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死之轮图+祈竹活佛-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秸惺バ悦脑颍彩羌彝ゲ缓图白约翰豢炖值脑颍悄艿贾挛颐窃熳髦刈锒槿竦赖脑颉K运担_恨心是我们内心中的「敌人」。

在各种烦恼中,仇恨是最能导致我们于未来堕于三恶道之中的一种。我们修行所作之功德,即使是如山那么大,也会被短短一剎那冒出的瞋恨心烧毁。


「痴」是指「无明愚痴」,亦即对事物的实际客观情况不了解的意思。在藏文中,「痴」的原字是marigpa;rigpa的意思是「明知」,ma 是「不」的意思,marigpa 便是「不明知」之意。痴就似是失明的病态,令我们看不到一切事物的真正情况。由于我们的愚痴,我们不明白业力及因果,才会造作种种令我们在六道轮回中不断受苦的业因。正因为我们不明白及不信因果,我们才会做出种种如杀生、偷盗、妄语等的恶业,令自己在死后堕于三恶道之中受苦。同时,由于我们误执「我」为实有,认为「我」是一个单独存在而有自性的个体,我们才被困于六道之中不断经历生生死死的循环。故此,在各种烦恼之中,痴是最根本的烦恼,也是贪、瞋与其它一切烦恼的根源。

三毒总说
以上所说的三毒,并不是单独运作的。衲在此举一个例子:你很喜欢一件东西,这便是贪欲;在你千方百计尝试而仍不能得到它时,你便生起了怨恨心,这便是瞋念。由此可见,贪欲可以延伸为瞋恨。如此类推,我们可知这三种心态是互相串连的。但我们也可以说,贪及瞋源出于痴。

我们的心中恒常地被这三毒充斥。它们不断在我们的心中流转交替起伏,驱使我们去做种种的业。譬如说:我们因为贪食,便杀海鲜而吃,作出了杀生之业;我们也可以因为痛恨一个人,而最后把瞋恨付诸行动把他杀死了,这便是由瞋而作杀业的例子。在我们作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及恶口等等业以后,这些业因并不会随事件之完结而消失,反而会积集在心识之中,就像一颗种子一般,只待外在的因缘引发结果。这些业因种子的力量还会不断增长,譬如说你杀一条虫,这杀虫的业力会不断增大,到了业因成熟而受报时,你所受的恶果就可能变得很大了。在我们的生命中,绝不会遇上我们在过去未曾作因而受报的情况,而曾作之因则必定会有一天结果。这因果的定律,并不是上天的安排,而只是一种自然的定律。不论你信不信因果,这定律一样在你的身上生效。如果我们杀害生命(哪怕只是少至一条虫的生命),在未来某一天因缘成熟时,便会堕于三恶道中,沦为畜牲或饿鬼,或在地狱中受苦。同时,在未来因为其它分别曾作之善业而又再次生于人间时,我们也会生于战乱及灾难连连之地,又或遇到被人杀害之果报等。总而言之,由于贪、瞋、痴等烦恼的驱使,众生才做出种种业,导致自己不断地受业报、不断地生死轮回。

内第二圈
在轮心中央向外数的第二圈,是有关生、死及中阴的教法图标。环的半边是黑的,另半边则是白的。在黑的半边环中,有三个小图形,这是代表了将投入畜牲、饿鬼及地狱道的中阴身。这半个环,开示说众生因贪、瞋、痴三种烦恼驱使(即内圈的鸽、蛇及猪所表)造作黑业或不善业(此半环的底色为黑色,表示了黑业),便会在死后感召黑业果而投生于畜牲、饿鬼及地狱道中。图中的畜牲、饿鬼及地狱众生的头部都向下,表示这三种生命形式是痛苦的下道转生。在另半边环中,背景是白色的,内有三个头部向上的图像,代表将生于天道、阿修罗道及人道这三种生命形式的中阴身。这半边环,开示说众生因造作白业(以白背色所表),将感召业果而于死后受生于天界、阿修罗界或人间。这三种生命形式比前述的三恶道较为少苦,故称为「三上道」或「三善道」。


生死与中阴概说
在一个众生死后,他将会因烦恼及累积下来之业力牵引而再度投生于六道中的其中一道。但在死后及下一次受生前,中间有一段时间,这就是「中阴」或「中有」。现在我们不妨粗略地讲一讲死亡过程、死亡后的中阴景况及再次投生的过程。

