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尊当年在世间是以乞食度生,每一天接受斋主供养的是什么?一钵饭而已,没有多求。佛法传到中国之后,出家人接受施主的供养,不需要出去托钵了,但是生活非常节俭,知道「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知恩报恩,对世缘没有希求,身心清净这才能办道。就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道德相应,决定不会与烦恼习气相应,这个人叫道人,修道人。所以我们自己要常常想想,自己是不是这样的,有没有道德?有没有在行道德?
  这些话我们要天天提示,为什么?没做到。为什么没有做到?阿赖耶识里头这个种子少,力量非常淡薄。天天讲,加深,把阿赖耶识这个种子加多,力量加大了,到有一定的深度,它产生力量,自自然然你起心动念,你就放弃妄想分别执著,你就不会再随顺烦恼习气,自然的。现在我们阿赖耶识里头烦恼习气多,这个力量很大;佛法这个习气是种子很少,力量微弱。我们今天怎么做?把阿赖耶识的佛种子加多,使它的力量加深加大,真的,我们是这样成就的。我自己学佛五十年,五十年没有间断,所以这五十年来,我阿赖耶识里头佛的种子多了,产生力量,自自然然,这起念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与佛的教诲相应,这么一回事情。你们今天为什么做不到?你阿赖耶识里头比例分量不够,你要努力加强!这个事情没有法子勉强的,努力加强。
  所以我们的学院每一个同学天天在读经,天天在讲经,天天在听经。你学讲经学一门,一门深入;听经,所有同学讲经我都听。绝对不是说我只负责讲这一部经,其他他们讲的经我都不要听,那你就错了,你变成孤陋寡闻,你跟大众、跟同学法缘断掉了。即使你将来学成功了,通宗通教,成佛了,你想度众生,跟众生没有缘,没有人听你的。到那个时候不是没有办法,还是有办法,退到菩萨位置上跟一切众生广结法缘,你才会有听众;否则的话,没听众。这是从前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的。
  现在就要结法缘,法缘殊胜,每一个同学讲经,我都去听,很认真的去听。所以听经结三种缘:第一个跟道场结缘,我常在这个道场听经,这个道场跟我有缘。第二跟法师有缘,跟这个讲经的法师,跟这个寺庙常住法师有缘。第三个跟听众、跟信徒有缘,将来你才有机会到这个道场来讲经,才有那么多听众。你要不结缘怎么行?开始学要从现在学起,现在就要跟大家结缘了。除非跟自己讲经的时间冲突,没有法子去听经,这个可以。
  如果自己今天没有讲经,别的法师在这个地方讲经,你不能不去听。《菩萨戒经》里面讲四十里,诸位要知道,从前四十里是走路。四十里大概是我们现在的二十公里,二十公里这个距离,你要不去听经你犯戒。二十公里以上,你一天没有办法来回,这个可以,你可以不去听;但是现在交通便捷了,我们不能讲二十公里了。二十公里走路要走几个小时?差不多三个小时。换句话说,三个小时的路程,你要不肯去听经,你就不是菩萨!你不是真正在拥护正法。三个小时,现在怎么?现在算车程,开车。如果你自己有车,车程三个小时之内,你不去听经,你就犯菩萨戒;去三小时,回来三小时,六个小时,大概听经两个小时。《菩萨戒经》上是这么说的。如果自己没有车,你要是搭公共巴士,你也要算这个时间,三小时之内。照这样说法,菩萨不好当!从布里斯本到图文巴搭公共巴士可能需要三个小时,自己没有车坐巴士也要来听经。你是菩萨!
