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3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谚语有一句话说「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怎么看法?就看他这三年当中,他所学到的。父母这才叫真正爱儿女,给他扎根。这个根扎下去之后,所以在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他三个没有了,中国还存在,为什么原因?就是这个教育。所以学校教育(从前是私塾)是家庭教育的延续,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扩大,宗教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圆满,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四教是一体,家教是根。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我们也可以说,儒家是继承了传统,它的根是《弟子规》,五伦八德。我们用这个东西来作为基础,修学大乘,那就没有问题。确确实实在中国人来说,比学小乘方便,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提倡这个。大乘法里面,这我们讲佛法,大乘法的根本是《十善业道经》,我们在这个经里面讲得很详细、讲得很清楚。经典本身,世尊自己说的,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於无上菩提,人天的基础就是十善业道,所以十善业道是佛陀教育的根本。
  我们净宗成立之后,我们在行门,就是在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必须要遵守的戒条,我们是依净业三福,依六和敬,依戒定慧三学,依六波罗蜜,依普贤十愿,我们选了这五个科目。不多,太多了也记不住,你也做不到,我们只选这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净业三福非常重要,那是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净业三福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们想想看,这条里面用什么落实?就是《弟子规》跟《十善业道》,是净业三福第一条的落实。有这样的基础,你才能学佛。你看净业三福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才能入佛门。入佛门的条件是要落实《弟子规》,落实《十善业道》。你不从这上面下手、入门,那大乘是不得其门而入,你对於六波罗蜜的修学,你只能学它的皮毛,真实的利益你一定得不到。
  譬如,我们今天讲慈心、慈悲,慈跟悲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爱心,爱心里面它有两个意思,慈是与乐,悲是拔苦。众生有苦难,你帮助他离开苦难,这叫悲心;众生没有乐,你能够帮助他得到快乐,这是慈,所以慈跟悲有这么一点不同。但是,什么是圆满的慈悲?圆满的慈悲是令一切众生离究竟苦,得究竟乐,这才圆满。众生究竟的苦是什么?轮回苦,你要帮助众生脱离六道轮回;十法界苦,你得帮助他脱离十法界。什么是最乐?极乐世界乐,华藏世界乐,一真法界乐。你怎么样帮助他回归到一真法界,这叫圆满的慈悲。谁做到?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最好的表演。
  世间人迷失了自性,迷失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迷失了。虽然他追求的是美满的,其实他那个美满是错误的,外面看到是很美满,里面是苦不堪言,他不知道,只看外表好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世间人所希求的地位、权力,这大家争的,你看看释迦牟尼佛,他是王子,他要不出家,他继承他父亲的王位,这是一国之君。中国古人所谓是「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他不要了,舍弃了。世间人所想争的,所求的,他不要了,这什么意思?那就说明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不是圆满的,他要追求圆满,他要示现圆满,表演圆满。知道要想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再高的权势,再高的地位,办不到,我们今天讲政治办不到,军事也办不到。我们在经典里面读到,释迦牟尼佛年轻,武艺高强,在那个时候他可以做元帅,他可以做将军,不干。看看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像科学技术,工业、商业都办不到,都不是圆满的解决问题。
  西方人向这个方向发展,发展到今天,物质生活好像是很丰盛,但是你要晓得,今天世界上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没有房子住的苦难人还有多少?我们虽然过著现代文明的物质生活,要知道付出的代价有多少,你细心去算算是得不偿失。我们付出代价是把整个伦理道德丢掉了,把因果的道理丢掉了,西方人把宗教信仰丢掉了,社会变成什么社会?变成纯粹自私自利,每个人起心动念损人利己,这还得了!所以今天的社会乱象是这么来的。释迦牟尼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他选择的是,用现代的话说,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他做这个。而且从事於教学的工作,我们怎么说他是多元文化?他跟孔子一样,学生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信仰,只要你肯来学,他就热心的教导,这就是多元。
  不但他有言教,最重要他是身教,把世间人所希求的、所向往的,他全部都放下,过一种苦行僧的生活。这个生活,你说帮助人离苦得乐,为什么他生活那么苦?对,我们一般人看到他苦,其实他苦不苦?他一点都不苦。我们怎么知道?中国人有个好样子,颜回。颜回的生活真的是苦行僧的生活,箪食瓢饮,居住在陋巷。他的老师孔老夫子对他的赞叹说,这样的生活,一般人在感触上是「不堪其忧」,但是颜回「不改其乐」。颜回乐的是什么?颜回所乐的是孔子所乐的,释迦牟尼佛带著他一批学生们所乐的,快乐无比!你看他们的生活,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沿门托钵,自行化他。告诉你,人生在世,最高的享受是身心都没有压力,用现代的话说,没有压力,没有负担,身心解脱,烦恼习气一扫而光,定慧三学天天增长,他怎么不快乐!
