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73-丁甘仁医桉-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迁。书云∶过经不解,邪在三阳。今拟小柴胡合桂枝白虎汤加减,本虚标实,固本去标为法。 
潞党参(一钱五分) 软柴胡(一钱) 生甘草(五分) 仙半夏(二钱) 熟石膏(三钱) 赤茯苓(朱 
砂拌,三钱) 炙远志(一钱) 川桂枝(八分) 通草(八分) 泽泻(一钱五分) 焦谷芽(三钱) 
佩兰叶(一钱五分) 
二诊 进小柴胡合桂枝白虎汤加减,寒热渐退,谵语亦止,白疹布而渐多,脉象濡数,苔薄黄。太少 
之邪,已有外达之势,口干不多饮,精神疲倦,谷食衰微,正气已夺,脾胃鼓舞无权。今拟制小其剂,扶 
正祛邪,理脾和胃,冀胃气来复,自能入于坦途。 
潞党参(一钱五分) 银柴胡(一钱) 生甘草(五分) 云苓(辰砂拌,三钱) 仙半夏(二钱) 粉葛根 
(一钱五分) 广橘白(一钱) 佩兰叶(一钱五分) 白薇(一钱五分) 川通草(八分) 生熟谷芽(各三钱) 
生姜(一片) 红枣(三枚) 
李左 脉来濡数,濡为湿,数为热,湿与热合,蕴蒸气分,漫布三焦,是以身热三候,朝轻暮重,白疹满 
布胸膺之间,形瘦神疲,乃湿热郁久不化,耗气伤阴所致,症势非轻。急宜存阴清宣。 
金石斛(三钱) 嫩白薇(一钱五分) 六一散(包,三钱) 象贝母(三钱) 南北沙参(各一钱五分) 
茯苓皮(三钱) 净蝉 
衣(八分) 鲜竹叶(三十张) 香青蒿(一钱五分) 通草(八分) 连翘壳(一钱五分) 荷梗(一支) 
沈左 湿温四候,身热早轻暮重,有汗不解,白 已布,色不显明,口干欲饮,唇燥齿垢,形瘦神疲,舌 
质红,苔微黄,脉濡数无力。此乃气阴已伤,余邪湿热,留恋气营之间,入夜梦语如谵,有神不守舍之象,且 
有咳嗽,肺胃亦虚,虚多邪少,还虑生波。今拟清养肺胃之阴,宣化三焦之湿。 
南沙参(三钱) 朱茯神(三钱) 川贝(二钱) 通草(八分) 川石斛(三钱) 冬桑叶(三钱) 
栝蒌皮(二钱) 冬瓜子(三钱) 嫩白薇(一钱五分) 粉丹皮(一钱五分) 广橘白(一钱) 生苡仁(三钱) 
清炙枇杷叶(去毛、包,二钱) 
复诊 诸恙见轻,原方加北秫米(包)三钱。 
郑左 湿温十六天,身灼热,有汗不退,口渴欲饮,烦躁少寐,梦语如谵,目红溲赤,舌红糙无津,脉象弦 
数,红疹布于胸膺之间。此温已化热,湿已化燥,燥火入营,伤阴劫津,有吸尽西江之势,化源告竭、风动痉 
厥之变,恐在目前。亟拟大剂生津凉营,以清炎炎之威,冀其津生邪却,出险入夷为幸。 
鲜生地(六钱) 天花粉(三钱) 川贝母(二钱) 生甘草(八分) 粉丹皮(二钱) 冬桑叶(三钱) 
银花(八钱) 白薇(一钱五分) 
羚羊片(八分) 朱茯神(三钱) 带心连翘(三钱) 茅芦根(各一两) 鲜石斛(四钱) 鲜竹叶(三十片) 
二诊 湿温十八天,甘寒清解,已服二剂,舌红糙略润,津液有来复之渐。身灼热、口渴引饮均减, 
夜寐略安,佳境也。红疹布而渐多,目白红丝,小溲短赤,脉数不静,少阴之阴已伤,水不济火,营分之 
热尚炽,木火升腾。前方既见效机,毋庸改弦易辙也。 
原方加∶西洋参(一钱五分)、鲜藕(四两,切片入煎)。 
三诊 湿温三候,温化热,湿化燥,叠进生津凉解,身灼热大减,寐安,梦语亦止。红疹满布,营分 
之热,已得外达,脉数不静,舌转光红,小便黄,七、八日未更衣,阴液难以骤复,木火尚炽,余焰未 
净。仍拟生津泄热,佐通腑气,虽缓下,亦寓存阴之意。 
西洋参(一钱五分) 冬桑叶(二钱) 天花粉(三钱) 白薇(一钱五分) 鲜生地(四钱) 粉丹皮 
(二钱) 川贝母(三钱) 生甘草(六分) 鲜石斛(四钱) 朱茯神(三钱) 郁李仁(研,三钱) 
麻仁(研,四钱) 活芦根(去节,一尺) 
四诊 湿温二十二天,身灼热已退,寐安神清,红疹布而渐化,腑气亦通,舌质红,苔微白,脉象濡 
软而数,精神疲倦,小溲淡黄,谷食无味,邪退正虚,脾胃鼓舞无权。今拟养正和胃,寒凉慎用,虑过 
犹不及也。 
西洋参(米炒,五钱) 朱茯神(三钱) 川石斛(三钱) 生甘草(五分) 通草(八分) 栝蒌皮(二钱) 
广橘白(一钱) 川贝母(二钱) 北秫米(包,三钱) 
巫左 湿温症已延月,寒热时轻时剧,口干不喜饮,腑行溏薄。初由伏邪湿热,蕴于募原,少阳枢机 
不和,太阴为湿所困,清气不升。阅前方参、附、龙、牡、姜、桂、二陈等剂,温涩太过,致伏邪无路可出, 
愈郁愈深,如胶似漆。邪遏化热,湿遏化燥,伤阴劫津,化源告竭,气逆而促,神糊谵语,所由来也。舌 
苔黑糙而垢,有似少阴热结旁流、急下存阴之条,无如脉象左弦细促数,右部虚散,腹无燥实坚满之形, 
安有可下之理?阴液枯槁,正气亦匮,厥脱之变,即在目前矣。勉拟增液生津,以救其焚,亦不过尽人力 
以冀天眷! 
