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80太平广记 雷雨山石草木卷(第393-417卷)-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坡沙附)
石 黄石 马肝石 石鼓 采石 青石 石文 石连理 太白精 古铁铧 走石  石桥
 石磨 釜濑 石鱼 坠石 立石 孤石 网石 卵石 卧石 僧化 陨石  目岩
 石驼 石柱 石响 石女 藏珠石 化石 松化 自然石 热石 犬吠石
  瓮形石 三石 人石 金蚕
坡沙  飞坡 鸣沙



黄石
帝尧时,有五星自天而陨。一是土之精,坠于谷城山下。其精化为圯桥老人,以兵书授张子房。云:“读此当为帝王师,后求我于谷城山下,黄石是也。”子房佐汉功成,求于谷城山下,果得黄石焉。子房隐于商山,从四皓学道。其家葬其衣冠(原本“冠”下有“于”字,据明抄本删)黄石焉。古者常见墓上黄气高数十丈。后赤眉所发,不见(“见”原作“发”,据明抄本改)其尸,黄石亦失,其气自绝。(出《录异记》)
【译文】
帝尧时代,有五颗星从天上坠落下来。其中有一颗是土星的精气,坠落在谷城山的山脚下。它的精气变化成圯桥老人,他把一部兵书授给张子房,并且说:“读了这部书能给帝王掌管军队。以后要找我就到谷城山的山脚,那里的黄石就是我。”张子房辅助汉王完成功业之后,到谷城山的山脚寻找圯桥老人,果然在那里得到了黄石。后来张子房隐居在商山,跟随时称商山四皓的东园公、用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学习道术。张子房死后,他的家人把他的服装和黄石埋葬了。古代的人常常看见他的坟墓上有几十丈高的黄色雾气。后来,他的坟墓被赤眉军挖掘,没有看见他的尸体,黄石也失掉了,那种黄色的雾气自然的断绝了。


马肝石
元鼎五年,郅支国贡马肝石百斤。长以水银养,内于玉函中,金泥封其上。其国人长四尺,唯饵马肝石。此石半青半白,如今之马(“今之马”三字原作“金”,据明抄本改)肝。舂(“舂”原作“石”,据明抄本改)碎之,以和九转丹,吞之一丸,弥年不饥渴。以之拭发,白者皆黑。帝尝坐群臣于甘泉殿,有发白者,以此拭之,应手皆黑。是时公卿语曰:“不用作方伯,唯愿拭马肝石。”此石酷烈。不杂丹砂,唯可近发。(出《洞冥记》)
【译文】
西汉元鼎五年,郅支国进贡马肝石一百斤。马肝石长时间用水银保养,放在玉石做的匣子中,它的上面用金泥封严。郅支国的人身长四尺,只吃马肝石。这种石半黑半白,像现在的马肝。捣碎它,用它和成九转丹,吃下一丸,长年不饥不饿。用它擦拭头发,白的都变成黑的。皇帝曾经和群臣在甘泉殿上坐,其中有头发白的人,用它擦拭头发,手过之处都变成黑的了。当时王公大臣有一句谚语说:“不用做一方的长官,只愿意擦拭马肝石。”这种石头药性猛烈,不能与丹砂混合,只可以接近头发。


石鼓
吴郡临江半岸崩,出一石鼓,槌之无声。武帝以问张华,华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为鱼形,扣之则鸣矣。”于是如其言,果声闻数里。(出《录异记》)
【译文】
吴郡临江的堤岸有一半崩塌,出现一面石鼓。用木槌敲打它没有声音。武帝因而询问张华。张华说:“可以取来蜀中的桐木,雕刻成鱼的形状,敲打它就会响了。”于是按照张华说的做了,果然在几里之外都可以听到石鼓的声音。


采石
石季龙立河桥于云昌津,采石为中济。石无大小,下辄随流,用工五百余万,不成。季龙遣使致祭,沉璧于河。俄而所沉璧流于渚上。地震,水波腾上津所。楼殿倾坏,压死者百余人。(出《录异记》)
【译文】
石季龙在云昌渡口建一座河桥。采石作为河口渡头之用。石头无论是大是小,扔下去就随水流走。用工五百多万,没有成功。石季龙派遣使者到那里祭祀,把璧投入河中,不一会儿投入水中的璧漂流到河中的水洲上。大地震动,河水的波涛上下翻腾涌上渡口,渡口上面的楼台殿阁倾倒毁坏,被压死的有一百多人。


