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钱魔杖--现代犹太商法-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对外国的事情大都有相当的了解和常识。 

     商场如战场,因此也必须做到孙子兵法上所说的:“知已知彼,百战百 

胜。”犹太人堪称为孙子的忠实信徒。 

     中国也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国人的智慧绝不亚于犹太人,多少古圣 

先贤如孔子、孟子的著述中,一定有不少精辟的思想远胜过犹太人的经商法, 

可惜中国的古籍完全是用洋人不懂的方块字写的,因此无法流传到世界各 

地,假令孔子、孟子精通英文,用英文著述的话,今日的世界就不知会变成 

什么样子了?就好像古代埃及最后的一位女王库莲奥葩特娜(公远前69—3O 

年),她的鼻子如果高2厘米,那么世界历史就要为之改写了。 

     □彻底的求知精神 

     日本人到外国各地去旅行的时候,总喜欢请一位当地的导游领着走马看 

花地绕一圈,就感到心满意足了,还没有脱离小学生时代参观旅行的幼稚玩 

法。 

     但是犹太人却大不相同,他们每到一地之前,必定花很大的功夫研究该 

地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习惯,这可能是他们到处流浪,遭人 

迫害的结果,出于自卫的本能而不得不细心研究各国的民族性。因此他们到 

各处旅行,除了使身心得到调剂之外,更重要的目的,就是借旅行的机会, 

加深对该地区的了解,也因此他们在旅行时,对任何事情观察得非常仔细, 

提出的问题也非常多,犹太人还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对任何事情必求彻 

底的了解,绝不含含糊糊地一知半解了事。 

     例如,有一群白种人,几乎无法分辨出谁是法国人、谁是德国人,谁是 

英国人,谁是……?因此对欧洲各国的生活习惯、历史风物等。也是不易区 

分了解。 

     事实上,根据卖鱼的人说,同一种鱼,它们的长相都彼此不相同,同理, 

犹太人的鼻子虽然都是鹰钩鼻,但是同是鹰钩鼻,也仍然是有差异的。 


… 页面 66…

     以下是一则真实的故事,各位不难从其中,体会出犹太人对旅行的准备 

工作是多么地周到,及对事物的观察是多么地仔细彻底。有一位犹太朋友, 

有一天打电话向藤田借车子去旅行,藤田说: 

      “您要到京都一带的名胜古迹去游览,我当您的义务向导如何?” 

      “谢谢您的一番好意,我看不必了,因为我对那儿的一切在事前已作了 

充分的研究,并且还买了地图及观光指南一类的书籍。” 

     5天之后,这位犹太人旅行回来了,把车子还给他,为了表示谢意,特 

地请他吃晚饭,在进餐的时候,似乎怕白白地损失了一顿饭钱似的,便抓住 

机会向藤田提出很多他想知道的问题: 

      “日本男人外出时不穿和服,为什么回到家里来以后反而要穿和服 

呢?” 

      “为什么日本式的袜子非要用白布做呢?白色不是容易脏吗?” 

      “为什么要用筷子吃饭呢?用调羹不是方便些?是不是你们的祖先太穷 

的关系呢?” 

