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色三部曲之毛泽东与蒋介石 z-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电报,询问:“年何日去沪?”潘汉年得知,料理了工作,便去上海。十月十九日,潘汉年乘火车抵达南京对岸的浦口。那时,旅客们要下车,一节节车厢被推上渡轮,要花费两三个钟头渡过长江,才能抵达南岸的南京,再从那里上火车。摆渡。选择了摆渡那乱糟糟的时刻,趁别人不注意,两位神秘的人物找到了潘汉年,跟他低声交谈着。这两人便是从对岸南京赶来的张冲及其助手杜桐菽。张冲对潘汉年说了到达上海之后的联络途径。就在渡船上,潘汉年把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中央的信,悄然交给了张冲。    
    潘汉年到了上海,一副“小开”打扮。他本来是要跟陈果夫会谈的。    
    陈果夫患肺病多年。他的衣服口袋里,总是放着一个特制的小痰盂。当他发表演说时,那小痰盂便放在讲台上。讲毕,往衣袋里一放,随身带着。那时,他的肺病加重了,日夜咳嗽,便让弟弟陈立夫出面,跟潘汉年会谈。十一月十日,在上海沧州饭店,国共双方的高级代表——陈立夫和潘汉年,一个是国民党CC首脑,一个是中共特科要员,终于在上海晤面了。潘汉年向陈立夫递交了周恩来的亲笔信,正式表明他是中共中央指派的联络代表。初次会谈,双方各自阐述立场,互通情报。张冲也参加了会谈。    
    陈立夫传达了蒋介石的意见。蒋介石说,首先是对立的政权与军队必须取消,中共军队最多只能编三千人至五千人,师以上干部一律解职出洋,半年后如回国,量才录用,适当分配到南京政府各机关服务。如军队能如此解决,中共所提的政治各点就好考虑了。    
    蒋介石也深深懂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所以他开列的第一个条件,便是要解决中共的军队。他的这一条件,理所当然被潘汉年所拒绝。    
    潘汉年回答道:“这是蒋先生站在‘剿共’的立场上的收编红军条件,不能说是合作抗日的谈判条件。”潘汉年又道:“请问陈先生,当初邓文仪在俄活动,曾养甫派人去苏区,所谈均非收编而是讨论合作。蒋先生为什么目前有此设想?大概是误认为红军已到了无能为力的地步,或者受困于日本防共之提议。”《潘汉年就与南京政府谈判合作抗日给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的报告》,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十二日。接着,潘汉年介绍了中共的立场:两党应合作抗日,建立全国抗日救国联合阵线;停止内战;建立两党代表组成的混合委员会,作为经常接洽与讨论之机关;双方保持政治上、组织上之独立性。    
    陈立夫听罢,仍强调首先要解决中共的军队,然后再谈别的条件。    
    这么一来,双方僵持着。首次会谈,便很难谈得拢。陈立夫建议,请周恩来出来谈判,以使国共双方会谈升级——由周恩来和蒋介石直接会谈。陈立夫道:“你我均非军事当局,从旁谈判也无结果,可否请恩来出来一次?”潘汉年则以为,像这样“收编”式的会谈,周恩来是不会出马的。潘汉年说:“如不把贵党的条件报告,仅说蒋愿见他,岂不是要我骗他出来?!”第一轮会谈,以毫无结果而告终。不过,不论怎么说,国共双方的代表能够坐下来谈判,这本身就意味着是历史的进步。潘汉年把会谈的简况,用密电发往“红都”保安。十一月十二日,毛泽东复电潘汉年,全文如下:    
    汉年同志:    
    (甲)真电(引者注:当时流行以韵月代日,真即十一日)悉,张子华亦到。    
    (乙)南京对红军究能容许至何限度。望询实电告。如果条件使红军无法接受,恩来出去也无益。近日蒋先生猛力进攻不能不使红军将领生疑。    
    (丙)据张子华说,曾养甫云:    
    (一)党公开活动;    
    (二)政府继续存在;    
    (三)参加国会;    
    (四)红军改名受蒋指挥,照国民革命军编制与待遇,但不变更红军原有之组织与领导。为一致对日,我们并不坚持过高要求,可照曾谈原则协定。    
    (五)你在南京谈判地待命。子任文亥《文献和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三、四期。    
    电末所署“子任”,是毛泽东的笔名。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六年,毛泽东在《政治周报》上发表文章时,用过“子任”这一笔名。这一回用于电报署名,显然是为了保密。至于“文亥”,“文”即十二日,“亥”即亥时,“文亥”指十二日二十一时至二十三时。    
    


