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杨家将-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儿说:“娃娃,你不报父仇,来此做甚?”“韩昌,用不着你多嘴多舌,给我爹报仇,小爷我自有安排!你兴兵犯我中原,杀我军民百姓,别看我爹不在了,小爷要教训教训你!”韩昌一听,心中高兴:六郎是死了,城上那个定是假的,我战败杨宗保再去攻城。“娃娃,你是胎毛未退、乳臭未干的小子,敢来交战?不是找死吗?”“少说废话,看枪。”说罢,“喽楞”一个怪螃出洞,大枪直奔韩昌扎来,韩昌摆钢叉接招。杨宗保枪法是不错,可一来年纪轻、力量小、经验少,二来这些年他父亲杨六郎不是在边关守城,就是充军发配,没时间指点过他,没法和韩昌比!打了几个回合,韩昌钢叉奔宗保面门一扎,宗保一闪身躲过。哪知道这招是假的,前把一低、后把一抬,奔小肚子就扎,这才是真的呢!说时迟、那时快,打闪工夫叉到了。宗保一看不好,一个大扭身,小肚子躲过去了,在大腿上“砰”扎进去,闹了三个眼,宗保落荒而走。杨宗保一跑,这三千人的队伍就乱了,也往回跑,韩昌督大队就追。败回来的军卒报信给佘太君,太君一听宗保受伤败阵走了,大吃一惊。心疼啊!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况且杨家八支儿守哥儿俩一一宗保、宗勉。老人家哪能不心疼?八姐、九妹在一旁早气坏了。牙咬得“咯咯”直晌:“好啊,韩昌,你欺人太甚。看你家姑奶奶擒你!”
  第六十五回 杨六郎凝冰筑城
  八姐、九妹要找韩昌拼命,老太君急忙阻拦:“慢!待我见见韩昌。”说完,催马来到韩昌近前高喊:“韩元帅,别来无恙?”韩延寿一见是无佞侯:“啊!原来是佘老太君。您老人家偌大年纪还上疆场,真乃巾帼英雄!”“保国土、扶社稷,管什么年老年少?况,老身在朝为宫,更应出力。”“有理,有理!老太君,你此番来遂州做甚?”太君说:“韩元帅,你何必明知故问?辽兵围城,我奉圣命,前来解围。”韩昌一听,大眼珠子叽哩咕噜直转,他看看遂州城,又看看太君的兵马,忽然灵机一动,连忙答话:“老太君,别看你我是对立仇敌,冰炭不同炉,我敬你年高德重,亲临疆场,可以给你闪条道路,让你大队人马进城。”说罢,回身传令:“众将官!闪条道路,放无佞侯老太君大队人马过去。”军令如山倒,霎时间,大辽军卒白动闪开条道路。
  韩昌此举,老太君心中十分明白:哼!韩昌没安好心。你是惧怕我们里应外合,要把我兵丁都围在城里呀!她又往四周一看,只见遂州城外银装素裹,地冻冰封。心想:眼下冰天雪地,如若在城外扎营,多有不便。万一他偷营劫寨,我这五万人,也难以对付,况且若不进城,怎能送去粮草?不如先见八王和寇准,再想退兵之策。主意打定,忙说:“好罢,我们进城。韩元帅,改日疆场上见。”话音一落,传令进城。老太君人马顺利通过辽兵阵地,韩昌哈哈一阵狞笑:“佘赛花,这回你可完了。今天天色已晚,待我明天架炮轰城。”韩昌收兵。
  老太君领兵来到遂州城下,叫八姐、九妹上前呼喊。军卒一边开城,一边往里送信。
  刚才,杨六郎在城头一声喊喝,吓走韩昌,八王心中十分高兴,忙把他找来,对他说:“任贤士,你今天一声喊喝,吓走韩昌,头功一件。我想把你留在城里当差,不知你意下如何?”“哎呀,王家千岁,谢你好意。我还要去找买主卖牛。”说完,回归店房。
  寇准和呼延丕显保护八王回行宫,八王不放心,对他二人说:“今天是把韩昌吓跑了,明天他若再回来攻城怎么办?”双王说:“可不是嘛!那韩昌狡猾奸诈,等他识破内情,一定要去而复返。再者,城里粮草不够,援兵又迟迟不到,咱们该怎么对付?”二人直愁得双眉紧锁。唯独寇准不在乎,他心中有数:有杨六郎在城里,还怕什么!
