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4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展示什么给人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他展示这个。虽然生活那样的艰苦,这是世间人看的,佛非常快乐。佛跟大家站在一起,包括那些国王大臣,那些长者居士,没有一个人色相能跟释迦牟尼佛相比。为什么?这点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知道了要好好学习。
  佛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天天想佛,不知不觉我们的相貌就像一尊佛,从心想生!相貌像佛相,身体也像佛身。佛的相慈祥、善良,世间一切善法统统具足,就在他的相貌之中,身体健康长寿,世间人赞叹是「金刚不坏身」。所以保养身体,不是需要很多补品,不是;吃这些补品东西,讲究饮食的人常常生病。诸佛菩萨的生活很简单,一丝毫讲究都没有,随缘而不攀缘。因为他不起心不动念,他没有分别执著,给他什么他就吃什么,没有丝毫分别。这种营养就跟江本胜博士水实验里面美好的结晶,道理完全相同。我们世间人认为这个有营养,那个没营养,这个味道好,那个味道不好,完全落在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害身体,不是养身体。养身体是清净心,有妄想分别执著,心就不清净。
  所以「具道因缘」这一句里面含义深广无尽,我们要能体会。这个「道」是佛道,无上菩提;「因缘」很多,非常复杂,无量无边,纲领抓住。纲领是什么?就是我们在二十几年前写的这副对联,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什么都随缘,随缘就是不起妄想分别执著,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经典里面说了两句,「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佛讲的随缘。我在讲席里头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只要你不起妄想分别执著,当下便是!这样展现出来的形象,这个形象就好,这个形象就叫人折服,就叫人生欢喜心,就能够摄受一切众生。
  我们毛病,真的是毛病、是习气,妄想分别执著就是放不下。他也知道这么一句话,可是还是执著,还是分别,佛祖讲得那么清楚。求佛菩萨加持,帮助我放下。佛菩萨早就加持,天天加持你,你就是放不下,所以心量就是拓不开,念念没有忘记自己。《华严》的妙处,胜妙功德,妙就是把自己忘掉,只有众生没有自己。当愿众生,没有自己,妙就妙在此地,一百四十一愿都是当愿众生。我们的麻烦,这很容易就发现,我们的麻烦是自己没有丢掉。如果把自己忘掉,自己就成就了,具道因缘就成就了。
  再看下面这一句,第五,「愿於他语业满足巧能演说,则自成就十善巧德」。十善巧,前面都报告过,都学习过。「愿於他语业满足」,满是圆满,足是具足,什么叫圆满具足?实在讲也是前面最初所问的「身语意业」。身语意业里面,特别强调语业,这个用意我们要细心去体会。佛在《无量寿经》上也把语业放在第一,跟一般经论里头不一样,一般经论里头都是讲身语意。智首菩萨在前面发问,「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十句都是身语意,那是总说。这个地方「别显」,特别提出了一个语业。
  言语是最容易造业的,所以孔夫子教学,四个科目,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言语,也是语业。所谓是病从口入,你吃东西不小心,你会生病;祸从口出,言语常常有意无意种下了祸根,往后要受果报。所以言语,你看看中国、印度这些圣人,不但是中国跟印度,可以说全世界每个国家族群的古圣先贤,没有不重视言语。《无量寿经》把这个放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说得很清楚,说得很明白。决定不能够说别人过失,说人家过失,有意无意会跟人结冤仇,不能不小心。冤仇结下去之后,会拖延到来世,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说多可怕!我们看《文昌帝君阴骘文》,帝君在前面有一段自述,他说他十七世为士大夫。你看他自己叙述的那一段,那就是跟人结冤仇,冤冤相报,报得好凄惨,一世比一世严重,到后来真的还是皈依三宝才把它化解。
  「愿於他语业满足巧能演说」,巧就是善巧。底下一句说清楚了。这一句里面明白的显示给我们,修行「净行品」的人,心地清净、平等、慈悲,能包容,没有嫉妒,没有障碍,愿意成就别人。正因为这样的心态,善心、善行,自己成就十善巧德;换句话说,自己如果没有十善巧德,就免不了看到别人超过自己,嫉妒、瞋恚这种烦恼、习气很容易起现行。起现行就造业,这个造业麻烦可大了。因为你障别人的善法,特别是弘法利生的事业,这个事业你要去障碍他,《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讲得很清楚。
  佛在经上讲,这都是真事,不是假的。两位法师讲经说法,讲得还不错,听众很多,皈依、供养也多。其他的出家人看到心里很不舒服,於是起了嫉妒。造谣,说这两个法师能说不能行,自己没有德行,破戒、犯戒。让这些听众们对法师产生了误会,不再听经,远离而去。造谣生事的法师堕在地狱,地狱里的罪,头一个是拔舌地狱,算人间的时间一千八百万年,这是人间的时间。人间时间跟地狱的时间有时差,地狱里面的感受,那不晓得是多少劫。这个我们也能体会,人在受苦难的时候,所谓度日如年,日子很不好过,度日如年。人间一千八百万年,地狱不晓得多少年,都论劫算的。造这么重的罪业,何苦来!
