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11-金匮玉函要略辑义-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圣惠方。麻黄散。治风水。遍身肿满。骨节 疼。恶风脚弱。皮肤不仁。 
于越婢加术附汤内。去甘草。加汉防己桑根白皮。 
圣济总录。麻黄汤。治水气通身肿。 
于本方中。加茯苓。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外台。 
引深师。聂聂。作集集。案聂聂。木叶动貌。十五难。厌厌聂聂。如循榆荚。) 
〔沈〕此邪在皮肤而肿也。风入于卫。阳气虚滞。则四肢肿。皮毛气虚。受风而肿。所谓水气在皮肤 
中。邪正相搏。风虚内鼓。故四肢聂聂 动。是因表虚也。盖肺与三焦之气。同入膀胱。而行决渎。今水不 
行。则当使小便利。而病得除。故防己茯苓。除湿而利水。以黄 补卫而实表。表实而邪不能客。甘草安土 
而制水邪。桂枝以和营卫。又行阳化气而实四末。俾风从外出。水从内泄矣。 
巢源。水分候云。水分者。言肾气虚弱。不能制水。令水气分散。流布四肢。故云水分。但四肢皮肤 
虚肿。聂聂而动者。名水分也。案此条证。据巢源。即水分也。 
x防己茯苓汤方x(外台。引深师。名木防己汤云。本出仲景伤寒论。) 
防己(三两) 黄 (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外台有炙字)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圣惠。治皮水一方。有桑根白皮。) 
外台。范汪。水防己汤。疗肿患下水气。四肢肿聂聂动。 
于本方中。加生姜芍药各二两。白术三两。 
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外台。引范汪。 
里水作皮水。又云。皮水。一身面目悉肿。甘草麻黄汤主之。二方各为一条。案外台为是。) 
〔鉴〕里字。当是皮字。岂有里水而用麻黄之理。阅者自知是传写之讹。皮水。表虚有汗者。防己茯 
苓汤。固所宜也。若表实无汗有热者。则当用越婢加术汤。无热者。则当用甘 
草麻当汤。发其汗。使水外从皮去也。 
x越婢加术汤方x(〔原注〕见上。于内加白术四两。又见中风中。) 
x甘草麻黄汤方x(外台。引范汪云。本出仲景伤寒论。) 
甘草(二两) 麻黄(四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千金云。有人患气急。积久不瘥。遂成水肿。如此者众。 
诸皮中浮水。攻面目身体。从腰以上肿。皆以此汤发汗。悉愈方。(即本方。) 
济生云。有人患气促。积久不瘥。遂成水肿。服之有效。但此药发表。老人虚人。不可轻用。更宜详审。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 
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气水下。魏添一病字。) 
〔鉴〕为气水之气字。当是风字。若是气字。则无发汗之理。且通篇并无气水之病。水之为病。其脉 
沉小。属少阴水也。今脉不沉小而浮。浮者为风。非少阴水也。若无水虚胀者。为风水也。风水发其汗即已。 
风水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汗之。脉浮者宜杏子汤汗之。 
案魏气水之下。添一病字。气下为句云。无水虚胀者。所病不在水。乃气虚散漫。更不宜发汗。尤 
亦为气作句。以水字接下句云。无水而虚胀者。则为气病。不可发汗。水病 
发其汗则已。今考文义。殊不相协。又圣惠论。有气水肿。与本条所言自异。故姑仍金鉴。 
x麻黄附子汤方x(少阴篇。作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三两) 甘草(二两) 附子(一枚炮)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分。日三服。(八分。伤寒论。 
作八合。) 
〔沈〕水病始得之源。未有不从肾虚。而受风寒。郁住卫气。胃关不利。水邪泛溢。以致通身肿满。故 
当补阳之中。兼用轻浮通阳。开郁利窍之剂。则真阳宣而邪自去。正谓不治水。而水自愈。今人不知通阳开 
窍。惟用肾气丸。阴重阳轻之剂。壅补其内。阳气愈益不宣。转补转壅。邪无出路。 
水肿日增。因药误事。不知凡几矣。 
外台。古今录验。麻黄汤。疗风水身体面目尽浮肿。腰背牵引髀股。不能食。 
