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方寸论-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祖道信示牛头法融)

 洪文亮老师讲  于1999年10月20号观山观海 

洪文亮老師開示专栏》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法融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 

祖曰:“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 

法融曰:“既不许观行,于境起时,如何对治?” 

祖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易。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






师资因缘

 

  今天介绍的是四祖道信对牛头法融的开示。牛头法融十九岁出家,在出家前已精通孔孟经史,熟于儒家。后来读到《大般若经》感悟到佛讲的“空慧”方能使我们解脱,于是就毅然出家了。出家后一个人在牛头山修行,打坐的功夫也很好,但是对于“最究竟的一下”(佛一见明星之事)却总是无法突破!

 

  有一天四祖道信经过牛头山,看到山中有异相,知其必有大修行人在。四祖就在山脚下的一间幽栖庙前住足,这时候正巧碰到一个和尚。


  四祖便问他:“这里有没有修道人?”
  和尚反问说:“出家人,哪个不是修道人?”
  四祖听后立即诘问道:“阿哪个是修道人?”


  和尚被问住无话可对,便诚告四祖:“山里有一个奇怪的修行人,见到人去了,也不合掌,也不起坐,也不理人,只是打坐,大家叫他懒融,也许他就是你说的修道人吧!”

 

  四祖见到懒融后,就问他:“你在这里做什么?”
  懒融回答:“我在这里打坐啊!”
  对话两三句之后,四祖问:“这里有没有地方可以休息一下?”


  懒融就带著四祖到山里逛了一下,四祖见到山中有虎狼猛兽,便显出十分害怕的样子!懒融此时已知他是四祖,见状就问:“你不是已开悟的四祖吗?怎么还有这个(害怕之心)在?”


  四祖回答:“你到底看到了我什么?才问我‘你还有这个在?’似乎不肯我是个彻悟的人?”
  懒融无话可答。


  两人回到懒融打坐的地方,道信就在法融(即懒融)打坐的石头上写了一个‘佛’字,法融看了吓了一跳:“你在我的禅座上写了一个‘佛’字,我怎么在上面坐?”


    四祖就回他:“你也有这个在?”
    懒融这下无话可说,真正服服帖帖了,恭请四祖说法。这是四祖道信示牛头法融的缘由。

 

 

颠倒妄想与智慧德相

 

  其实四祖对法融这段开示的内容,其真正的涵义不外乎释迦牟尼佛最初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所说的:“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佛在成道时感叹说:奇怪!真是奇怪啊!大地所有的众生都有如来的“智慧、 德、相”。‘德’、‘相’是两个意思,‘德’是指如来的功德,‘相’是指如来的相。当下大家都具备,包括猫、狗一切众生皆有,为什么大家却是一付糊涂相?原因是什么?请大家注意“妄想执著”四个字。

 

    妄想是什么?妄想就是乱想,把没有的当作有,把不实在的当作实在。其中最严重的妄想是:‘我’吃饭,‘我’喝水,‘我’看电视,你说了一句话,‘我’听了很不舒服。这个‘我’就是大妄想。光是有妄想还不出问题,妄想一下子就过去了。但是‘执著’这个妄想,死认为一定有,一定是正确的!“执著”就是把错的想法、观念一直抓著不放,这就严重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任凭你如何精进、苦修,这一点若是无法突破,就一定无法亲证。亲证什么?亲证“啊!原来我有如来一样的智慧、德、相!”本有的东西,你不知道!

 

    为什么这样?因为你喜欢乱想,真正无限自由的“真我”你认不到!却偏偏去认一个活了几十年会死,会打坐、修定,有灵异神通的小我。就算你有神通,不管你会修多少种法门,如果你的修行离不开“心意识”,那么你永远证不到佛说的“本有如来智慧德相”。

 

不染污的修证

 

  我们要留意的是,这是释迦牟尼佛成道时所说的第一句话。你听了,就以为自己了解了。你知道佛成道时说过这句话,知道是知道,知道和证到不同啊!这正好犯了又动你的“心意识”去了解的毛病。当你听到“如来”,脑海里想到“佛”。听到“德”,便想“哦!殊胜的功德”。听到“相”,心里想到“佛庄严的相”。这都是落在你的“见解”里去听,听了等于没听,只是多了几个字汇:“如来”、“智慧”、“德”、“相”。你听了之后,真能像佛那样的发现“大地众生本有如来智慧德相”吗?本有是本有,但你要亲证,就一定得自己真正发心、修行不可,这是先决条件。

 

    很多人修行是在“心意识”里修,何谓在“心意识”里修?有‘我’在这里修行,‘我’在听法,把这个‘我’透过种种方法,变成像佛一样伟大。把打坐、念佛、观想、念咒种种都是修行的方法。这许多法门孰优孰劣,八万四千法门的分类、判高下,都是人脑子里的东西,都是人在“心意识”底下做文章,在那里划分的。

 

    但是佛要我们做到的是什么?佛抛弃王位出家,是想解决人生种种苦的问题、生死问题。一开始,他是跟外道学,当时印度的外道非常高明,透过训练,教佛定到“非想非非想定”、“灭受想定”,佛都学会了。但是佛并不以此为是,认为这些并不能解决问题。

 

    反观我们自己,不管是用那一种方法修行,身心一旦有了一点变化便洋洋得意。透过打坐或其他方法,等于是在身心加了一个作用上去,起变化是很正常的。就像口渴了,喝水可以解渴;肚子饿了,吃了会饱;生病了,医生对症开药,吃了药,病就好了,这是因缘的道理嘛!你在修行,就是在身心上加了一个因,身心自然便有变化、作用。

 

 

大事因缘

 

  天边的一颗星“啊!原来大家都是!”只因为执著在自己的妄想,结果真正的自己认不到。 想想佛六年苦修,做到“灭受想定”。入定时,一个念头也没有。这些成就,佛毅然放弃。佛认为还不对?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不管你的身心能控制到何种境界,仍离不开“心意识”,一直都在心意识底下,作这些身心的变化。根本从未碰过“离开心意识的境界”,没有亲证过!好比我们在报纸上、电视上看过某人,但你能说你亲自见过他吗?非得要两人面对面了,那么亲切的见到本人才叫“亲见”。“亲证”也是一样,非得你亲自像佛一样,发现“大地众生本有如来智慧德相”。就像我们亲见某人一样的亲证,佛何时作到?

 

    佛经过六年苦修,在某天早上,不经意地,看到明宝物就在自己口袋内,偏偏一直往外去找!这个就是“亲证”。谁教他的?是佛成道前的那些老师吗?当然不是!佛把他们教的种种方法都否定掉了,都放弃了。自己一人跑到菩提树下打坐,非要把生死、轮回、烦恼的原因找出来,誓不起坐!非得等到他看到天边的一颗星,才有这么一下:“啊!原来是这样,大家怎么不知道?本有的嘛!”在这之前有人教他念佛吗?谁是他的老师?天边的一颗星?是“天边的一颗星”。

 

    我非常重视这个,因为佛法本来是讲这个,后来开悟的祖师大德也不外乎这个,大家要非常冷静地看待这个问题。

 

    佛在那天早上以前,难道没有看过星星吗?有啊!为什么之前看的时候,就没有“啊!…”那么一下?一样是‘看’,一样是‘星’,一样是‘佛’,为什么那天早上看的就是不一样?这是问题啊!我们就是要这么仔细地看这些问题。

 

    我常举香严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