  为什么会造罪业?说句老实话,不听经之过!读诵、听经是多么重要,你要是不读经、不听经,就是没有人常常提醒你。烦恼、习气人人都有,你想想看,嫉妒的习气,瞋恨的习气,不能容忍的习气,哪个没有?我们自己想想自己,没有学佛的时候,有!很严重;学佛之后,我自己的经验,学佛前十年还有这个习气,嫉妒、障碍;学了二十年,这习气淡了。有没有?还有,很轻微。看到别人得到名闻利养,自己心里听到很难过,但是几分钟就没有了。真正到这个习气没有了、不会了,会生欢喜心了,我自己是三十年之后。三十年之后,没有嫉妒心,看到别人有好事,生欢喜心;生欢喜心是功德,生嫉妒心是折福。天天听经,天天读诵,换句话说,佛菩萨天天提醒我们;不是天天提醒,习气断不了。我们读《华严》,这才明了。
  法身菩萨无明断了之后,无明的习性断不了。无明习气怎么断?要教化众生。所以教学相长,天天劝别人,劝别人同时也就劝自己,所以还要三大阿僧只劫。遍法界虚空界,哪个地方有缘就到哪里去示现,这样无始无明的习气才真正断得干干净净,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所以我们讲用功,功在哪里用?功在这个地方用,就在日用平常,生活当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看到人有好事,合掌赞叹欢喜。自己能有力量的时候,尽心尽力帮助他、成就他,不会有丝毫嫉妒,不会有丝毫障碍。自己没有能力,帮不上忙,欢喜赞叹,这对自己来讲,积功累德。如果心量窄小,不能容忍,实在讲自己过去宿世所修的福报有限,小心量折福。一桩事情不能容忍,福就折了不少,再遇到一个人,又不能容忍;换句话说,你一年折多少福!小心量,用不著几年,宿世所修的善根福德被你折光!折光,你的晚景就很苦。福报享尽,福报折完了,这个不能不知道,与我们现前有切身的关系。所以心量一定要大,一定要能包容。
  普贤菩萨的十愿,礼敬、赞叹,太殊胜!礼敬、赞叹、供养,如果不著相就是胜妙功德。著相,有胜,妙就没有。不著相,大乘教上讲的三轮体空。譬如布施,不执著我能布施,也不执著我布施些什么,也不执著、不去想哪个人受我的恩惠,统统不执著,心地清净。做而无做,无做而做,天天做,天天等於没有做;不执著,保持心地真诚、清净、平等、觉,那就叫胜妙功德。好,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十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接著看第六句,「六愿於他得善意欲洗除惑垢,则自成七觉三空」。这个愿好,就像夫子在《论语》里面所讲的「思无邪」。他那个是讲《诗》,「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所以,思无邪就变成中国自古以来传统的(我们现在讲文艺)文艺的演出最高的指导原则。古时候歌舞、戏剧,包括一些杂耍之类的,总而言之都要遵守思无邪,让人看到、听到都是善意的,绝对不会引起人的贪瞋痴慢的烦恼,那就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