生死与中阴分说
有关生、死及中阴过程,在佛法中有极尽详细的描述。在讲述这三个过程时,衲在面对不同听众的情况下,可以从西藏医学体系的角度来描述,也可以从佛学显乘的角度讲解,有些时候则以佛学密乘的角度讲解。这三者间分别不大,但在细节上有细微出入及深浅的区别。今天,听众中大多未曾受过摩诃无上瑜伽密部的灌顶,故此不适宜听受密法上的开示。另一方面,衲虽然也常常作医学上的演讲,但今天的讲解是在这佛法中心内进行,故亦不适宜以西藏传统医学的角度讲述。所以,衲将以显乘佛学的角度讲解生、死及中阴过程。又者,在西藏,法师会很深入地描述死亡过程,但今天衲只会以一贯向西方国家的人说法之方式,浓缩而简略地在这章题上讲述一下,否则的话谈上七天七夜还说不完,这面许多的学术名词更会把大家搞到头昏脑胀。

死亡过程
衲在多年来观察到一点,汉人似乎对死亡有一种忌讳,总会尽力避开这个话题。在西方,白人却对这个话题有莫大的兴趣。其实,对一个修持的人来说,了解死亡是很重要的,这尤其是对密法行者更为重要。对没有修行的人来说,其实也没必要避讳害怕认识死亡。最终我们都难逃一死,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即使我们躲开死亡这个话题,也不能避免死亡本身。

生死其实是无常的,但在佛教的医典中,教授了不少观察自己的寿命是否坚固的方法。这种观察自己寿命的方法,分为许多类,其中一种最可靠的方法是观察自己的呼吸,但你们恐怕学不来,所以在此亦无必要详谈了。其它的方法,有的是在月圆之夜、无人之地,背月亮观看自己在地上的影子;有的则是在清早的阳光下观察自己手上隐隐上腾的热气及其它生命力的征象之强弱。对修行人来说,去观察死亡的预兆,并非为了令自己怕死或消极,而是为了要有时间预先准备面对死亡!如果藉上述这些方法,察觉到自己有快死亡的迹象时,则可采取相应的措施。

人的寿命长短,取决于福报及寿元二者。二者中若福报尽了而寿元尚存,或寿元快尽但福报尚存,都会遭遇死亡(这只是普遍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者已尽而另一因素尚存而仍能活一阵子的人,例如大多长期昏迷的植物人便是寿元已尽但福报尚存的活者)。如果一个人经过观察而知道自己可能将因寿元已尽而即将死亡,便可多作放生及修长寿法等,令寿元增长,从而延寿延生。如果知道自己可能将因福报尽而死,便可布施予穷人、供养寺院及三宝等,从而增加福德来达到延寿的目的(注:有关延寿的方法,可参考法师著作《寿份无量》)。但如果福报及寿元都耗尽了,则应好好准备面临死亡了(注:有关面对死亡及往生净土的开示,可参考法师著作《生.死.自在》)。

人在死亡时,可说有四种不同的境界。在外在上来说,这四种死亡都不外乎是断气而已,但死亡的人因其不同的境界而有截然不同的主观体验及景况。

对最上等的行者来说,他们经历了最上的修持,在死时并无痛苦,也不经历中阴阶段,直接便能成就果境。对中等修持的人来说,他们虽未能证悟高层次的果境,而需经历中阴阶段,但他们却能因平素的修行及熟习,在死时能把中阴阶段转为修行的工具,从而得到不错的成就及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平素尚算有修持佛法的人,死时若能把一向修持的佛法利用起来,其死亡过程亦未算太糟,痛苦也较少。平素从无修行的人,在死时会经历极大的痛苦及恐惧。今天我们所讲述的,主要将是这种并无修持的凡夫之死亡过程及景况。

在这世界,一切东西都由地、水、火、风这四大元素所合成,而人类的肉身亦如是。在死时,我们的肉身中之四大元素会渐渐分解及衰退,身体的机能亦会相应地失效。

首先是地大元素衰退而溶入水大元素。此时的身体会变瘦或凹陷,皮肤开始失去光泽,面部可能会变形扭曲,鼻梁仿似塌了下去,视觉亦会开始失效。正在经历死亡者,会经历如草原上的阳焰映像的内征兆。对曾作各种恶业的人来说,他们会感到山崩地裂的幻境,甚至开始神智失常。有时候,有些人甚至会惨叫:「山塌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