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书 作者:(汉)班固-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石属,文学掌故补郡属,备员。请著功令。它如律令。”
    制曰:“可。”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昭帝时举贤良文学,增博士弟子员满百人,宣帝末增倍之。元帝好儒,能通一
经者皆复。数年,以用度不足,更为设员千人,郡国置《五经》百石卒史。成帝末,
或言孔子布衣养徒三千人,今天子太学弟子少,于是增弟子员三千人。岁余,复如
故。平帝时王莽秉政,增元士之子得受业如弟子,勿以为员,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
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
    自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馯臂子弓。子弓授
燕周丑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装。及秦禁学,《易》为筮卜
之书,独不禁,故传受者不绝也。汉兴,田何以齐田徙杜陵,号杜田生,授东武王
同子中、雒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皆著《易传》数篇。同授淄川杨何,字叔元,
元光中征为太中大夫。齐即墨城,至城阳相。广川孟但,为太子门大夫。鲁周霸、
莒衡胡、临淄主父偃,皆以《易》至大官。要言《易》者本之田何。
    丁宽字子襄,梁人也。初,梁项生从田何受《易》,时宽为项生从者,读《易》
精敏,才过项生,遂事何。学成,何谢宽。宽东归,何谓门人曰:“《易》以东矣。”
宽至雒阳,复从周王孙受古义,号《周氏传》。景帝时,宽为梁孝王将军距吴、楚,
号丁将军,作《易说》三万言,训故举大谊而已,今《小章句》是也。宽授同郡砀
田王孙。王孙授施雠、孟喜、梁丘贺。繇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
    施雠字长卿,沛人也。沛与砀相近,雠为童子,从田王孙受《易》。后雠徙长
陵,田王孙为博士,复从卒业,与孟喜、梁丘贺并为门人。谦让,常称学废,不教
授。及梁丘贺为少府,事多,乃遣子临分将门人张禹等从雠问。雠自匿不肯见,贺
固请,不得已乃授临等。于是贺荐雠:“结发事师数十年,贺不能及。”诏拜雠为
博士。甘露中与《五经》诸儒杂论同异于石渠阁。雠授张禹、琅邪鲁伯。伯为会稽
太守,禹至丞相。禹授淮阳彭宣、沛戴崇子平。崇为九卿,宣大司空。禹、宣皆有
传。鲁伯授太山毛莫如少路、琅邪邴丹曼容,著清名。莫如至常山太守。此其知名
者也。由是施家有张、彭之学。
    孟喜字长卿,东海兰陵人也。父号孟卿,善为《礼》、《春秋》,授后苍、疏
广。世所传《后氏礼》、《疏氏春秋》,皆出孟卿。孟卿以《礼经》多、《春秋》
烦杂,及使喜从田王孙受《易》。喜好自称誉,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诈言师
田生且死时枕喜膝,独传喜,诸儒以此耀之。同门梁丘贺疏通证明之,曰:“田生
绝于施雠手中,时喜归东海,安得此事?”又蜀人赵宾好小数书,后为《易》,饰
《易》文,以为“箕子明夷,阴阳气亡箕子;箕子者,万物方C14B兹也。”宾持论
巧慧,《易》家不能难,皆曰“非古法也”。云受孟喜,喜为名之。后宾死,莫能
持其说。喜因不肯仞,以此不见信。喜举孝廉为郎,曲台署长,病免,为丞相椽。
博士缺,众人荐喜。上闻喜改师法,遂不用喜。喜授同郡白光少子、沛翟牧子兄,
皆为博士。由是有翟、孟、白之学。
    梁丘贺字长翁,琅邪诸人也。以能心计,为武骑。从太中大夫京房受《易》。
房者,淄川杨何弟子也。房出为齐郡太守,贺更事田王孙。宣帝时,闻京房为《易》
明,求其门人,得贺。贺时为都司空令。坐事,论免为庶人。待诏黄门数入说教侍
中,以召贺。贺人说,上善之,以贺为郎。会八月饮酎,行祠孝昭庙,先驱旄头剑
挺堕坠,首垂泥中,刃乡乘舆车,马惊。于是召贺筮之,有兵谋,不吉。上还,使
有司侍祠。是时,霍氏外孙代郡太守任宣坐谋反诛,宣子章为公车丞,亡在渭城界
中,夜玄服入庙,居郎间,执戟立庙门,待上至,欲为逆。发觉,伏诛。故事,上
