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4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净宗里面得一心不乱的,这是明师。现在找不到,找不到不得已而求其次,从前我的老师教导我们,要找什么样的老师?有学、有修!这个老师真正是解行相应,虽然没有证得,我们跟他学不会走错路。如果连这样的老师都没有,你就要知道真正发大道心,跟古大德学习,行,也能成就。像孟子学孔子,真学成了,就怕你不肯学;蕅益大师学莲池大师,学成了,成为一代祖师。世法、佛法里面,用这个办法成就的人不少!
  这样成就的人,他的自律的精神超越一般常人。天天读古人的书,像李炳老介绍我学印光法师,读印光大师的《文钞》,能解其义,把自己所理解的依教修行,真干!这样学得就有几分像,由相似到真实,这是古大德的私淑弟子。像今天我们学《华严》,前面我们读过大师、小师,《华严经》是大师,释迦牟尼佛讲的;《疏钞》是小师,这注解,帮助我们理解,帮助我们学习,清凉大师注的;每一段后面还有一段《合论》,李通玄长者注的。所以清凉大师、李长者是小师。这些都是我们一天都不能离开的,向他们学习,希望我们能够没有错解经书的义趣,依教修行。把自己所明了的,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把我们生活不良的习气,就是与经教所讲的相背的这些思想、见解、言行,依照经教所说的修正过来。我们是释迦的弟子,是毗卢遮那佛的弟子,是清凉大师、李长者的学生,你能成就。
  《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华严经》的归结是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古大德说,《华严》是大本《无量寿经》,这个话讲得一点都不错,《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佛说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我们的修学就很清楚、很明白,从哪里下手?从儒家的《弟子规》下手,为什么?我们现在用这个代替小乘。《弟子规》比小乘经容易学,是我们中国本土的产物,自然有一分亲切感。必须把这三百六十句,每一句三个字,圆圆满满的落实,然后学习《十善业道》一点都不难,这个不能不知道。所以这些年来,我们在全世界提倡《弟子规》的学习,十善业的学习。对出家的同学,我们勉励他们学习《沙弥律仪》。别人做不做与我们不相干,你真正想成就,你不从这里奠定基础,是永远做不到的。
  这首偈,清凉大师也有注解,我们把注解念一遍。「受学戒者,即十戒也」,因为这是出家,出家十戒就是《沙弥律仪》,「亦通五戒」,《沙弥律仪》前面五条就是五戒,所以它跟五戒是通的。「优婆塞戒经云」,优婆塞是在家居士,这是在家居士戒,「欲受菩萨戒,先应遍受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若尼则六事,及五百戒」。这是讲的出家,你出家一定是先受沙弥戒,出家当然愿望是比丘、菩萨,受到圆满的大戒,那是一个阶层一个阶层的。在古时候,三坛大戒不是一次受的,受了以后学。譬如先受沙弥戒,沙弥戒受了之后,是不是真正都做到?统统做到了,师父才允许你去受比丘戒。比丘戒真正能够受持,也都能够落实在生活行为上,你才有资格去受菩萨戒。所以它是分三个时期,不是同时。
  现在只有受戒,不讲究持戒,所以三坛大戒一次就受了。你能不能做到,传戒师父不闻不问,这是佛法衰退的原因,我们不能不知道。老师也教导我们,现在这个已经成了风俗,演变成一种习惯,只好去受。受了之后,自己一定要知道,你是名字比丘、名字菩萨,可不是真的。如果你自己真的称比丘、称菩萨,那就犯大妄语戒,犯大妄语戒,罪过是堕阿鼻地狱。你不是菩萨,你对人说我是菩萨;不是比丘,你对人说我是比丘,这个不可以。真的是菩萨,没有关系,那可以,真正的比丘才能称。
