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5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情了。一般人以为这是迷信,其实是真有其事。
  现在西方人也逐渐相信人有前世、有今生。既然有前世,当然就有后世,这就是一些宗教里面所讲的六道轮回。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肯定有轮回,肯定有来世。我们这一世的做人,那得要好好做一个人,做个堂堂正正的人、规规矩矩的人、随顺圣贤教诲的人,修养自己的德行,对一切众生慈悲施舍,来生果报一定殊胜!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助人者人恒助之」。我们对人要仁慈,对一切众生我们要帮助,无条件的帮助,特别是众生有苦难的时候,要伸出援手帮助他,不求任何报答。他要感恩?我们就劝他念佛、劝他听经。他念佛在积累功德,他听经慢慢会开悟,这是真正的布施供养。
  没有人把佛法、把圣贤教诲介绍给我们,我们确确实实不认识,确确实实对它产生误会。这个误会是严重的障碍,这个障碍在根本烦恼里面叫「疑」。你看贪、瞋、痴、慢、疑,对圣贤教诲怀疑,以为它是迷信,以为它是消极,根本没有接触过,人云亦云,的确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我学佛之后对这桩事情小心谨慎的从事,别人怎么说,我不能马上就相信。我要想一想你说的那是真的还是假的,你对这个事实搞清楚了没有?因为我以前没有搞清楚,我也是盲从,几几乎乎害了大事。这个大事是什么?这一生学佛的机会差一点错过了。要不是遇到方东美先生,我一生都不会入佛门,心里从来就没有这个念头。以为佛教是迷信,这个念头根深蒂固,总认为自己的观念思想正确:那是迷信。所以方先生把佛教介绍给我,这是布施供养,我们才了解这是世间真正希有的珍宝,世出世间一切法里头没有一样能跟它相比。要认识真正认识的人,有缘遇到了介绍给我们,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获得得度的因缘,获得离苦得乐的因缘。
  『心生大欢喜』。这个「心生大欢喜」就是《论语》里面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个欢喜是从内心里头生的,不是从外面境界上生的。外面境界上生的欢喜,这个境界没有了,欢喜也没有了,那不是真的;从内心生的欢喜。内心怎么欢喜?觉悟,这个悟年年悟入境界不同,月月悟入境界不同。功夫真正要得力了,上等根性的人天天境界不相同,契入境界;中等根性的,纵然不能够天天境界不相同,大概每个星期不相同,真的能做到。月月不相同这个人就很多,他怎么不生欢喜心?常生欢喜心,五浊恶世里头,他也快乐无比,这快乐从哪里来的?佛法里头得来的。
  清凉大师再讲从第三首到第七首到这一首,都是赞叹佛的德、佛的慈悲、佛的智慧,是九法界众生真正的皈依处。尤其是六道众生,说实实在在的话,我们没有能力在这一生当中脱离六道轮回。如果不能脱离六道轮回,那就是经上所讲的,肯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苦海无边。只有遇到佛法认真的修学,那就是回头是岸。六道众生不皈依三宝,我们依靠什么?没有依靠,什么都靠不住,唯独依靠三宝。什么叫三宝又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搞错了。三宝的名大家都知道,三宝的义理知道的人并不多。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什么是僧?这三个字讲解不是容易事情,三个字如果深讲其深无底,广说其广无边。深广的义趣不是初学人能够理解的,对初学人讲,把他吓跑了,他不敢来皈依。对初学只有浅讲、略说,让他得眼前的小利益,这个他欢喜,很容易接受。随著自己修学境界一层一层向上提升,你对三宝的义趣自自然然认知的不一样。所以,你对三宝的皈依,真的从初发心一直到等觉菩萨,等觉菩萨还是依三宝。契入到究竟圆满了,三宝跟自己融合成一体,那就恭喜你圆满成佛了。三宝是谁?三宝是自己!这是讲到最究竟处,不在心外,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到究竟圆满的时候是一体,这个意思我们在这部经里面常常看到。下面有三首,八、九、十这三首,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引例劝归,无远不归,故宜往见」。你看佛的大德大能,请看经文:
