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6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Andhavanam tena pakkami divaviharaya” 
      (MN。 I。 p。146),中文译为“为了日中的休息而前 
      往安陀林”。其中,“安陀林”(Andhavana),又 
      译“安和林、闇林、昼闇园、得眼林、开眼林”。 
      “经行之处”(divavihara),又译“昼行处、昼经 
      行、昼住”,即日中的休息。 
 122。 沙门瞿昙:通常是非佛教徒对佛陀的称呼,但偶 
      尔也是佛教徒对佛陀的称呼。其中,“沙门” 
      (samana),是指修行人。“瞿昙”(Gotama),又译 
      为“乔答摩”,是佛陀的姓。 
 123。 疑盖净:对应之巴利文为 
      “kankhavitaranavisuddhattham”(MN。 I。 p。147), 
      中文译为“断除疑惑后所得的清净”。 
 124。 道非道知见净:对应之巴利文为 
      “ maggamaggananadassanavisuddhattham” 
      (MN。 I。 p。147),中文译为“知见何者是〔尽苦之〕 
      道及何者不是〔尽苦之〕道后所得的清净”。 
 123。 道迹知见净:对应之巴利文为
                                                                                  29

                                                                                  30
      “patipadananadassanavisuddhattham”(MN。 
      I。 p。147),中文译为“知见〔尽苦的〕道迹后所得的 
      清净”。 
 126。 道迹断智净:对应之巴利文为 
      “nanadassanavisuddhattham”(MN。 I。 p。147),中 
      文译为“知见清净”,即“清净的圆满智慧”。 
 127。 以有余称说无余:对应之巴利文为“sa…upadanam
      yeva samanam anupada parinibbanam
      pannapessa”(MN。 I。 p。148),中文译为“以有执取 
      当成是无执取来解说”。 
 128。 波斯匿:巴利文为“Pasenadi”,又译“波匿、卑先 
      匿、不梨先泥”,是“拘萨罗”(Kosala)国的国王。 
      佛陀成道后不久,他就成为佛陀的护持者,并持续 
      到他死亡为止。 
 129。 婆鸡帝:巴利文为“Saketa”,又译“沙计多、娑鸡 
      帝、婆祇”,是拘萨罗国的城市之一。 
 130。 甘露幢:是指佛陀所教解脱生死之法。 
 131。 甘露界:是指解脱生死的境界。 
 132。 萦衣顶上戴贤者满慈子:相似的汉译经典《增一阿 
      含等法品第一○经》(大二˙七三五上)作:“以 
      首戴行世间”,意思是“头上顶着贤者满慈子而行 
      于路上”,即“尊敬贤者满慈子”。 
 133。 第二尊:仅次于佛陀的尊者,是对舍梨子的尊称。
 134。 法将:巴利文为“dhammasen apati”,意思是“佛 
      法的大将”,是舍梨子的称号。 
 135。 转法轮复转弟子:能解说佛陀所宣说之法者,是对 
      舍梨子的尊称。 
 136。 不能答一句,况复尔所深论:连一句话都无法回答, 
      何况是与你讨论甚深的法义。这是一句客套话,表 
      示对尊者舍梨子之智慧的尊崇。 
 137。 拘楼瘦:巴利文为“Kurusu”,意思是“在拘楼国 
      中”。其中,“Kuru”是“拘楼国”,而巴利文字 
      尾“…su”则是巴利文文法中“位格”的格结尾(case 
       ending),表示“在……之中”。 
 138。 剑磨瑟昙:巴利文为“Kammasadamma”,或 
      “ Kammassadhamma”,又译“劫摩沙、劫摩沙住 
      处、调牛、法治、法行”,是“拘楼国”(Kuru)的 
      城镇。 
 139。 正思惟、不正思惟:对应之巴利文为“yoniso ca
      manasikaram ayoniso ca manasik aram ”(MN。 I。
      p。7),中文译为“正确的、适当的思惟或意向,以及
      混乱的、分散的思惟或意向”。其中,“不正思惟”
      就是有欲念(kamavitakko)─ 贪欲的念头、有恚念
      (vyapadavitakko)─ 瞋恨的念头、有害念 
      (vihimsavitakko)─ 残酷的念头。“正思惟”就是没 
      有欲念、没有恚念、没有害念(参考注解190)。
                                                                                  31

