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6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45),中文译为“他安住于真谛的解脱是无可动摇的。比丘!凡是
      虚伪的都是虚妄法,凡是真实的都不是虚妄法。因此,具足如此的比
      丘就是具足最上真谛住处的比丘。比丘!这就是最上的圣真谛,即涅
      槃一不虚妄法。” 
1530。 彼比丘施说施若本必有怨家,彼于尔时放舍、吐离、解脱、
      灭讫。比丘!是谓比丘第一正惠施,谓舍离一切世尽,无欲、灭、息、
      止,比丘成就于彼,成就第一惠施处:对应之巴利文为“Tass' eva
      kho pana pubbe aviddasuno upadhi honti samatta samadinna。
      Tyassa pahina honti ucchinnamula talavatthukata anabhavakata
      anuppadadhamma; tasma evam samannagato
                                                                                 309

                                                                                 310
      bhikkhu imina paramena cagadhitthanena samannagato hoti。 Eso
      hi; bhikkhu; paramo ariyo cago; yadidam sabbupadhipatinissaggo。”
      (MN。 III。 p。245),中文译为“在过去,当他无知的时
      候,他执取依着,并使之扩大。〔现在〕 他舍断依着,从根源切断,
      犹如连根挖起的棕榈树,不能存活,未来也不会再生起。因此,具足
      如此的比丘就是具足最上舍断住处的比丘。比丘!这就是最上的圣舍
      断,即一切依着的舍离。”其中,“依着”(upadhi)有四种,蕴依着
      (khandh' upadhi)、漏依着(kiles' upadhi)、为作依着(abhisankhar'
      upadhi)、欲依着(kamagun’upadhi)。
1531。 彼比丘心为欲恚痴所秽,不得解脱。比丘!此一切淫怒痴尽,
      无欲、灭、息、止,得第一息。比丘!成就彼者成就第一息处:对应
      之巴利文为“Tass' eva kho pana pubbe aviddasuno abhijjha hoti
      chando sarago。 Svassa pahino hoti uccchinnamulo talavatthukato
      anabhavakato ayatim anuppadadhammo。 Tass' eva kho pana pubbe
      aviddasuno aghato hoti byapado sampadoso; svassa pahino hoti
      uccchinnamulo talavatthukato anabhavakato ayatim anuppadadhammo。
      Tass' eva kho pana pubbe aviddasuno avijja hoti sammoho 
      sampadoso; svassa pahino hoti uccchinnamulo talavatthukato
      anabhavakato ayatim anuppadadhammo。 Tasma evam samannagato
      bhikkhu imina paramena upasamadhitthanena samannagato hoti。
      Eso hi; bhikkhu; paramo ariyo upasamo; yadidam ragadosamohanam
      upasamo。”(MN。 III。 p。245…246); 中文译为“在过去,当他无
      知的时候,他有贪爱、欲求、贪着。〔现在〕 他舍断贪爱、欲求、
      贪着,从根源切断,犹如连根挖起的棕榈树,不能存活,未来也不会
      再生起。在过去,当他无知的时候,他有瞋怒、瞋恨、邪恶。〔现
      在〕 他舍断瞋怒、瞋恨、邪恶,从根源切断,犹如连根挖起的棕榈
      树,不能存活,未来也不会再生起。在过去,当他无知的时候,他有
      无明、愚痴、邪恶。〔现在〕 他舍断无明、愚痴、邪恶,从根源切
      断,犹如连根挖起的棕榈树,不能存活,未来也不会再生起。因此,
      具足如此的比丘就是具足最上寂静住处的比丘。比丘!这就是最上的
      圣寂静,即贪欲、瞋恨、愚痴的寂静。” 
1532。 自举:巴利文为“mannitam”,意思是“妄想”。 
1533。 是贡高、是憍傲、是放逸:对应之巴利文为“Mannitam … 
      rogo; mannitam gamdo; mannitam sallam”(MN。 III。 p。
      246),中文译为“妄想是病,妄
                                                                                 311

