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11-金匮玉函要略辑义-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此重不止二字。是谓寒凉止血药。皆不应矣。吐血本由阳虚。不能导血归经。然血亡而阴亏。 
故以柏叶之最养阴者为君。艾叶走经为臣。而以干姜温胃为佐。马通导大便下为使。愚意无马通。童便亦得。 
按本草载此方。乃是柏叶一把。干姜三升。阿胶一挺。炙合煮。入马通一升。未知孰 
是。候参。 
〔程〕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 
者内溉脏腑。外行肌肤。周流一身。如源泉之混混。得热则迫血妄行。而作吐衄。即后泻心汤之证是也。得 
寒则不与气俱行。渗于胃中。而作吐。故有随渗随出。而令不止。柏叶汤者。皆辛温之剂。神农经曰。柏 
叶主吐血。干姜止唾血。艾叶止吐血。马通者。白马屎也。凡屎必达洞肠乃出。故曰 
通。亦微温。止吐血。四味皆辛温行阳之品。使血归经。遵行隧道。而血自止。 
x柏叶汤方x(外台。引仲景伤寒论。千金。无方名。) 
柏叶 干姜(各三两○千金作二两外台作青柏叶三两干姜二两切) 艾(三把○千金作一把) 
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 
再服。(案外台。作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别绞取新出马通汁。一升。相 
合煎。取一升。绵滤之。温分再服。马通。是马屎汁也。一方有阿胶。无艾。外台为是。 
○证类本草云。马屎名马通。止崩中吐下血金疮。止血。) 
千金。治吐血内崩。上气面色如土方。(即本方。注云。仲景柏叶 
汤。不用阿胶。短剧。不用柏叶。与肘后同。) 
又治上焦热膈伤。吐血衄血。或下血连日不止欲死。 
于本方。去柏叶。用竹茹阿胶。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远。原本作近。误。今据诸本校改。) 
〔程〕先便后血。以当便之时。血亦随便而下行。内经曰。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 
以阴气内结。不得外行。血无所禀。渗入肠间。故上经曰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夫肠有夹层。其 
中脂膜联系。当其和平。则行气血。及其节养失宜。则血从夹层。渗入肠中。非从肠外而渗 
入肠中也。渗而即下。则色鲜。渗而留结。则色黯。内经曰。 
阴脉不和。则血留之。用黄土附子之气浓者。血得温即循经 
而行也。结阴之属。宜于温补者如此。 
〔鉴〕先便后血。此远血也。谓血在胃也。即古之所谓结阴。今之 
所谓便血也。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谓血在肠也。即古之所谓肠 为痔下血。今之所谓脏毒肠风下血也。赵 
良曰。肠胃。阳明经也。以下血言胃居大肠之上。若聚于胃。必先便后血。去肛门远。故曰远血。若聚大肠。 
去肛门近。故曰近血。 
〔尤〕黄土温燥入脾。合白术附子。以复健行之气。阿胶地黄甘草。以益脱竭 
之血。而又虑辛温之品。转为血病之厉。故又以黄芩之苦寒。防其大过。所谓有制之师也。 
x黄土汤方x(〔原注〕亦主吐血衄血。○外台引仲景伤寒论。○千金治卒吐血。及衄血方。) 
甘草 干地黄(千金用干姜注云仲景用地黄) 白术 附子(炮○千金无) 
阿胶(外台有炙字) 黄芩(各三两) 灶中黄土(半斤○千金作伏龙肝半升外台作釜灶下黄焦土半升绵裹)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外台。作煮六味取二升。去滓。内胶令烊。) 
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方见狐惑中。) 
〔程〕此内经。所谓饮食不节。起居不时。则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为肠 下血之属。故用当归。 
以和血脉。赤豆以清脏毒。与黄土汤不侔也。梅师方云。热毒下血。或食热物发动。以赤小豆为末。水 
调服。则知此方治脏毒下血。黄土汤。治结阴下血。有霄壤之分也。 
徐氏医法指南云。先血后便。近血也。大肠血也。感而 
即发。俗谓之肠风。赤小豆当归散主之。先便后血。远血也。胃血也。积久而发。俗谓之脏毒。黄土汤主之。 
案千金。诸下血。先见血后见便。此为远血。宜服黄土 
汤。先见便后见血。此为近血。宜服赤小豆散。此远近二字互误。三焦虚实门。有远血近血二方。主疗与本 
经同。而千金翼论。及外台引崔氏。亦误。张氏医通。却以金匮为传写之误。尤非也。巢源云。大便下血。 
