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反思中国教育-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听起来是至理名言,但仔细地推敲就会发现里面的问题,就会觉得它是一条地地道道的教育谎言!
  首先,它没有定义“好”和“不好”的学生标准,也没有定义“会教”和“不会教”的老师标准。怎样的学生算教好了,怎样的学生算没有教好?怎样的老师算会教,怎样的老师算不会教?这些它都没有给出标准。由于没有标准,我们就可以自定标准,自我评价,而且依个人情况不同还有不同的内涵。
  我觉得把一个考试成绩50分的学生,成绩提高到60分就是成功,就是会教;而你却认为到80 甚至90 才算成功,才算会教。我觉得把一个普通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品德优良的孩子就算教好了,而你却认为这些还远远不够,还要他才华出众,还要他次次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所以,单从这句“名言”的前提标准来看,就是非常好听但很荒谬的东西。
  其次,这句“名言”不承认学生的实际差别而单纯强调老师的教、单纯强调成功,本身就违背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观点,因而是错误的,荒谬的。
  我们知道,人在各个方面都是有差别的,包括容貌、性格、体力、智力、灵敏度等等。一般情况下,我们只承认容貌、性格、体力、灵敏度等外在的、一眼就能看到的差别,而对于智力方面的差别是不愿意承认的,尤其是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
  除了一些明显的先天愚儿外,家长们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乖,自己的孩子可爱,自己的孩子聪明,却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不是真的聪明?是不是真的有比较强的学习、思维、接受能力?家长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学好,成功的愿望也当然是好的,问题是孩子先天的智力差别不能不考虑!在人群中,总有一部分是聪明的,而另一部分是一般的或者比较笨的,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能不承认这个现实!“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名言”之所以有市场,恰恰是迎合了家长想让孩子成功的心理而编造的谎言。
  这样的谎言用来欺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或者用它来激励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倒也罢了,问题是有人动不动就拿它来要求我们的老师,动不动就拿它为学生开脱责任而把老师作为问题的根源。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别的什么地方,我们经常都会听到有领导或家长用这样的“名言”训斥老师!可怜的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则只能把苦水往下咽,自己却没有申辩的权利,因为至理名言摆在那里呀!
  作为老师,我深知这句“至理名言”的欺骗性和其对老师们的伤害。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你只讲了一遍,甚至连一遍也没有讲完他已经明白了,而有的学生,你三到五遍地讲解、比喻他就是弄不明白;有的学生,记东西很快,很牢,而有的学生记东西很慢,且容易忘记;同样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同样是一个老师教,同样做课堂测试,为什么有的学生能考满分,而有的学生却不及格?这就是学生自己智力的差异!如果不承认学生智力的差异而只要求老师的话,对老师是不公平的,对学生也没什么实际的好处!
  我们都知道,体育教练在选拔队员时,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要他学跳水还是学举重,再好的教练,能够把一个身材矮小,灵敏度差的人培养成篮球巨星吗?一个没有天赋的人不管他怎么喜欢唱歌,不管他怎么勤奋,不管有多好的教授教他,他永远都不会成为歌唱家,因为先天的东西已经决定了人的发展空间!同样,在学校里主要接受文化课教育的学生,其学习效果最主要还是与自己的素质有关、与自己的努力有关。而老师仅仅是外因,我们不能抛开内因而仅仅强调外因的作用。
  至此,我想到了在银川工作时,学校流行“高徒出名师”的说法。我们只知道“名师出高徒”,却为什么会有“高徒出名师”之说呢?
  我原来的学校是全市最好的重点中学之一,很自然就集中了全市最好的学生和一些关系户的差学生。因为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便于分层次教学,学校将一个年级分成了“尖子班”、“重点班”、“普通班”。“尖子班” 、“重点班”不言而喻,“普通班”却是学习基础差或问题学生多的班级。“尖子班”的学生,无论哪个老师教,都会比“重点班”、“普通班”的成绩高出一大截。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一位一直教“尖子班”的特级教师,因为别的老师生病,让他带“普通班”的课程,在上了两个星期的课后,他发现自己好像不会教书了,甚至觉得可能是自己脑子出了毛病而到医院看病,其实他一点毛病也没有,是他习惯了教尖子学生,用教尖子学生的方法教普通学生,学生跟不上……
  通过这样的例子,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高徒出名师”之说了。通过这样的例子,我们就更加能够看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确实是一条地地道道的教育谎言!
  被人们尊为圣人的孔老夫子不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吗?他老先生弟子三千,贤人也才七十二个,按现在时髦的量化考核来说,优秀率也只有2。4%,多小的比率!圣人尚且如此,我们普通的老师怎么能将全部的学生都教好呢?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在内因一定的条件下,外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的速度,影响反应的转化率,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反应物本身的结构和性质。”这是我们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我认为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社会在进步,我们的社会正向着求真务实的方向迈进,作为教育单位,就必须首先摒弃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教育谎言,解放思想,解放老师,我们绝大多数老师为了教育学生已经付出了许多、许多!为了学生,老师们加班加点地努力工作;为了学生,老师们放弃了许多和家人、朋友相聚、交流的机会;为了学生,有多少老师积劳成疾……
  老师的工作已经够辛苦、够努力,老师的压力已经够大,我们再也不能用一些诸如此类的教育谎言来评价、折磨我们的老师了。


必须注意的“阴盛阳衰”和“阳盛阴衰” 现象


  [背景资料]现在的小学和幼儿园除了偶尔有几个男的体育教师外,其余几乎是清一色的女教师,在城市的学校,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阴盛阳衰”现象。与之相反,有些中学,尤其是农村和县城中学的高中部,除了少数的几个女外语教师外,其余几乎是清一色的男教师,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阳盛阴衰”现象。
  由于生理、心理特点的不同,男女教师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都有差别。
  女教师往往心细、敏锐,多注意细节性的东西;男教师则粗犷、豪放,多注意方法而忽视细节。男女教师因为各自的优势,反映在教学和管理上,女教师往往对学生耐心、热情,像妈妈一样。她们对学生的每一个细节性的东西都能观察到、照管到。但由于太细致,往往伴随着过于严格、过于挑剔。如果孩子长期都是女教师教,很可能养成过于谨慎,胆小怕事、琐碎、敏感、缺乏阳刚之气、缺乏创新精神等不良性格和习惯。
  男教师往往因为不拘小节、不善于察言观色、不善于做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对学生的管理往往是粗线条的,管理上多让学生比较自由的发展,使学生有较强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却往往会养成学生懒散、毛糙、不注意细节的缺点。而且男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细微的感情变化,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地发现、解决,也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只有男女教师的合理搭配,才不会造成学生性格上的缺陷。所以,不管是小学的“阴盛阳衰”现象,还是中学的“阳盛阴衰”现象,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对于教育本身来说都是不利的。
  现实摆在面前,人们自然会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呢?
  我个人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教育的错误认识所致。很多人认为,小学教师是“哄孩子的”,一个大老爷们,应该去做大事,而不应去带孩子,去做那种婆婆妈妈的事情。社会上不是有“家有二斗粮,不做孩子王”的说法吗?正是在这些错误观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