青石
唐显庆四年,鱼人于江中网得一青石,长四尺,阔九寸,其色光润,异于众石。悬而击之,鸣声清越,行者闻,。莫不驻足。都督滕王表送,纳瑞府。(出《豫章记》)
【译文】
唐朝显庆四年,有一个打鱼的人在大江中用网打上来一块青石,长四尺,宽九寸。它的颜色光亮柔润,和各种石都不同。把青石悬挂起来敲打它,发出的响声清脆悠扬,走路的人听到它,没有不停住脚步的。都督滕王上奏章运送京师,收进瑞府。


石文
昌松瑞石文,初李袭誉为凉州刺史,奏昌松有瑞石,自然成字。凡千一十字。其略曰,高皇海宇字李九王八千太平天子李世王千年太子治书燕山人士国主尚任谔奖文通千古大王五王七王十王凤手才子武文贞观昌大圣四方上下万古忠孝为喜,勅礼部郎中柳逞,驰驿检覆,并同所奏。(出《录异记》)


石连理
永昌年中,台州司马孟诜奏:“临海水下冯义,得石连理树三株,皆白石。”(出《洽闻记》)
【译文】
唐朝永昌年间,台州司马孟诜上奏表章:“临海郡水下冯义,得到三株石连理树,都是白色的石头。”


太白精
金星之精,坠于中南圭峰之西,因号为太白山,其精化为白石,状如玉美,时有紫气覆之。天宝中,玄宗立玄元庙于长安大宁里临淄旧邸,欲塑玄元像。梦神人曰:“太白北谷中有玉石,可取而琢之,紫气见处是也。”翌日,令使入谷求之。山下人云:“旬日来(“来”原作“未”,据明抄本改),尝有紫气,连日不散。”果于其下掘获玉石,琢为玄元像,高二丈(“丈”原作“尺”,据明抄本改)许,又为二真人二侍童,及李林甫、陈希烈之形,高六尺以来。(出《录异记》)
【译文】
金星的精气,坠落在中南圭峰的西侧,于是称名为太白山。它的精气变化成白石,样子象玉一样美,经常有紫色的雾气覆盖着它。唐天宝年间,唐玄宗在长安大宁里临淄旧邸建立玄元庙,想雕塑玄元的像。唐玄宗梦见神人对他说:“太白山北面的山谷中有玉石,可以取回来雕塑成玄元像,出现紫色雾气的地方就是有玉石之处。第二天,玄宗派使者进山谷寻找。山下的人说:“近十天来,常有紫色雾气出现,连日不散。”果然在紫色雾气的下面挖掘到了玉石,雕琢成玄元像,高两丈左右。又做了两个得道之人和两个侍童,以及李林甫、陈希烈的形象,高六尺。


古铁铧
天宝中,玄宗以三门河道险厄,漕转艰阻,乃令旁北山,凿石为月河,以避湍急,名曰天宝河。岁省运夫五十余万,又无覆溺淹滞之患,天下称之。其河东西径直,长五里余,阔四五丈,深二丈三丈至五六丈,皆凿坚石。匠人于坚石之下,得古铁铧,长三尺余,上有“平陆”两字,皆篆文也。玄宗异之,藏于内库。遂命改河北县为平陆县,旌其事也。(出《开天传信记》)
【译文】
天宝年间,唐玄宗因三门河道险要阻塞,漕运受阻,于是命令依傍北山,开凿山石弯为月芽形河道,而避开湍急水流,名字叫天宝河。每年可以节省运输民工五十多万,又没有船翻沉没滞留不通的忧虑,天下的人都称赞这件事。那条河东西笔直,长五里多,宽四、五丈。深二、三丈到五、六丈,都是开凿坚硬的岩石。匠人在坚硬的岩石下面,得到了一个古代的铁铧。长三尺多,上面有“平陆”两个字,都是篆文,唐玄宗觉得它很奇特,收藏在皇宫的库房里。于是命令改河北县为平陆县,以表彰得到古铁铧那件事。


走石
宝历元年乙巳岁,资州资阳县清弓村山,有大石,可三间屋大,从此山下。忽然吼踊,下山越涧,却上坡,可百步。其石走时,有锄禾人见之。各手执锄,赶至止所,其石高二丈。(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宝历元年乙巳年,资州资阳县清弓村的山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大约有三间屋子那样大。巨石从这座山上滚下来,忽然吼叫跳跃,下山过涧,还能上坡,大约有一百步。那巨石跑动的时候,有几个铲地的人看见了它,他们各自手拿锄头,赶到巨石停止的地方。那巨石高有两丈。


石桥
赵州石桥甚工,磨垅密致,如削焉。望之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上有勾栏,皆石也,勾栏并为石狮子。龙朔年中。高丽谍者盗二狮子去,后复募匠修之,莫能相类者。至天后大足年,默啜破赵定州,贼欲南过。至石桥,马跪地不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