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5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诸法实相,怎样见到?不可思,不可以起心动念;不可议,不能分别执著,真相大白!原来就在此地,所谓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随拈一法,无不皆是。
  这是说「观诸行法」,行法就是十法界;「悉皆散灭」,这什么境界?又回归到一真法界。你要对十法界一切行法有分别、有执著,不肯放下,十法界依正庄严不散不灭。虽无散灭,但是怎么样?无常。你看有情众生,我们现在讲动物,有生老病死;无情的众生,现在讲的植物、矿物,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这叫什么?这叫无常。这里头的意思很深,要细心去体会,体会得一分有一分的受用,真实的受用,体会二分有二分的受用,这个受用是真的,这个受用不是假的。
  佛法里头所谓法喜充满,孔夫子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国从前念书人常常说的孔颜之乐,孔子、颜回他们人生的乐趣,大家很赞叹,很羡慕;而那种境界,你不是颜回,你不是孔子,你体会不到。学颜回、学孔子,在中国古代,孟子学得最像,所以儒家也就用孔孟之道代替它,说孔孟就是说儒家,孟子入孔颜的境界。在佛门里面,一些祖师大德真正做到了戒定慧,也能够达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教下讲的大开圆解,净土里面讲的理一心不乱。名词虽然不一样,境界相同,都是离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就是起心动念,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真的入这个境界,诸佛如来之乐他得到了,这个乐超过孔颜太多了。
  我们可以说,孔颜之乐是天道,世间的圣人,诸佛如来之乐,那才达到究竟。你要问为什么我们这样肯定的说?没有别的,你从理论上去想,必然如是。无始无明的习气断尽了,宇宙万物、人生的真相彻底明白,众生有感,自然有应。就像一杯水一样,我动个念头,你动个念头,他动个念头,一杯水在这里,水对我的反应,跟对你的反应,跟对他的反应,不一样!同一个处所,一杯水在这个地方,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时间,三个人感的心不一样,它应的境界不一样。这什么回事情?
  我还说一桩事情给诸位听听,好像是在一九八二年,圣一老法师。那个时候还年轻,他大概才四十多岁,这三十多年前。他告诉我,中国那时候还没有完全开放,他跟几位同参道友到普陀山潮音洞去拜观音菩萨。听说那个地方感应很显著,到那里去拜,能看到观音菩萨现身。三个出家人,当地还有位官员陪同他们,在洞口拜了半个小时。观音菩萨出现了,三个人都很欢喜,同时间、同地点。拜了半个小时之后,那个官员催促他们,时间太久了,应该要离开了。离开之后彼此询问,你看到观音菩萨是什么样子的?圣一法师看到的观音菩萨是戴毗盧帽,身是金色的,毗盧帽就像地藏菩萨戴的帽子一样,金色的。另外一个法师他见到的是白衣观音,就像我们通常塑造的白衣观音像,是彩画的,这个大家很熟悉;还有一位法师看到的是比丘相,就是出家人,出家比丘相。
  三个人同时、同处都看到了,不一样。什么原因?都是有感有应,众生有感,菩萨有应。你感的心态不相同,应的相不一样,就跟我讲水实验那个结晶的状况完全相同。同时同处,一万个人起心动念对著这杯水,就有一万种不同的结晶,决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这是江本博士告诉我的,他做了十年的实验,几十万次的实验,他说从来没有发现两个结晶完全相同。同一个人,不同的时间,结晶也不相同。为什么?同一个人的念头起心动念不一样!虽是善念,善的程度不相同,所以那个好的结晶,你仔细去观察,大同小异,不完全一样。这就是妄心念念不相同,相似,不相同。到什么时候才相同?如来果地,无始无明习气断尽,这个时候相同,呈现的(所以叫一真)没有变化了。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所见的完全一样,叫一真。
  这是一真法界跟十法界大致的状况,我也是尽我的能力把它说出来。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自古以来,潮音洞门口拜观音菩萨的人多少?太多太多了。观音菩萨所示现的相,绝对不会说两个人看到是相同的。就是一个人,像圣一法师,过了一天或是过两天,再到潮音洞里去拜半个钟点,看观世音菩萨的相会不会一样?不一样;处所一样,时间不一样。这说明什么?说明十法界(十法界都叫做世法)无常。你要问为什么无常?你的念头无常。念头之微细,我们凡夫觉察不到,虽然是自己的念头,自己念头都觉察不到,你怎么能够觉察到别人?前念、后念,念念不相同,念念不一样,无论是善念、是恶念都不一样,无记也不一样。
