有此迹。梵志!彼善象师或复不信,于此林中更有母象,名婆
      和免,身极高大(1341),彼有此迹。即寻此迹,复见大象迹(1342),见已必信,彼象极大而有
      此迹。彼寻此迹已,见大象迹,大象迹方极长极广,周匝遍着,正深入地,及见彼
      象,或去或来,或住或走,或立或卧。见彼象已,便作是念:若有此迹,必是大象
      。”
      于是,生闻婆罗门便将他与卑卢游行者共论的事,详细地告诉佛陀。佛陀听了之后
      ,说:“婆罗门!卑卢游行者所说的象迹譬喻,并不详细完整。我现在告诉你详细完
      整的象迹譬喻,你要专心听。婆罗门!譬如善于捕捉大象的人进入森林中,在森林
      中看见巨大的足迹,他不会立刻得到这样的结论:这必定是一只巨大的〔公〕象。
      为什么呢?婆罗门!因为在森林中,有矮小的婆和免母象,也有巨大的足迹。他继
      续在森林中寻找足迹,当他看见巨大的足迹及高处磨擦的痕迹,他不会立刻得到这
      样的结论:这必定是一只巨大的〔公〕象。为什么呢?婆罗门!因为在森林中,有
      突牙的加罗梨母象,也有巨大的足迹。他继续在森林中寻找足迹,当他看见巨大的
      足迹、高处磨擦的痕迹及象牙刮过的痕迹,他不会立刻得到这样的结论:这必定是
      一只巨大的〔公〕象。为什么呢?婆罗门!因为在森林中,有大牙的加梨免母象,

三七五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六

三七六 梵志品第十二(146)象迹喻经第五

      也有巨大的足迹。他继续在森林中寻找足迹,当他看见巨大的足迹、高处磨擦的痕
      迹、象牙刮过的痕迹及断裂的树枝,他不会立刻得到这样的结论:这必定是一只巨
      大〔公〕象。他继续在森林中寻找足迹,他看见许多巨大的足迹,深刻明显印在
      地上,并且看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