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册)-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 《晋书·马隆传》:泰始中,将兴伐吴之役,丁诏曰:“吴会未平,宜得猛士以济武功。虽旧有荐举之法,未足以尽殊才。其普告州郡,有壮勇秀异才力杰出者,皆以名闻。。”同书《张昌传》:“会壬午诏书发武勇以赴益土,号曰‘壬午兵’。”
  ② 《晋书·石季龙载记》:“季龙将讨慕客皝,令司、冀、青、徐、幽、并、雍兼复之家五丁取三,四丁取二、合邺城旧军满五十万。。”同书《慕容 载记》:“ 于是复图入寇,兼欲经略关西,乃令州郡校阅见丁,精复隐漏,率户留一丁, 余悉发之。。武邑刘贵上书极谏。。乃改为三五占兵。。”同书《苻坚载记》称,苻坚灭代,“散其部落于汉郡边故地,立尉、监行事,官僚领押,课之治业营生,三五取丁,优复三年无税租。”
  ③ '清'郝懿行《晋宋书故》:“。。此者白丁盖如今之乡勇,身虽丁壮,以其未隶伍籍,故曰之白丁耳。”以清之乡勇比类东晋南朝之白丁虽不合适,但“以未隶伍籍”而称白丁的解释,是十分正确的。东晋末孙恩、卢循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士族兼并势力,土地占有关系得到一定的调整。刘宋武帝、文帝之世,重视抑制士族豪强,集权朝廷,巩固自耕小农阶层,致有“元嘉之治”的出现。由于自耕小农户的地位暂时得到稳定,刘宋政权才敢于大量解免徒具其名,而无多少实际军事价值的兵户,代之以征兵为主要集兵方式。但是,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只是受到暂时遏阻,很快又恢复了它急速发展的势头。士族豪强地主不仅拼命兼并已开垦的耕地,“名山大川,往往占固”(《宋书·孝武帝纪》),加之以人丁为本的沉重租赋徭役的重压,迫使江南自耕农经济继续衰退,自耕小农阶层日益萎缩;以自耕农户为主要征发对象的征兵制,推行起来十分困难,而朝廷和各军阀集团为了应付眼前急难,往往无暇顾及长远,采用竭泽而渔的方式,征发民众为兵。《宋书·沈攸之传》载,萧道成声讨沈攸之说:“又攸之践荆以来,恒用好数,即欲发兵,宜有因假,遂乃蹙迫群蛮,骚扰山谷,扬声讨代,尽户发上,蚁聚郭邑,伺国盛衰,从来积年,永不解甲。遂使四野百县,路无男人,耕田载租,皆驱女弱。”为了使自己控制的军队不至减少员额,将领们不惜使用种种扰民手段驱民为兵。《南史·郭祖深传》:“梁兴以来,发人征役。。多有物故,辄刺叛亡,或有身殒战场,而名在叛目,监符下讨,称为逋叛,录质家丁,合家又叛,则取同籍,同籍又叛,则取比伍,比伍又叛,则望村而取,一人有犯,则合村皆空。”推行征兵制,已成促使国家控制下的小农户大量减耗的重要原因。小农户愈是减耗,正常的、规范化的征发制度就愈是难以维持,就不能不更加依赖以非常手段滥取民丁,反过来又促成小农户的加速减耗,陷入了恶性循环。民众视从征为畏途,甚至发展到“发召兵士,皆须锁械;不尔,便即逃散”(《魏书·岛夷萧衍传》)的严重地步,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十分低落。侯景为乱,渡江时“马数百匹,兵千人”(《梁书·侯景传》),便横行三吴,酿成“大盗移国”的一场浩劫。曹魏建立规范化的集兵制度后,很少使用召募的方式组织军队。魏灭蜀、晋灭吴两次大的军事行动,都未大量募兵参战。
  而《晋书·马隆传》:“凉州刺史杨欣失羌戎和。。帝每有西顾之忧。。隆曰:‘臣请募勇士三千人,无问所来,率之鼓行而西,禀陛下威德,丑虏何足灭哉!’帝许之,乃以隆为武威太守。公卿佥曰:‘六军既重,州郡兵多,但当用之,不宜横设赏募,以乱常典。
