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中国称霸海上-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类似。这种航海船筏由质轻的原木紧绑而成,并且为了在季风的影响下也能自由操纵 船只 ,采用了复杂的操控系统。借着船尾、船首各自具备的三片可以防止船只向下风漂流的下风 板, 或稳定船身的活动防浪板,这种航海船筏不管在任何的风向或风势下,都可以迎着风调整船 身前 进的路线。 西班牙的探险家在16世纪抵达南美洲时,他们说看到许多这种在当地仍被广泛使用的航海 船筏。有关这种船的种种说法令他们非常惊讶,有些航海船筏的船舱可以容纳100人,还有 一种航 海船筏上装置了许多桅杆,可以像相连双身船一样破浪而行。他们说,这种船在岸边上下货 物的 速度,也比他们自己所使用的有船身的帆船更快。 关于太平洋的航海船筏,参见凌纯声,《台湾的航海帆筏及其起源》,页25~65 ;Clinton R.Edward,“Sailing rafts of Sechura:History and problems of origin ”,Southwestern Journal of Anthropology,16(1960),368—391;Edwin Doran。 Jr。,“The sailing raft as a greattradition”,in Man Across the Sea,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1971。    
    


第一部分第一章 夷人们(2)

    太平洋两端各自独立的两个部落,在以树皮所织的布上有着非常类似的传统,这也证明了早期亚洲和美洲之间曾经有过接触。苏拉威西岛上的山地人和墨西哥中部高地的欧托密(Otomi)族,两者都是织布高手。虽然世界上不同的土著有着不同的树皮织布工具,但这两个部族几乎使用相同的工具——在平坦的石头上刻着交叉的线条,嵌上藤类做成具有弹性的手把,看起来就像缩小的网球拍。译注:此种工具,即树皮布石打棒。关于树皮布石打棒的研究,参见凌纯声,《华东与东亚及中美洲的树皮布石打棒》,收于《树皮布印陶文与造纸印刷术发明》(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63年),页185~210;并参见凌曼立,《台湾与环太平洋的树皮布文化》,亦收于《树皮布印陶文与造纸印刷术发明》,页211~257。墨西哥人的树皮布,在制造时需要70个各自独立的步骤,其中50个步骤跟苏拉威西人的相同。    
    欧托密族的妇女不直接从树上剥下树皮,再把树皮一片一片缝起来,而是把整个树枝砍下来之后,以较简单的制毡法拼凑成整块布。她们喜欢将树皮布涂饰上一种黏稠的橡胶树脂。她们从老早以前就一直用这种方式织布,并没有特殊的原因。苏拉威西妇女也是采用相同的方式织布(虽然欧托密族的妇女并不知道)。这两种类似而复杂的传统与手工器具,是由两个位居世界两端的种族各自独立发展的可能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亚洲的树皮布的制法和喷枪技术,据说是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从印度尼西亚传到了新世界。参见PaulTolstoy,“CulturalparallelsbetweensoutheastAsiaandMesoamericainthemanufactureofbarkcloth”,TransactionsoftheNewYorkAcademyofScience,25:2(April1963),页646—662;StephenC。Jett,“TheDevelopmentandDistributionoftheBlowgun”,Annals,AssociationofAmericanGeographers,60:4(December1970),页662—688.刚开始基于什么理由,促使早期的印度尼西亚人尝试横渡太平洋做长途旅行,现在已不清楚。然而,位于太平洋板块边缘的马来半岛,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极为活跃的地带之一;剧烈的火山爆发,可能是促使当地的族群在公元前一、两千年之间,每隔一段时期就离开这些岛屿的主因。    