     问、问、问、犹太人对任何事情一定等到得到满意的答案之后,才会停 

止发问,犹太人不以为喜欢发问是耻辱,认为对事情不求甚解的才是可耻。 

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可说是犹太人成功的条件之一,值得大家学习。 

     □用餐时不谈不愉快的事情 

     犹太人大多非常博学,知识领域非常广,堪称“杂学博士”。因此犹太人 

在用餐时,谈话的内容非常丰富,从家常谈话,到娱乐、艺术、各地名胜古 

迹、动物、植物等天下大小趣闻趣事都纳入谈论之列。但是会影响到用餐时 

愉快气氛的话题绝对不谈,例如有关政治及有关战争、宗教迫害的话题绝口 

不谈,因为这些话题往往会勾起犹太民族被迫害的痛苦回忆,而且又往往因 

为各人的看法不一致,引起争论,如此便破坏了乐融融的用餐气氛,另外猥 

亵的话题也是避而不谈的,这些都是为了在用餐时可以充分享受人生的乐 

趣。 

      “快吃饭快拉屎,可以得到三分钱的好处”日本的这句谚语,犹太人是 

不以为然的,犹太人在吃饭时务必要尽量放松心情,慢慢地吃,优哉游哉地 

谈些轻松愉快的事情。一切恼人的问题都暂时置诸脑后。 


… 页面 67…

                          八、犹太商人的风险观 



     □风险投机大技巧 

     犹太商人历来负有一个投机家的名声。在每次“山雨欲来风满楼”时, 

他们都需要准确把握“山雨”到底会不会来,来了有多大。这种事关生存的 

大技巧一旦形成,用到生意场上去就游刃有余了。有不少时候,犹太商人确 

靠准确地投这种“风险”之机而得以发迹。上海富商哈同是靠经营“两土” 

起家的,这“两土”一为土地,一为烟土。土地和烟土在旧上海是两样利润 

丰厚的大宗商品。烟土的利润正常情况下为30%左右,而上海的土地则利润 

更高,从1865年到1933年,平均上涨257O倍。不过,当时上海外商做这两 

宗生意的多的是,而像哈同这样由一文不名的穷小子而成百万富翁的,即使 

在精明的上海犹太人中也仅此一个,这不能不归之于他的善于投机。 

     哈同从进入沙逊洋行供职,手头略有结余之时起,就放起高利贷来,以 

后职位高了,薪水也高了,加上高利贷利滚利,手头资金多了之后,便开始 

涉足房地产。 

     1883年,中法战争全面爆发后,法国军队分海、陆两路进攻中国。在这 

种情况下,上海租界,特别是法国租界内的外国侨民,非常恐慌,纷纷外逃。 

     老沙逊洋行的老板,面对这样一片混乱状况,也慌了手脚,在外逃与滞 

留之间犹豫不决,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哈同这时已担任该洋行的地产部主管 

之职,见此便向老板献策。 

     哈同提出,紧张局势不会持续多长时间,上海的市面很快就会重新繁荣, 

现在人心不定,地价暴跌,倒反是低价购进地皮的大好机会,所以,他劝老 

板大批购买地皮,多造房屋。 

     老板将信将疑,但还是接受了哈同的意见,照此办理。中外商人见老沙 

逊洋行的这番举动,也渐渐定下心来,不久,中法战争结束,法国殖民势力 

进一步渗入中国领土,这不仅使原来迁出租界的人流返了回来,而且浙江、 

福建等地又有许多人移居上海,进入租界,这样一来,房地产价格连连猛涨, 

老沙逊洋行仅这段时间里的房地产获利就高达 5 00多万两银元。而哈同自 

己也通过这期间低价购进的地产价格猛涨,而一下子成了百万富翁。 

     1908年,哈同的鸦片生意也面临了这样的一次投机机会。该年1月1日, 

英国政府同意与清政府的外务部订立一项试办禁烟的协约,规定“印度鸦片 

输入中国额,以最近5年 (1901—1905)平均额51000箱为准。自光绪34 

年起 (1908年),每年递减1/1O,以1O年绝灭。”同时,清政府在国内厉 

行禁令,上海道台贴出布告,要求城乡烟馆,无论大小、在6个月内闭歇。 

还照会各租界领事,要求协同查禁关闭租界内的烟馆。一时间禁烟声浪迭起, 

清政府似乎动起真格了。 

     在这样的形势下,上海的一些鸦片商深恐累及自己其他生意,纷纷抛出 

鸦片,使鸦片的大盘价格一下子跌了十几道。 

     但这时的哈同却无视禁令,不仅将自己的100多箱(约1万多斤)鸦片 

压住不放,还将客户存放在银行中的 100多万两银子全部用来收购低价鸦 

片。 

     没有多久,清政府的禁烟令在列强的干扰下,实际成为了一纸空文,声 

势浩大的禁烟运动有头无尾,不了了之。原先纷纷打烊的烟馆,又像雨后蘑 

菇一样到处出现,而这时市场上的鸦片奇缺,急不可耐的烟民纷纷涌进租界 


… 页面 68…

来过一过瘾。租界内的鸦片需要量急剧增加,价格随行就市,一路疯涨,最 

行俏的印度烟土的价格几乎同黄金相等。 

     仅仅这一次,哈同在烟土上就取得了几百万两银子的暴利。 

     哈同的这两次投机,主要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