  【观诸菩萨众,十方来萃止,悉放摩尼云,现前称赞佛。】
  这是引例子让大家来看,你看看十方无量无边的这么多菩萨,这菩萨都来了;这个菩萨里头有大菩萨、有小菩萨。『诸』,从初信位到等觉位,这是「诸」。后面那个『众』,每一类人数都数不清,初住菩萨人数数不清,初信位的菩萨、初回向的菩萨、初地的菩萨,乃至到等觉菩萨,每一类里头许许多多人,这些人来自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来萃止』,这个「萃」,荟萃,成语里面讲「人文荟萃」,现在人讲聚会,荟萃就是聚会的意思,从十方来到佛这个地方来聚会。
  『悉放摩尼云』。这是菩萨供佛的,「放」是放光,「摩尼」是如意、是自在,光云来供佛。其实我们要问:佛是不是需要这么大的场面?需要这么多庄严?不是的,佛绝对没有这个念头。菩萨来到此地何以要放光献瑞?这是诸佛教化,因为业障深重的凡夫不认识佛,菩萨做这些表演让这些凡夫们看到了;菩萨都拜他了,菩萨都要到这个地方来听他讲经说法、听他教诲,这个人一定了不起。菩萨来做影响众,菩萨帮助佛接引众生,这就很有必要了,这是接引众生的一种手段,我们现在讲的是宣传、宣导,就这个意思。
  『现前称赞佛』。这些菩萨们从十方来的,现在佛的面前,没有一个不赞叹佛,赞佛的智慧、赞佛的德能、赞佛的相好;相好是福报,赞佛的福报。九法界一切众生一天到晚梦寐所祈求的求什么?求福报、求智慧,福报智慧到哪里求?现在这些诸菩萨来给你介绍,你看这么多菩萨赞佛的智慧、赞佛的德能、赞佛的相好。你要想求这些,那佛现成在此地,你为什么不来求?请求佛陀教导,教我们怎样开智慧,教我们如何获得能力,教我们怎样获得福报。现在这个世间人,绝大多数的人都钻在钱眼里面去了,迷了,念念都在求发财,求怎么赚钱。这是求福报里面的一种,认为钱是万能的,有了钱,什么福报都现前了。佛对这桩事情了解得最透彻,你要是得到佛陀的指导,教导你,你依教奉行,有求必应!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你要求大福报,要求大财富,你求它干什么?我自己享受。那你得要有命,你没有那么大的福报,人家把福报给你,你灾祸就来了;命里头没有!
  我初学佛的时候,记得一桩事情,讲经的时候也讲过几次,现在时间太长了,人的名字都忘掉了。我记得曾经有一个人,军官少将,那一年他升级了,升到中将。这个文件批准了,但是还没有颁布下来,内幕的新闻传出来了,告诉他:总统批准你了,你马上升中将。他非常开心,请了一些亲朋好友在家里预先庆祝,哪里知道酒喝多了,就在宴席当中死了。以后就有很多人讲他命里头只有一颗星少将,两颗星就把他压死了,没有这个命。我们听到这个话,也有道理,没有这个命,他那个死真的叫欢喜死了。这是什么?不知道佛法。你要高的职位,要大的权力,你要来干什么?不是自己享受,为国家、为人民做更多的服务,那就对了,你要是这样求的话,当然有求必应。为私没有感应,为公就有感应了。为什么?私心是违背了性德,所以它不能产生感应的作用。为公,不求都有感应。我获得更高的地位、更大的职权,便利我为一切众生做更大的服务、更大的贡献,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个念头生起来了,有求必应,不需要刻意去求,自自然然的感应现前。
  如果感应不能现前,从前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你的诚意不够,诚意不够这个话什么意思?你还夹杂著私心在里头。换句话说,夹杂著个人的利益在里面,你的心不清净,你的意不真诚,感应就起了障碍。如果你的意是真诚的、是清净的,也求不到,这也有。那什么原因?众生福薄,众生造的这个业太重,你一个人替他求,消不了众生的业障,众生要受果报。佛菩萨在这个状况之下也无能为力,帮不上忙,佛不能转众生的定业,所以这个有求也没有感应,都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偈颂第九首:
  【道场出妙音,其音极深远,能灭众生苦,此是佛神力。】
  这一首妙音灭苦。这个『妙音』是佛陀教学的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