    就在印度尼西亚人乘坐改良后的航海帆筏,展开有如史诗般壮烈的远洋航程时,居住在山东及苏北具有航海传统的东夷人,逐渐跟内地的文化结合,于公元前1500年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个“中国人的”王朝——商朝。商朝统治者所建立的管辖范围,涵盖黄河流域中部200英里到300英里的土地。他们使用双轮马车,具有复杂的书写系统,并且在青铜器的制造方面拥有很高的技术。同时,具有祭司身份的商朝皇帝,借由甲骨的裂痕占卜来管理他日常的事务;并且可能受了夷人的影响,祭司开始在仪式中使用大量来自中国南部的龟壳。商朝从东夷那里,学到了水稻种植、灌溉以及漆器、竹器、树皮布与长舟等的制造技术。商朝也分享了东夷对玉的崇拜与雕刻的技术。    
    商朝持续繁荣了500年,一直到大约公元前1045年,来自西方的周族把商族从土地肥沃的黄河河谷城市驱逐出境为止;这种毫不留情的做法,正是尔后中国历史上权力转移的特征。商朝人的命运不是在周族严密的军事控制之下丧生,就是被迫放弃他们的家园。有人认为在这些离家的商朝人当中,有一部分辗转移到了位于帝国边陲地带夷人所居住的沿海,并且乘坐夷人的船只出海而去。艺术史学者PaulShao指出,人口分裂是中国历史的特质,最明显的例子可以从1940年代开始国民政府带着百万人迅速越过海峡抵达台湾岛看出,参见PaulShao,TheOriginofAncientAmericanCultures,Ames,IowaStateUniversity,1983,页335—337。后来有一个和南部沿海民族有关的传说,就描述了一对兄妹在大洪水时躲藏在木头大鼓里的故事。大鼓在湍急的洪水中漂流,当大洪水退去时,一只老鹰将他们两个攫起并放在干地上。由于被洪水肆虐后的土地上已找不到食物,这对兄妹奉献自己身上的肉来答谢老鹰的救命之恩。他们在洪水发生的时候将粮食的种子一起带进大鼓里,经由种植这些种子,他们终于在浩劫之后存活了下来。关于南中国海岸的传说,参见MichaelPirazzoli_T’Serstevens,“ThebronzedrumsofShi_zhaishan,theirsocialandritualsignificance”,inEarlySouthEastAsia,ed.R.B.SmithandW.Watson,NewYork,OxfordUniversity,1979,页133。在这个神话里,大鼓扮演着保护者的角色,这对兄妹正是庇身于其中才救了他们自己。这个传说可能象征早期亚洲航海民族对于他们自己的“木制大鼓”,也就是木造的船,拥有一种盲目的信仰;这种信仰促使他们冒险航向未知的异域。    
    正当商王朝崩溃的时候,两个高度精致的文明突然间神秘地在没有高度艺术发展而原始的新世界落地生根。秘鲁查文(Chavin)的工匠,为什么突然间具有制造铜制小美洲虎雕像的能力,似乎没有任何解释。极其巧合的是,这些雕像跟同一时间,也就是商代晚期的小老虎雕像,有着令人惊讶的相似性。查文的老虎雕像也和商朝的作品一样,外观带有突出的牙齿,身体上包覆着复杂的纹路;同时也跟真实的亚洲虎一样,在尾巴上有特别的斑纹,这种斑纹在南美洲的美洲虎或者美洲豹中是找不到的。关于商朝人和查文人之间小雕像的相似性,参见GarryTee,“EvidenceoftheChineseoriginofthejaguarmotifinChavinart,”AsianPersprctives,21:1(1978),页27—29。另一个类似的巧合,发生在大约同时期的墨西哥,当地的欧美克(Olmecs)族工匠有一种特殊的雕玉技术,这种技术在当地的工艺品中,并没有前例可循。欧美克人跟商朝人一样,将玉作为陪葬品,他们认为它具有避邪、防腐的功能。关于商朝人与欧美克人的玉雕,参见JerryTowle,“Jade:anindicatoroftrans…Pacificcontact?”inYearbookoftheAssociationofPacificCoastGeographers,35,Corvallis,OregonStateUniversity,1973,页165—172。    
    大部分的学者虽然强调早期美洲文化的原创性,但通常还是认同在哥伦布到达新世界之前,至少还存在着一些亚洲的影响。到底影响有多大以及它确实发生的时间,是引起争议性的论点所在;不过,最有可能接触的时期之一,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或许是被驱逐出境的商朝人和他们的夷人船夫所引起的。关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亚洲与美洲的接触方面简要的讨论,参见JosephNeedham(李约瑟)andLuGwei_djen(鲁桂珍),Trans_PacificEchoesandResonances:ListeningOnceAgain,Singapore,WorldScientific,1984.关于哥伦布之前的研究的书目,参见JohnL.SorensonandMartinH.Raish,Pre_Columb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