  禅定的提升,肯定是突破空间维次,他的生活范围广大。我们今天没有办法脱离时空维次,他能。时空维次,现在科学家证明真有,怎么产生的?他不知道,怎样能突破?也不知道。可是在佛法里,在古时候宗教里,古印度的宗教都修禅定,禅定能突破。印度婆罗门的定功能够突破六道的空间维次,他们的禅定能到阿鼻地狱,见到阿鼻地狱,能够见到非想非非想处天。所以六道轮回这桩事情不是佛说的,这诸位要知道,谁讲的?婆罗门教讲的,他们在禅定里面见到的,佛家讲叫现量境界。不是他的推想,不是他的幻觉,是他在禅定里头突破空间维次真正接触到。禅定里面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时间就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没有空间就没有远近,所以空间维次打破了,时空打破了。虽然看到这个事实真相,他也不晓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情,他知道六道的情况,六道怎么来的,不知道,六道里面是有苦有乐,苦多乐少,怎么能离苦得乐也想不出办法。
  释迦牟尼佛出现在印度,跟婆罗门教,以婆罗门教来讲,他们比释迦牟尼佛早一万年。可是今天全世界的学者,肯定婆罗门教的历史,就是现在印度教的历史,肯定有八千五百年。八千五百年,比我们佛教那还是长久得很多,现在世界上承认佛教只有二千五百多年。所以就依西方人这个说法,婆罗门教比佛教要早五千年。释迦牟尼佛出现之后,才把这个事情讲清楚、讲明白,六道怎么来的,怎么样能够超越六道。不但有六道,六道外面还有四圣法界,这婆罗门没有发现,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佛法界,合成十法界。那一关他没能突破,那就要更深的定功,这是他没有法子的。
  所以慈悲喜舍讲到圆满的,那是要帮助众生离六道,离十法界,叫大慈大悲,回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一切众生自性里面本来有的,这我们要知道。佛在《华严经》后面,在很后面「出现品」里面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读《古兰经》,伊斯兰教的,看到一段经文,真主说「万物,我都是依前定创造他们」。真主就是宗教里面讲的上帝,真主造人,给人有灵魂,凭什么给这个人富贵,给那个人贫贱?是不是真主不公平?这段经文答案就出来,真主没有意见,是公平的,依前定。前定,佛法讲得清楚,你过去生中造善,你这一生得福报;你过去生中造罪业,你这一生应该受苦。到底是享福、是受苦?是你自己造的因,那是前定的,这就很公平。所以任何一个人在一生,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不可以怨天尤人。总而言之一句话,都是自作自受。上帝是凭著前定来赋予你的吉凶祸福。
  可是前定,如果我们深一层说,讲到最原始的那个前定,那就真正的前定,佛法讲得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前定,这个前定是平等的。前定是宇宙之间所有一切众生平等,无二无别。为什么不平等?你迷失了自性,迷了自性,这样你才生起烦恼,生起妄想分别执著,愈迷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