                                                                                 312
      想是痈,妄想是箭”。 
1534。 若无此一切自举、贡高、憍傲、放逸者,意谓之息:对应之巴利
      文为“sabbamannitanam tveva … samatikkama muni santo ti
      vuccati。”(MN。 III。 p。246),中文译为“超越一切妄想的人被称
      为寂静的贤者。” 
1535。 若意息者,便不憎、不忧、不劳、不怖。所以者何?彼比丘成就法
      故,不复有可说憎者。若不憎则不忧,不忧则不愁,不愁则不劳,
      不劳则不怖:对应之巴利文为“Muni kho pana … santo na jayati
      na jiyyati na kuppati nappiheti; tam pi 'ssa bhikkhu na 'tthi
      yena jayetha; ajayamano kim jiyyissati; ajiyyamano kim 
      miyyissati; amiyyamano kim kuppissati; akuppamano kissa
      pihessati? ”
      (MN。 III。 p。246),中文译为“寂静的贤者没有生、老、〔死〕、
      动摇〔即不安〕、欲求。 比丘!他没有任何再生的因缘。没有再生,
      怎么会有衰老呢?没有衰老,怎么会有死亡呢?没有死亡怎么会有动
      摇呢?没有动摇,怎么会有欲求呢?” 
1536。 汝等六处当知内也:对应之巴利文为“Cha ajjhattikani 
      ayatanani veditabbani; cha bahirani ayatanani
      veditabbani”(MN。 III。 p。216),中文译为“六内处应被知道,
      六外处应被知道”。
1537。 三十六刀当知内:对应之巴利文为“chattimsa sattapada
      veditabba”(MN。 III。 p。216),中文译为“三十六有情迹应被
      知道”,意思是“众生的三十六种状态应被知道”。 
1538。 于中断彼成就是:对应之巴利文为“Tatr' idam nissaya idam
      pajahatha。”(MN。 III。 p。216),中文译为“此中,依此断此。” 
1539。 无量说法当知内:在对应之巴利文经典中并无此句,也没有
      本经段落编号14 的经文。 
1540。 三意止,谓圣人所习,圣人所习已,众可教:对应之巴利文
      为“Tayo satipatthana yad ariyo sevati; yad ariyo sevamano
      Sattha ganam anusasitum arahati。”(MN。 III。 p。216),
      中文译为“有三念处是圣人所修习,因为修习此三念处,圣人成为适
      合教导大众的导师。” 
1541。 无上调御士者,调御士趣一切方:对应之巴利文为“So vuccati
      yoggacariyanam anuttaro purisadammasarathiti。”
      (MN。 III。 p。216),中文译为“在调御师中,他被称为应被调御者
      的无上调御师。” 
1542。 是谓分别六处经事:对应之巴利文为“Ayam uddeso
      salayatanavibhangassa。”(MN。 III。 p。216),中文译为“这就是六
      处分别的略说。”
                                                                                 313

                                                                                 314
1543· 六喜依着、有六喜依无欲、有六忧依着、有六忧依无欲、有六
      舍依着、有六舍依无欲:对应之巴利文为“Cha gehasitani
      somanassani; cha nekkhmmasitani somanassani; cha gehasitani
      domanassani; cha nekkhmmasitani domanassani; cha gehasita
      upekha; cha nekkhmmasita upekha。”(MN。 III。 p。Z17),
      中文译为“六种依在家之喜、六种依出离之喜、六种依在家之忧、六
      种依出离之忧、六种依在家之舍、六种依出离之舍。”其中,“依在
      家”是关于欲乐,“依出离”是关于智慧。 
1544。 眼知色可喜、意念、爱色、欲相应乐,未得者欲得,已得者
      忆已生喜:对应之巴利文为“Cakkhuvinneyyanam rupanam
      itthanam kantanam manapanam manoramanam
      lokamisapatisamyuttanam patilabham va pati1abhato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