鲜而腹痛。冷气在内。亦大便下。其色如小豆汁。出时疼。而不甚痛。前便后下血 
者。血来远。前下血后便者。血来近。此亦可以证耳。 
备预百要方。血痢方。 
赤小豆(三升炒令熟) 当归(三两) 
上二味。捣筛为散。服方寸匕。日三。薄粥温下。 
x千金伏龙肝汤x 治下焦虚寒损。或先见血后便转。此为近血。或利不利方。 
伏龙肝(五合末) 干地黄(五两) 阿胶 牛膝 甘草 干姜 黄芩 地榆(各三两) 发灰(二合)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胶煮消。下发灰。分为三服。(张氏衍义云。可见治血。 
但取归经。不必究其先后远近耳。) 
又续断止血汤。治下焦虚寒损。或先便转后见血。此为远血。或利或不利。好因劳冷即发。 
续断 当归 桂心 蒲黄 阿胶(各一两) 甘草(二两) 干姜 干地黄(各四两) 
上八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去滓。下胶取烊。 
下蒲黄。分三服。(张氏衍义云。验其血色。晦淡则当用金匮法。鲜紫当用千金法。方为合辙。) 
医林方。阿胶丸。治便血先便而后血。谓之湿毒。 
阿胶(一钱) 黄连(三钱) 白茯苓(二钱) 白芍药(四钱) 
上为细末。水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一百丸。温水送下。日进四五服。 
又芍药柏皮丸。治先血而后便。为之脏毒。 
白芍药 黄柏 当归(以上各等分)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煎甘草汤送下。( 
案湿毒脏毒。即远血近血也。故附载以备考。)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千金心脏门。不足。作不定。) 
〔尤〕心气不足者。心中之阴气不足也。阴不足则阳独盛。血为热迫。而妄行不止矣。大黄黄连黄芩。 
泻其心之热。而血自宁。寇氏云。若心气独不足。则当不吐衄也。此乃邪热因不足。而客之。故令吐衄。以 
苦泄其热。以苦补其心。盖一举而两得之。(案出本草衍义。)此说亦通。济众方。用大黄生地 
汁。治衄血。其下热凉血。亦泻心汤类耳。(案金鉴。改不足二字。作有余二字。非。) 
x泻心汤方x(〔原注〕亦治霍乱。○案程沈尤金鉴。删去四字。是。) 
大黄(二两) 黄连 黄芩(各一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程〕心主血。心气不足。而邪热乘之。则迫血妄行。故 
有吐衄之患。夫炎上作苦。故内经曰。苦先入心。三黄之苦。以泄心之邪热。 
千金。巴郡太守奏三黄丸。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者方。 
春三月黄芩(四两) 大黄(三两) 黄连(四两) 
夏三月黄芩(六两) 大黄(一两) 黄连(七两) 
秋三月黄芩(六两) 大黄(二两) 黄连(三两) 
冬三月黄芩(三两) 大黄(五两) 黄连(二两) 
上三味。随时加减。和捣以蜜为丸。如大豆。饮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加至七丸。取下而已。 
又三黄散。治黄胆身体面目尽黄。(外台。集验。大黄散同。) 
本方三味。各四两。治下筛。先食服方寸匕。日三。 
和剂局方。三黄丸。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 
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 疖疮痍。及治五般痔疾。粪 
门肿痛。或下鲜血。小儿积热。 
本方三味。各十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用熟水吞下。如脏腑壅实。加服丸数。 
本事方。三黄散。治衄血无时。 
本方三味。细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蜜水亦得。 
直指方。川芎三黄散。治实热衄血。 
于本方。加川芎。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食后井水调服。 
拔萃方。犀角地黄汤。治热甚血积胸中。 
于本方。加犀角地黄。 
神效名方。黄连散。治黄胆。大小便秘涩壅热。 
于本方。用黄连三两。加甘草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温水调下。一日三服。 

卷四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论一首、脉证二十七条、方二十三首
属性:夫呕家有痈脓。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