  菩萨拥护道场,拥护佛法,为一切众生做影响众。如果是讲经的法师更应该如此,为什么?这听众一看到这在座的,讲经法师都来听,大概这个法师讲得不错,让听众对法师生起信心,影响众。在家居士里面的大德居士,都足以为听众当中的榜样,做听众的示范。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在台北讲经,我小时候的校长周邦道先生常常到我讲堂来听经。他不但听经,他还写笔记,为人演说,做给别人看的,大德居士!他自己能讲经,还要听我学生在台上讲经,受了菩萨戒的。现在受菩萨戒的人很多,不懂这个道理。
  这些善行,著相是福德,离相是功德。所以功德跟福德在相上来看,几乎是相同的,没有差别的。用心上来看,不一样,一个是三轮体空,功德;一个是没有离分别执著,是福德。所以我们这个世间人修福德的多。什么人修功德?真正是有道行的人;在家的大德居士,出家的这些法师,他们通达经教。修行,一切时一切处,真的是须臾不离,念念都跟性德相应,念念不违性德,那是真正的功德,真实的功夫。这个大乘经不熟,做不到。请看再上面一层,第十六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摩尼华毫相光。佛号普音云。】
  这个世界的名称比较长,『摩尼华毫相光』,名称也很好。「摩尼」是如意。「华」是因行。「毫相」是德相,佛三十二相,白毫相,这是讲的果。华是因,相好是果报;因好,果当然好!摩尼通因通果,如意自在的意思。
  『佛号普音云』。我们从这个德号上能体会得到,这个世界的众生也是耳根很利,跟我们娑婆世界一样,「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以音声为教体。再看上面,往上第十七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甚深海。佛号十方众生主。】
  这个名号我们比较少见。但是我们晓得虚空法界,世界无量无边,同名同号的一定不少,比较上少见。『甚深海』,「海」,实在讲就是比喻深广无尽。「海」上加一个「甚深」,这是法海,还是业海?法海跟业海都是「甚深海」。这个世界肯定不是纯一清净,而是凡圣同居。
  佛的德号『十方众生主』。我们从名号上就晓得,佛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开的是什么课程?教导一切众生要作世主。像《华严经》一开头讲的是「世主妙严品」,第一品是《华严经》的序分,经文有五卷,很长,我们读到了。世主非常重要,我在介绍学习这第一品经的时候,勉励同学们要向一切世主学习。世主无量无边,事相上说之不尽,但是在总的原则、纲领上,我们要有能力掌握。这个纲领就是儒家所讲的「君、亲、师」,这是一切众生主。我们对於家人、周边常常亲近的人,从这个地方做起,慢慢再把范围扩大,扩大到十方世界,那就成了佛了,佛是「十方众生主」。
  君,领导人;亲,是父母;师,是老师。要知道我们自己有这三个义务,有这三个责任,我们生到这个世间来天赋的使命,不能不知道。在社会上只有两种人,一个是君,一个是臣。君,领导人,臣是被领导人,没有例外的;出家,出家也不例外,出家这个道场住持是君,清众是臣。这一个寺院只有一个住持,住持是领导人,住持下面的执事跟清众都是臣,都是被领导的。你不是君的地位,就是臣的地位,你要尽到你的责任,把你本分的工作做好,这个就是印光大师讲的「敦伦尽分」。
  我说每一个人都有「君」这个义务,不是说这个道场各个人都做住持,没有这个道理。怎么样去领导人、领导别人?做榜样给别人看。不是职位上的领导,是什么?工作上的领导。他做这个工作,做得很认真,做得很努力,足以给别人做榜样,得到大众的尊敬,他在这个位置上做好了。所以没有那个君的地位,要尽君的职责,这是菩萨,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真正觉悟的人能做到,以这个来帮助领导人,来帮助君,协助他把领导的工作做好。
  「亲」是说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要用大慈悲心,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爱护一切众生。所以从前地方的首长、县市长称为父母官,他要把市民看作自己的儿女那样的关照、那样的爱护。现在民主社会不是这个思想,民主社会是人民是主,政府官员是仆。那么诸位想想看,仆人照顾主人,哪里能比得上慈母照顾儿女?从这一点,我们就肯定民主制度不如君主。君主是用父母的心,像爱护自己儿女一样,好好的养育他、照顾他,还有「师」的责任教导他。
  「养不教,父之过」,你要认真去教他。怎么教他?在他面前,我们言谈举止都是他的榜样、都是他的模范。换句话说,不良的言谈举止,不能在他面前表现,教!所以做老师不容易,老师是社会一切大众的表率、标准,学人就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