  你要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你才知道人的一生,最可贵的、最殊胜的、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求定慧!这就是自性,就是儒家讲的本善,禅宗里面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能把这个找到,你这一生没有白活。生生世世都迷失了自己,现在把自己找回来了,自己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是一不是二,入不二法门。我跟佛不二,我跟众生不二,我跟宇宙不二,入不二法门。这就叫做明心见性,这就叫做华藏世界、极乐世界。
  所以末后这首偈,下座了,这首偈的意思是彻底放下,身心世界了不可得,你不放下,错了。放下不是不要,放下,我们在讲席里常常说,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放下执著,不执著,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在佛法里面,佛说得非常明显,放下执著你就是阿罗汉,六道没有了。人还在六道,六道里面苦乐忧喜舍没有了,六道里面自私自利、名闻利养、吉凶祸福、贪瞋痴慢没有了,放下了,六道是什么?原来六道就是声闻法界!你看境界随心转,随著念头转。你住声闻法界,跟大众在一起,他们住人法界,你住声闻法界,声闻法界跟人法界不二。如果你更进一步,分别也放下,你住菩萨法界,菩萨法界跟我们人道法界也是不二。天台大师讲百界千如,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你连起心动念都断掉,你住一真法界,你住华藏世界,念佛的人住极乐世界。华藏、极乐跟我们这个世间不二。不二而二,二而不二,为什么有二?用心不一样。文殊菩萨在这品经里面,一开端教导我们,「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像这七首偈颂,前面六首胜,无比的殊胜;最后这首妙,妙是不著相,妙是放下。不是事上放下,事跟众生没有差别,比众生做得更圆满,做得更杰出、更殊胜,不著相。众生做得再殊胜,不妙,为什么?著相。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舍掉,不知道这个东西是虚妄的。
  道家老子的思想与佛接近,《老子》一开端跟我们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把这个意思显示出来了。道,能够思惟、能够想像、能够言谈,不是道!道是什么?道是自性,道是清净心,真心里面本来无一物。本来没有起心、没有动念,你怎么能去想它?你一想,就落在分别里头,你一说,落在执著里头,所以那不是常道。常是永恒不变,这是常。每个人看法不一样,每个人说法不一样,所以这个世间许多学者专家发表许多的言论,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想法,都有一篇大道理。老子来做个总的评审,「非常道」,总评的评语就是非常道。大家都能够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常道就现前。
  这个事情难,难在哪里?你想都不能想,想就是思,不可思议!不能想,不能说。妙,真的就是妙在此处。不能想,不能说,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说了四十九年。这个也妙,为什么妙?说了四十九年,真的他没有起心动念,妙在这里!释迦牟尼佛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随顺众生的执著而执著,这叫做理事不二,自他不二。从相上看是二,从性上看不二;从事上看是二,从理上看不二。这种观慧才能解决今天社会无有穷尽的复杂问题。
  这个社会在在处处充满了对立、疑虑、矛盾、冲突,已经严重到了恐怖的程度,没有人不担心。甚至於还有些专家学者提出一个疑问,人类在地球上生活,能不能平平安安度过这个世纪,就是二十一世纪,也就是说公元二千一百年,能不能还能度过这一百年?怕的是毁灭。这些话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