第二部分:幕后密使毛泽东的“决战动员令”和蒋介石的“猛力进攻”

    谈谈打打,打打谈谈,边谈边打,边打边谈。对于国共两党来说,如此这般,见怪不怪。毛泽东十一月十二日给潘汉年的电报中所称“近日蒋先生猛力进攻”,便是指蒋介石加紧了“围剿”。就在潘汉年、陈立夫会谈前,十月二十二日中午午餐时,一架飞机从南京起飞,朝西飞向西安,于下午三时徐徐降落。步出机舱的是身着马褂长衫、留着八字胡的蒋介石,他的身边是梳着长长刘海儿的宋美龄,身后跟着侍从室第一处主任钱大钧、秘书毛庆祥等十余人。    
    蒋介石选择这个时候前来西安,一是为了督促“剿共”,因为中共主力已转移至陕北;二是为了“避寿”——眼看着十月三十日就要到来。这天是他的生日。这年的生日不比往常,他正好四十九岁。按照中国做寿“做九不做十”的习惯,虚岁五十,要大大庆祝一番。据云,倘若他在南京过五十岁生日的话,那要引起一番轰动。早在九月二十七日,上海四家影片公司——明星、天一、联华、新华的明星们,便假座上海金城大戏院(今黄浦影剧场)举行为蒋介石祝寿的游艺大会,上海各报纷纷登巨幅广告,那位蓝苹(江青)也参加演出契诃夫的独幕剧《求婚》……十月二十七日,蒋介石在长安军官训练团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讲,强调“剿共”:“军人要明礼义,知廉耻。在家要尽孝,为国要尽忠,要服从长官。”“不剿共而言抗日,在家为不孝,在国为不忠。对不忠不孝的军人要制裁。”“革命军人要分清敌人的远近。我们最近的敌人是共党,这是东北军必须要打的敌人。日本离我们很远。”“如果不积极剿共而轻言抗日,就是远近不分,内外不分,是非不分,缓急不分,本末倒置,便不是革命。”    
    蒋介石这番话,在东北军中传开,议论纷纷。十月二十九日,蒋介石为了“避寿”,来到了洛阳。然而,十月三十日,即便在洛阳,那庆寿典礼也是够隆重的。上午九时,蒋介石偕宋美龄来到洛阳西宫广寒宫,西北各将领傅作义、张学良、阎锡山为蒋介石的“称觞典礼”致贺。空中,排成“五十”两字队形的飞机掠过,造成了“轰动效应”。孔祥熙送来的特大蛋糕最为引人注目。宋美龄亲自切开大蛋糕,分赠宾客们……那排成“五十”两字的飞机,是从西安起飞的。蒋介石调来了一百架战斗机、轰炸机。西安机场摆不下那么多飞机,不得不连夜派兵扩建。蒋介石还北调三十个师的兵力。这些部队,虎视眈眈,扑向陕北红区——即毛泽东所说“近日蒋先生猛力进攻”也。在潘汉年和陈立夫沧州饭店会晤的一星期后——十一月十八日,毛泽东面对“蒋先生猛力进攻”,下令猛力反击。以下是毛泽东下达的“决战动员令”全文,从中可窥见当年陕北战场上浓烈的火药味:一、二、四方面军各兵团军事、政治首长均鉴:从明日起,粉碎蒋介石进攻的决战各首长务须以最坚决的决心最负责的忠实与最吃苦耐心的意志去执行,而且要谆谆告诉下级首长转告于全体战斗员,每人都照着你们的决心忠忱与意志,服从命令,英勇作战,克服任何的困难,并准备连续的战斗。因为,当前的这一个战争关系于苏维埃,关系于中国,都是非常之大的。而敌人的弱点我们的优点又都是很多的。我们一定要不怕疲劳,要勇敢冲锋,多捉俘虏,多缴枪炮,粉碎这一次进攻,开展新的局面,以作三个方面军会合于西北苏区的第一个赠献给胜利的全苏的人民的礼物。    
    红军胜利万岁!    
    苏维埃胜利万岁!    
    抗日民族战争万岁!    
    毛泽东张国焘彭德怀任弼时朱德周恩来贺龙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十五册,一九八五年版。(发布到全军的连队)双方剑拔弩张,一场恶战即将在西北黄土地上展开。    
    


第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