常夜入庙,其后待明而入,自此始也。贺以筮有应,由是近幸,为太中大夫,给事
中,至少府。为人小心周密,上信重之。年老终官。传子临,亦入说,为黄门郎。
甘露中,奉使问诸儒于石渠。临学精孰,专行京房法。琅邪王吉通《五经》,闻临
说,善之。时,宣帝选高材郎十人从临讲,吉乃使其子郎中骏上疏从临受《易》。
临代五鹿充宗君孟为少府,骏御史大夫,自有传。充宗授平陵士孙张仲方、沛邓彭
祖子夏、齐衡咸长宾。张为博士,至扬州牧,光禄大夫给事中,家世传业。彭祖,
真定太傅。咸,王莽讲学大夫。由是梁丘有士孙、邓、衡之学。
    京房受《易》梁人焦延寿。延寿云尝从孟喜问《易》。会喜死,房以为延寿
《易》即孟氏学,翟牧、白生不肯,皆曰非也。至成帝时,刘向校书,考《易》说,
以为诸《易》家说皆祖田何、杨叔元、丁将军,大谊略同,唯京氏为异,党焦延寿
独得隐士之说,托之孟氏,不相与同。房以明灾异得幸,为石显所谮诛,自有传。
房授东海殷嘉、河东姚平、河南乘弘,皆为郎、博士。由是《易》有京氏之学。
    费直字长翁,东莱人也。治《易》为郎,至单父令。长于卦筮,亡章句,徒以
《彖》、《象》、《系辞》十篇文言解说上下经。琅邪王璜平中能传之。璜又传古
文《尚书》。
    高相,沛人也。治《易》与费公同时,其学亦亡章句,专说阴阳灾异,自言出
于丁将军。传至相,相授子康及兰陵B227将永。康以明《易》为郎,永至豫章都尉。
及王莽居摄,东郡太守翟谊谋举兵诛莽,事未发,康候知东郡有兵,私语门认,门
人上书言之。后数月,翟谊兵起,莽召问,对“受师高康鸀。莽恶之,以为惑众,
斩康。由是《易》有高氏学。高、费皆未尝立于学官。
    伏生,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时,求能治《尚书》者,天下亡有,闻伏
生治之,欲召。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秦
时禁《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大兵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
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齐学者由此颇能言《尚书》,山东大师亡不
涉《尚书》以教。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殴阳生。张生为博士,而伏生孙以治《尚书》
征,弗能明定。是后鲁周霸、雒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云。
    欧阳生字和伯,千乘人也。事伏生,授倪宽。宽又受业孔安国,至御史大夫,
自有传。宽有俊材,初见武帝,语经学。上曰:“吾始以《尚书》为朴学,弗好,
及闻宽说,可观。”乃从宽问一篇。欧阳、大小夏侯氏学皆出于宽。宽授欧阳生子,
世世相传,至曾孙高子阳,为博士。高孙地馀长宾以太子中庶子授太子,后为博士,
论石渠。元帝即位,地馀侍中,贵幸,至少府。戒其子曰:“我死,官属即送汝财
物,慎毋受。汝九卿儒者子孙,以廉洁著,可以自成。”及地馀死,少府官属共送
数百万,其子不受。天子闻而嘉之,赐钱百万。地馀少子政为王莽讲学大夫。由是
《尚书》世有欧阳氏学。
    林尊字长宾,济南人也。事欧阳高,为博士,论石渠。后至少府、太子太傅,
授平陵平当、梁陈翁生。当至丞相,自有传。翁生信都太傅,家世传业。由是欧阳
有平、陈之学。翁生授琅邪殷崇、楚国龚胜。崇为博士,胜右扶风,自有传。而平
当授九江硃普公文、上党鲍宣。普为博士,宣司隶校尉,自有传。徒众尤盛,知名
者也。
    夏侯胜,其先夏侯都尉,从济南张生受《尚书》以传族子始昌。始昌传胜,胜
又事同郡F749卿。F749卿者,倪宽门人。胜传从兄子建,建又事欧阳高。胜至长信
少府,建太子太傅,自有传。由是《尚书》有大小夏侯之学。
    周堪字少卿,齐人也。与孔霸俱事大夏侯胜。霸为博士。堪译官令,论于石渠,
经为最高,后为太子少傅,而孔霸以太中大夫授太子。及元帝即位,堪为光禄大夫,
与萧望之并领尚书事,为石显等所谮,皆免官。望之自杀,上愍之,乃擢堪为光禄
勋,语在《刘向传》。堪授牟卿及长安许商长伯。牟卿为博士。霸以帝师赐爵号褒
成君,传子光,亦事牟卿,至丞相,自有传。由是大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