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书 作者:(汉)班固-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
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
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
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
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
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
《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
《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辑。
    《易经》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
    《易传·周氏》二篇。字王孙也。《服氏》二篇。
    《杨氏》二篇。名何,字叔元,菑川人。
    《蔡公》二篇。卫人,事周王孙。
    《韩氏》二篇。名婴。
    《王氏》二篇。名同。
    《丁氏》八篇。名宽,字子襄,梁人也。
    《古五字》十八篇。自甲子至壬子,说《易》阴阳。
    《淮南道训》二篇。淮南王安聘明《易》者九人,号九师说。
    《古杂》八十篇,《杂灾异》三十五篇,《神输》五篇,图一。
    《孟氏京房》十一篇,《灾异孟氏京房》六十六篇,五鹿充宗《略说》三篇,
《京氏段嘉》十二篇。
    《章句》施、孟、梁丘氏各二篇。
    凡《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
    《易》曰:“宓戏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
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至于殷、周之
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
《易》六爻,作上下篇。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
之属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
之事,传者不绝。汉兴,田何传之。讫于宣、元,有施、孟、梁丘、京氏列于学官,
而民间有费、高二家之说,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无
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
    《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为五十七篇。
    《经》二十九卷。大、小夏侯二家。《欧阳经》三十二卷。
    《传》四十一篇。
    《欧阳章句》三十一卷。
    大、小《夏侯章句》各二十九卷。
    大、小《夏侯解故》二十九篇。
    《欧阳说义》二篇。
    刘向《五行传记》十一卷。
    许商《五行传记》一篇。
    《周书》七十一篇。周史记。《议奏》四十二篇。宣帝时石渠论。
    凡《书》九家,四百一十二篇。入刘向《稽疑》一篇。
    《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故《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
焉,上断于尧,下讫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秦燔书禁学,济南伏生
独壁藏之。汉兴亡失,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齐鲁之间。讫孝宣世,有《欧阳》、
《大小夏侯氏》,立于学官。《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怀孔
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
皆古字也。共王往入其宅,闻鼓琴瑟钟磬之音,于是俱,乃止不坏。孔安国者,孔
子后也,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国献之。遭巫蛊事,未列于学
官。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酒诰》脱简一,《召诰》脱简二。
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文字异者七百有
余,脱字数十。《书》者,古之号令,号令于众,其言不立具,则听受施行者弗晓。
古文读应尔雅,故解古今语而可知也。
    《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
    《鲁故》二十五卷。《鲁说》二十八卷。
    《齐后氏故》二十卷
    《齐孙氏故》二十七卷。《齐后氏传》三十九卷。
    《齐孙氏传》二十八卷。
    《齐杂记》十八卷。
    《韩故》三十六卷。
    《韩内传》四卷。
    《韩外传》六卷。
    《韩说》四十一卷。
    《毛诗》二十九卷。
    《毛诗故训传》三十卷。
    凡《诗》六家,四百一十六卷。
    《书》曰:“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
诗,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孔子
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
也。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或取《春秋》,采
杂说,咸非其本义。与不得已,鲁最为近之。三家皆列于学官。又有毛公之学,自
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未得立。
    《礼古经》五十六卷,《经》十七篇。后氏、戴氏。
    《记》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
    《明堂阴阳》三十三篇。古明堂之遗事。
    《王史氏》二十一篇。
    七十子后学者。《曲台后仓》九篇。
    《中庸说》二篇。
    《明堂阴阳说》五篇。
    《周官经》六篇。王莽时刘歆置博士。
    《周官传》四篇。
    《军礼司马法》百五十五篇。
    《古封禅群祀》二十二篇。
    《封弹议对》十九篇。武帝时也。
    《汉封禅群祀》三十六篇。《议奏》三十八篇。石渠。
    凡《礼》十三家,五百五十五篇。入《司马法》一家,百五十五篇。
    《易》曰:“有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礼义有所错。”而帝王质文世有损益,至
周曲为之防,事为之制,故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及周之衰,诸侯将逾法
度,恶其害己,皆灭去其籍,自孔子时而不具,至秦大坏。汉兴,鲁高堂生传《士
礼》十七篇。讫孝宣世,后仓最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
《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及孔氏,与十七篇文相似,多三十九篇。及《明堂阴阳》、
《王史氏记》所见,多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制,虽不能备,犹B234仓等推《士
礼》而致于天子之说。
    《乐记》二十三篇。
    《王禹记》二十四篇。《雅歌诗》四篇。
    《雅琴赵氏》七篇。名定,勃海人,宣帝时丞相魏相所奏。
    《雅琴师氏》八篇。名中,东海人,传言师旷后。
    《雅琴龙氏》九十九篇。名德,梁人。
    凡《乐》六家,百六十五篇。出淮南刘向等《琴颂》七篇。
    《易》曰:“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享祖考。”故自黄帝下至三代,
乐各有名。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二者相与并
行。周衰俱坏,乐尤微眇,以音律为节,又为郑、卫所乱,故无遗法。汉兴,制氏
以雅乐声津,世在乐宫,颇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六国之君,魏文侯最
为好古,孝文时得其乐入窦公,献其书,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乐》章也。
武帝时,河间献王好儒,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作《乐记》,
献八佾之舞,与制氏不相远。其内史丞王定传之,以授常山王禹。禹,成帝时为谒
者,数言其义,献二十四卷记。刘向校书,得《乐记》二十三篇。与禹不同,其道
浸以益微。
    《春秋古经》十二篇,《经》十一卷。公羊、穀梁二家。
    《左氏传》三十卷。左丘明,鲁太史。
    《公羊传》十一卷。公羊子,齐人。
    《穀梁传》十一卷。穀梁子,鲁人。《邹氏传》十一卷。
    《夹氏传》十一卷。有录无书。
    《左氏微》二篇。
    《鐸氏微》三篇。楚太傅鐸椒也。
    《张氏微》十篇。
    《虞氏微传》二篇。赵相虞卿。《公羊外传》五十篇。
    《穀梁外传》二十篇。
    《公羊章句》三十八篇。
    《穀梁章句》三十三篇。
    《公羊杂记》八十三篇。《公羊颜氏记》十一篇。
    《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
    《议奏》三十九篇。石渠论。
    《国语》二十一篇。左丘明著。
    《新国语》五十四篇。刘向分《国语》。《世本》十五篇。古史官记黄帝以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