于本方中。加桂心生姜。 
x杏子汤方x(〔原注〕未见。恐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沈〕脉浮者。邪居气分而属肺。详杏子汤。必以杏子为君。而杏乃专泻肺气。使肺气通调。邪去而肿 
自退。方虽遗失。意想可知也。 
〔魏〕余谓浮者为风。仲景自言其证矣。杏子汤之方。内水湿而外风寒。其 
挟热者。可以用麻杏甘石也。如不挟热者。莫妙于前言甘草麻黄汤。加杏子。今谓之三拗汤矣。 
案金鉴载杏子汤。即麻黄甘草杏仁三味。盖根据魏注也。 
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原注〕方见消渴中。) 
〔尤〕厥而皮水者。水邪外盛。隔其身中之阳。不行于四 
肢也。此厥之成于水者。去其水则厥自愈。不必以附子桂枝之属。助其内伏之阳也。蒲灰散义见前。 
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一作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 
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 芍桂酒汤主之。(身体 
肿。脉经。千金。作身体洪肿而渴。脉经注云。一作不渴。沉下。外台有也字。脉经作黄 
芍药桂枝苦酒汤。赵本柏作药。非。) 
〔尤〕黄汗之病。与风水相似。但风水脉浮。而黄汗脉沉。风水恶风。而黄汗不恶风为异。其汗沾衣。 
色正黄如柏汁。则黄汗之所独也。风水为风气外合水气。黄汗为水气内遏热气。热被水遏。水与热得。交蒸互 
郁。汗液则黄。按前第二条云。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为黄汗。第四条 
云。身肿而冷。状如周痹。此云。黄汗之病。身体肿。发热 
汗出而渴。后又云。剧者不能食。身疼重。小便不利。何前后之不侔也。岂新久微甚之辨欤。夫病邪初受。 
其未郁为热者。则身冷。小便利口多涎。其郁久而热甚者。则身热而渴。小便不利。亦自然之道也。 
〔鉴〕黄 
桂枝。解肌邪以固卫气。芍药苦酒。止汗液以摄营气。营卫调和。其病已矣。李升玺曰。按汗出浴水。亦 
是偶举一端言之耳。大约黄汗。由脾胃湿久生热。积热成黄。湿热交蒸而汗出矣。 
潘氏医灯续焰云。黄汗一证。仲景金匮要略。收入水气 
病中。其主治与治疸。亦自悬绝。后人以其汗黄。遂列为五疸之一。实非疸也。 
x黄 芍药桂枝苦酒汤方x(外台。引仲景伤寒论云。备急。张文仲。千金。 
古今录验。深师。范汪。经心录同。) 
黄 (五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 
以苦酒阻故也。(〔原注〕一方。用美酒醯。代苦酒。○外台云。阻一作一方。用美清醯。代酒。) 
〔尤〕苦酒阻者。欲行而未得遽行。久积药力。乃自行耳。故曰服至六七日乃解。 
〔魏〕古人称醋为 
苦酒。非另有所谓苦酒也。美酒醯。即人家所制社醋。即镇江红醋是也。又醋之 
劣者。即白酒。醋各处皆是。总以社醋入药。 
何氏医碥云。水寒遏郁汗液于肌内。为热所蒸。而成黄汗。然汗出浴水。亦举隅之论耳。当推展之。 
愚按。黄 芍药桂枝苦酒汤。无清热去湿之品。徒取固敛。得无壅乎。此方恐是错简。终不可用。 
倪氏本草汇言。四仙散。治汗出染衣。黄如柏汁。此名黄汗。其证发热汗出而渴。身体浮肿。此因出 
汗时。受风冷水寒之气。入于汗孔得之。宜此方。用罗勒二钱。桂枝三钱。 
黄白芍药各五钱。水酒各一碗煎服。(出罗勒条。)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 
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 。 即胸中痛。又从 
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 
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 汤主之。(劳气。原本。作荣气。今根据诸本改之。外台。引仲景伤寒论。物作虫。) 
〔程〕湿就下而流关节。故黄汗病。两胫冷。若两胫热。则属历节之病。其食已汗出。为胃气外泄。 
暮而盗汗。为荣气内虚。又属虚劳之证。二者俱汗出。皆非黄汗也。欲作黄汗之证。汗出已。而热不为汗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