                                                                                  32
 140。 不值真知识,不知圣法,不调御圣法,不知如真法: 
      对应之巴利文为“ariyanam adassavi ariyadhammassa
      akovido ariyadhamme avinito sappurisanam adassavi 
      sappurisadhammassa akovido sappurisadhamme 
      avinlto manasikara niye dhamme na…ppajanati
      amanasikara niye dhamme na…ppajanati”(MN。
      I。 p。7),中文译为“轻视圣者、不熟悉圣者之法、不 
      以圣者之法调御自己,轻视真人、不熟悉真人之 
      法、不以真人之法调御自己,不知应思惟之法及不 
      应思惟之法”。这是初果圣者所去除的污秽。其中, 
      “真人”或“至真”就是圣人。 
 141。 有漏从见断,有漏从护断,有漏从离断,有漏从用 
      断,有漏从忍断,有漏从除断,有漏从思惟断:对 
      应之巴利文为“Atthi…asava dassana pahatabba;
      atthi asava samvara pahatabba; atthi asava
      patisevana pahatabba; atthi asava adhivasana
      pahatabba; atthi asava parivajjana pahatabba;
      atthi asava vinodana pahatabba; atthi asava
      bhavana pahatabba”(MN。 I。 p。7),中文译为“烦 
      恼应从见解断、烦恼应从守护断、烦恼应从受用 
      断、烦恼应从忍耐断、烦恼应从回避断、烦恼应从 
      去除断、烦恼应从修习断”。 
 142。 我何因过去世:对应之巴利文为“kin nu kho 
      ahosim atitam addhanam”(MN。 I。 p。8),中文译为 
      “我在过去世是什么?” 
 143。 我云何过去世耶:对应之巴利文为“kathan nu kho  
      ahosim atitam addhanam”(MN。 I。 p。8),中文译为 
      “我在过去世是怎么样?” 
 144。 真有神:对应之巴利文为“atthi me att ” 
      (MN。 I。 p。8),中文译为“对我而言,有本我”。这 
      是属于常见,主张“本我”是永远存在的。 
 145。 真无神:对应之巴利文为“natthi me att” 
      (MN。 I。 p。8),中文译为“对我而言,没有本我”。 
      这是属于断见,认为人只是物质的组成,人死后什 
      么都没有了,所以这是不同于佛陀的“无我”。
 146。 神见神:对应之巴利文为“attanava attanam 
      sanjanami”(MN。 I。 p。8),中文译为“我由本我觉知 
      本我”。 
 147。 神见非神:对应之巴利文为“attan ava anattanam
      sanjanami”(MN。 I。 p。8),中文译为“我由本我觉知 
      非本我”。 
 148。 非神见神:对应之巴利文为“anattana va attanam
      sanjanami”(MN。 I。 p。8),中文译为“我由非本我觉 
      知本我”。 
 149。 此是神,能语、能知、能作、能教、能起、教起,
      生彼彼处,受善恶报;定无所从来、定不有、定不
                                                                                  33

                                                                                  34
      当有。是谓见之弊,为见所动,见结所系,凡夫愚 
      人以是之故,便受生、老、病、死苦也:对应之巴 
      利文为“Yo me ayam atta vado vadeyyo tatra tatra kalyanap apak 
      anam kamm anam vipakam patisam vedeti; so kho pana me 
      ayam att anicco dhuvo sassato avipari namadhammo 
      sassatisamam tath'eva thassatiti。 Idam vuccatl bhikkhaveditthigatam 
      ditthigahanam ditthikant aram ditthivisakam ditt
      hivipphanditam ditthisam yojanam · Ditthisam yojanasam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