  隆小将妄说,不可从也。’帝弗纳。隆募限腰引弩三十钧、弓四钧、立标简试,自旦至中,得三千五百人。”马隆召募,并非因兵员不足,意在选取精勇。果然此军所向批靡,一举成功。惠帝以后,继有“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兵连祸结,以世兵为主体的国家常备兵消耗殆尽。在兵力单薄而又无法按原有常规渠道征兵的情况下,执政者除强制发奴为兵外,多用悬赏召募的方式集兵。《晋书·石苞传附孙石超传》:“(惠帝)西迁长安。河间王颙以超领北中郎将,使与颖共拒东海王越。超于荥阳募兵。”同书《荀晞传》:“晞单骑奔高平,收邸阁,募得数千人。”同书《祖巡传》:“(元)帝乃以逖为奋武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同书《沈劲传》:“升平中,慕容恪侵逼山陵。时冠军将军陈祐守洛阳,众不过二千人,劲自表求配祐效力,因以劲补冠军长史,令自募壮士,得千余人,以助祐击贼。”同书《桓彝传附孙桓谦传》:“先是谯纵称藩于姚兴。。乃表情谦共顺流东下。。。谦于道召募,百姓感冲(桓谦父)遣惠,投者二万人。”
  马隆召募时,公卿大臣指责马隆“横设赏格,以乱常典”;鲁褒《钱神论》称:“军无财,士不来。”足见募兵与世兵和征兵待遇不同。世兵和征兵向国家承担兵役,在理论上是为承担义务而来;募兵则不然,他们投军,不是为承担法定义务,而是以此为条件,以换取某种待遇。《晋书·陈頵传》:“初,赵王伦篡位,三王起义,制《己亥格》。其后论功虽小,亦皆依用。頵意谓不宜以为常式,驳之曰:‘。。其起义以来,依格杂猥,道人为侯,或加兵伍,或出皁仆,金紫佩土卒之身,符策委庸隶之门,使天官降辱,王爵默贱,非所以正皇纲重名器之谓也。’”足见封建统治集因为解救眼前急难,常以十分优厚的条件悬赏募集军队。募兵有相当的人身自由,不同于征兵,更不同于世兵,战事完毕后应依约放遣。《晋书·成都王颖传》:“留义募将士既久,咸怨旷思归,或有辄去者,乃题邺城门云:‘大事解散蚕欲遽。请且归,赴时务。背以义来,今以义去。若复有急更相语。’颖知不可留,因遣之。”由于募兵基本上是将帅优礼相召,本人自愿投募,因而有较强的战斗力。《晋书·刘牢之传》:“太元初,谢玄北镇广陵。时苻坚方盛,玄多募劲勇。。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敌人畏之。”淝水之战,北府兵以少击众,一战成功,取得了历史上罕见的大胜利。
  晋末政乱,刘裕依凭北府兵为基干,“大开募赏”(《宋书·武帝纪》),组建起一支精锐军队,西征北讨,累建勋业,终于代晋建宋。此时,世兵制已衰,刘裕又需要争取士庶地主对刘宋政权的承认和支持,于是做出姿态,诏“先因军事所发奴僮,各还本主;若死亡及勋劳破免,亦依限还直”(《宋书·武帝纪》)。刘裕主要靠募兵成功,深知募兵的战斗力,对此种发奴充数的军队显然不感兴趣;再者,刘裕对司马元显征发“免奴为客”充兵激起的变乱记忆犹新,引为鉴戒。刘裕为开基之祖,此诏自被子孙奉为祖宗“故事”,因而宋兴以来,多用募兵。《宋书·黄回传》:“太宗初即位,四方反叛,(中书舍人戴)明宝启太宗使回募江西楚人,得快射手八百,假回宁朔将军、军主。”同书《柳元景传》:“殿中将军邓盛、幢主刘骖乱使人入荒田,招宜阳人刘宽虯率合义徒二千人,共攻金门隝,屠之。”同书《沈演之传附子沈勃传》:“时(宋明帝泰始中)欲北讨,使勃还乡里募人。”齐梁募兵更盛。《南齐书·垣崇祖传》:“景和世,(刘)道隆求出为梁州,启转崇祖为义阳王征北行参军,与道隆同行,使还下邳召募。”同书《萧赤斧传附子萧颖胄传》:“(颖胄)送山阳首于梁王,乃发教纂严,分部购募。”《梁书·韦叡传附族弟韦爱传》:“。。魏兴太守颜僧都等据郡反,州内警扰、百姓携贰。爱。。率募乡里,得千余人,与僧都等战于始平郡南,大破之,百姓乃安。”
  宋齐之世,国家有事,往往征募并举。元嘉二十七年北伐,除三五发了外,“又募天下弩手,不同所从,若有马步众艺武力之士应科者,皆有厚赏”(《宋书·索虏传》)。《南齐书·魏虏传》:“(永明)十一年,遣露布并上书,称当南寇。世诅发扬州民丁,广设召募。”不过刘宋前期,仍以征兵为主要集兵方式,召募多为挑选精锐,如元嘉二十七年诏募弩手及“马步众艺武力之士”。宋明帝以后,除朝廷更加频繁地采用召募方式集兵外,将领们也滥行募兵。《南齐书·李安民传》:“宋泰始以来,内外频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