  所以明末清初,我们净土宗第九代的祖师,蕅益大师。他受了戒之后,在佛菩萨面前退戒,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很好的启示,名实不符是有罪的。我们平常,早年讲经我讲过很多次,有人见到我好像很尊敬,称为净空大师。我当时就跟他说不可以,不能这样称呼。为什么?大师是对佛的称呼,什么人可以称大师?明心见性,在净土宗一定是得理一心不乱,就是法身菩萨,可以称大师。你没有破无明,没有证法身,怎么可以称大师?恭惟不可以过分,过分,我们世间人讲挖苦人、讽刺人。譬如你不是总统,人家见面给你一鞠躬,称你总统先生,挖苦你,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佛门里面称呼,开玩笑要是引起别人误会,罪过就很严重。
  现在这个世间末法时期,自己称菩萨的人很多,称佛的人也很多,他是什么佛再来的,他是什么菩萨再来的,常常听说。有人来告诉我,某人是什么菩萨、佛再来的,我听了笑笑。真有再来人,但是身分决定不暴露,身分暴露就走了,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永明延寿大师,我们净土宗第六代祖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身分一被人知道,他就圆寂,这就是真的;别人知道了,你还不走,那是假的。布袋和尚这是弥勒菩萨,他是自己宣布的,跟大家讲他是弥勒菩萨化身来的,说完之后他就走了,这是真的。传记里面记载的很多,在中国,佛菩萨应化来的很多,身分一暴露就走了。身分暴露了还不走,就变成妖言惑众,迷惑大众,这在佛法里头是不许可的。这是佛门里面普通的常识,世间人不懂,我们学教的人不能不懂。
  他们可以做,我们不能做。他们?他们无知,无知虽然没有罪,他有过,过比罪轻一点;知道也这样做,那有罪,那就重了,这是决定不可以的。所以,平常我们一般称呼,称法师就很客气了,实在讲,法师这两个字也不好当。在佛法里面,梵文称阿闍梨,阿闍梨翻成中国意思是轨范师,我们现在翻法师。法师,你的行为、你的言论可以给社会大众做榜样,才能称法师。闍梨、法师,甚至於和尚,诸位要晓得,这是佛门里面的通称,不分在家、出家。在家人他修得很好,他的修持,他的言论,他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可以给世间人做榜样,都可以称闍梨,我们现在讲都可以称法师。如果他教化一方,主持道场,就是在家居士主持道场,教化一方,他是和尚,和尚是亲教师。
  我初到台中,到李老师居住的地方去拜访。看到孔德成先生送他一幅字,镶成镜框摆在房间里面,题款是「雪庐大和尚」,雪庐是李老师的别号。他们尊称李老师是大和尚,他也不是出家人,但是他真的是大和尚。在台中建莲社,台中莲社是他老人家创建的,领导大众讲经、念佛,正法道场,称他和尚,名实相符。可是他自己很谦虚,自己不敢称,别人尊敬,这样称呼他,这是内行人。所以,在家人弘法利生称法师,这是正确的,可以这样称法。可是一般世俗的习惯称老居士,这样更谦虚。这些都是属於佛学常识,学佛的人必须要知道。
  蕅益大师一生自称菩萨戒沙弥,他为什么这么称法?菩萨戒他做得到,比丘戒他也做得到,为什么要去退?给我们后人看!人的一生在这世间一定要名实相符,不要搞假名,不要搞虚名,那就错了。最重要的意思是教诲我们后人,谦虚是德行,世出世法的德行、学问都是从谦敬里面成就的。愈是有修行的人、愈是有学问的人愈谦虚,待人诚敬,决定没有傲慢。你看《论语》里面,孔子说了一句话,他用了个比喻说,假设有这么一个人。「其人之才」,他有才华像周公一样,周公是圣人,孔子心目当中最羡慕的。夫子一生修行,就是以周公为榜样,很想学周公。他说这个人之才就像周公之才之美,有这样的才华,「使骄且吝」。可是这个人怎么样?傲慢、吝啬,夫子说,「其余则不足观也」,其他就不必说了,是假的,不是真的。
  如果真的有才有德,这个人肯定是谦虚,绝对不会傲慢,决定不会吝啬,夫子看人,这是所谓经验之谈。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你有这样的标准,你接触大众就不会错认人。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表面跟内里不相应;表面修饰、做作,让你看到是很值得尊敬的人,背面不是的。找一个表里一如的人很不容易,那是什么?真正有修养,真正有德行。真正有修养、有德行的人,我也亲近过几位,没有一天不读经的,没有一天不反省改过的。这是真修行人,非常谦虚,不敢自以为是。方东美先生、章嘉大师、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