  正这时,军兵跑来报:“佘老太君率领人马来了!”“现在何处?”“已经到门前了,八王、双王和寇准急忙迎到衙门外。只见众家夫人一个个骑战马,带兵刃。虽然是些女将,却也是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众女将,象众星捧月一样,把元佞侯余太君围在当中,只见她:头戴帅子金盔,身挂金装甲,外罩大红斗篷,怀抱兵旗令箭。虽然是年过古稀的老人,却精神振奋,容光焕发。后边轿车里是柴郡主,轿车旁是一匹白龙驹,马上一员小将军:头戴束发紫金冠,外穿鱼鳞铠,正是杨宗勉。八王心里发酸:来的将宫,老的老、小的小,又多是女将。若有我御妹丈,何苦再叫佘太君挂帅!“佘老爱卿,一路辛苦了!”老太君下战马,杨排风接过缰绳。“老身有何德能,敢劳王家千岁来接?折煞老臣了。”“哪里话来!您偌大年纪,又亲自挂帅出征,前来解围,孤心不忍。”宗勉过来了:“皇舅您好?”“你于什么来了?”“和我娘一块儿打仗来了。”“宗保呢?”“刚才在城外和韩昌打仗受了伤,落荒而走不知哪去了。”八王听了,又是一阵难过。老太君见状,连忙说道:“臣等无能,连累千岁受惊了。”“此地不是讲话所在,请到里边一叙。”杨门女将进衙门,呼延丕显忙腾出跨院,把州衙门倒出来让老太君与女将们住。把带来的粮食存入粮仓、库房。又让带来的五万军卒在空旷处搭起帐篷驻扎下来。一切安排妥当,又忙摆酒宴为太君她们接风。大家边吃边谈,不觉又谈到当前的战事。八王把任炳喝退韩昌之事说了一遍后,说:“人的名、树的影呀!我们拼命厮杀,打了一天仗,也没把韩昌打败,假六郎报出杨景,一嗓子就把韩吕吓跑了。”说完,还在感叹不已。老太君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子:这么说,我六儿杨景也在遂州呢!这孩子太不听劝了。我叫他去云南隐居起来,抚养任炳家眷,照顾任炳家产,他怎么又跑到前敌来了?他是不死心呀,还惦记着打仗。唉!上次为潘仁美的事,我叫他诈死埋名,万岁原谅了!这次任炳替他死,又来个诈死埋名,万岁哪还能饶呀!这个奴才,太不听劝了!寇准说:“老太君,今天韩昌用炮攻城,把城打开个豁口,现在派人正修呢!一个豁口好修,打多了,城墙成漏勺了,可怎么办?”“这……”“老太君哪!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依我之见,您快找任炳商量商量吧。”太君明白了:寇准知道我六儿没死。”“好吧。丕显,把任炳找来。”“是。”呼延至显忙派人去店房找任炳。寇准为便于太君劝说杨景,怕八王、呼延丕显在场不便,忙说:“千岁,让太君休息一下,我们告辞吧。”“好。”说着,寇准、八王和呼延丕显退了出去。
  天色将晚,有人报告太君:“任炳到!”“叫他进来!”杨六郎进来磕头:“娘,身体可好?”“起来。奴才,你不听娘劝,又上前敌来干什么?”“老娘息怒。儿我不是特意到这里来,在云南因有弟妹在,处处不便。为避嫌疑,这才来贩牲口。不料被困遂州,走不了啦。韩昌攻城,八王派寇准来请我,谁知竟被他将我认出。娘呀,我也反复琢磨过了,您说任贤弟为什么替我死?临死他再三嘱咐,叫我保住性命。北国一旦造反,就去退敌兵,保住国土。我若永不露面,任炳岂不自死了?孩儿应该在前敌立功,将功折罪呀!到那时,可将任贤弟替死之事奏明我主,讨个死后追封,这才算对得起我那兄弟。娘,我之所为,您不会生气吧?”老太君听完,连连点头:“我儿言之有理,为娘不怪罪于你。”“娘啊,您不该进城。边城容易,出城难呀!”“此事为娘明白。”就把进城缘由讲了一番。六郎说:“明天韩昌若再炮轰遂州,君臣、百姓、将宫、军卒,可全活不了啦。”“孩儿,大敌当前,就该速想退兵之策,以不负任炳遗愿。”“娘,容儿我到外边转转,想想主意。”“你要能保住遂州,杀退韩昌兵马,乃奇功一件。到那时,叫寇天官和我六儿媳告诉八王爷,请他转奏圣上,将功折罪。”“但愿如此!”六郎起身,佘太君也随着他往门外走。
  今天是腊月初八。此时,快三更夭了,寒风凛冽,北风刺骨,滴水成冰。因门口台阶上有冰,六郎只顾与太君讲话,不小心脚下一滑,险些跌倒。六郎灵机一动:“娘,儿有退兵之策了。”“什么?”“娘,咱来个死守遂州。”“怎么守呢?”“我们可效法古人,来它个凝冰筑城!城墙四周,冻上冰,溜光发滑,敌兵爬不上来。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