西洋参(三钱) 朱茯神(三钱) 天竺黄(一钱五分) 嫩钩钩(后入,三钱) 大麦冬(二钱) 
紫贝齿(三钱) 银柴胡(八分) 枳实炭(八分) 霍石斛(三钱) 川贝母(二钱) 清炙草(四分) 
炒竹茹(一钱五分) 
费右 湿温三候,灼热不退,舌绛起刺,脉洪数。温邪化火,由气入营,热邪内炽,扰犯包宫,伤 
津劫液,化源欲竭。以致唇焦齿垢,谵语妄言,内陷重症,危笃之至。拟养阴救液,清火开窍,未识能有 
挽回否。 
犀角尖(三分) 粉丹皮(一钱五分) 带心麦冬(三钱) 鲜石菖蒲(五分) 鲜生地(三钱) 
京赤芍(一钱五分) 上川连(三分) 鲜竹叶心(三钱) 带心连翘(三钱) 京玄参(三钱) 天竺黄 
(二钱) 活芦根(去节,一两) 牛黄清心丸(一粒,另研细末化服) 
叶左 初病喉痧,治愈之后,因复感停滞,酿成湿温。身热有汗不解,临晚畏寒,入夜热势较盛,天 
明即觉轻减,已有三候。口干不多饮,小溲短赤,超时有粉汁之形。苔薄黄,脉濡数。素有失红,阴虚体 
质,叠进清温化湿之剂,其热非特不减,反加肤肿足肿,脐腹饱满,面浮咳嗽。细推病情。太阳经邪未 
解,膀胱腑湿不化,久则湿困大阴,健运无权。湿为阴邪,易于化水,水湿泛滥,则为肤肿足肿;中阳不 
运,浊阴凝聚,则为脐腹饱满;水湿逆肺,则为咳嗽面浮;格阳于外,则身热不退也。恙势已入险境,岂 
可泛视。今拟五苓加味,温开太阳而化水湿,勿可拘执阴虚体质,而畏投温剂,致一误而再误也。然乎否 
乎?质之高明! 
川桂枝(八分) 连皮苓(四钱) 炒白术(三钱) 猪苓(三钱) 仙半夏(三钱) 大腹皮(二钱) 
砂仁(八分) 光杏仁(三钱) 泽泻(一钱) 姜皮(八分) 陈皮(一钱) 冬瓜子皮(各三钱) 
二诊 两进五苓,症势未见动静。夫太阳为寒水之经,本阴标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阴为水火之 
脏,本热标寒。太阳之阳不行,少阴之阴亦伤,少火不能生土,中央干健无权,水湿日积,泛滥横溢,浊 
阴凝聚,阴盛格阳,肺失治节,水道不行,险象环生,殊可虑也。脉象寸部濡数,关尺迟弱,真阳埋 
没,阴霾满布,若加气喘,则难为力矣。再拟五苓合真武汤,震动肾阳,温化水湿,千钧一发,惟此一 
举,狂见如斯,明者何如!? 
熟附块(一钱) 川桂枝(八分) 陈皮(一钱) 大砂仁(八分) 连皮苓(四钱) 猪苓(二钱) 
大腹皮(二钱) 川椒目(十四粒) 炒白术(三钱) 泽泻(一钱五分) 水炙桑皮(一钱五分) 淡姜 
皮(八分) 
三诊 连服五苓真武以来,肤肿跗肿腹满,已见轻减,小溲稍多,真阳有震动之渐,水湿有下行之 
势,临晚形寒身热,至天明得汗而退,枢机有斡旋之意,均属佳象。口干渴喜热饮,痰多咳嗽,谷食衰微, 
白苔化而转淡。夫太阴为湿久困,干健无权,肺失肃化。脉象关尺迟弱略起,虽逾险岭,夫涉坦途。仍守 
前法,努力前进。 
桂枝(六分) 白术(三钱) 熟附块(一钱) 软柴胡(七分) 大腹皮(二钱) 茯苓(四钱) 
泽泻(一钱五分) 大砂仁(八分) 仙半夏(二钱) 水炙桑皮(一钱五分) 清炙草(五分) 生姜(二片) 
红枣(四枚) 炒谷芽苡仁(各,三钱) 
四诊 温少阴,开太阳,运中阳,逐水湿,又服二剂,肿退,腹满渐消,临晚寒热亦轻,惟痰多咳嗽, 
纳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