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31-中风论-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手少阴心经从胸中接前脉,由 间而至手小指,是从胸走手也(正络入心)。 
第六,手太阳小肠经从手小指外侧接前脉而上至头,是从手走头也(正络入小肠)。 
第七,足太阳膀胱经从头上接前脉,由背而下至足小指,是从头走足也(正络入膀胱) 
。 
第八,跷脉(男用阳跷,女用阴跷)从胫上接前脉,上至背俞,转从复冲下行于足(正 
络 
第九,足少阴肾经从足心接前脉,由膝内而上至胸,是从足走胸也(正络入肾)。 
第十,手厥阴心主经从胸中接前脉,由 而至手中指,是从胸走手(正络散入膻中)。 
第十一,手少阳三焦经从手指背接前脉,由手腕外上至耳侧,是从手走头也(正络历三 
焦)。 
第十二,足少阳胆经从头上耳侧接前脉,由身之旁下至足,是从头走足也(正络入胆)。 
第十三,足厥阴肝经从足下接前脉,由膝而上至胸中,注于肺,是从足走胸也(正络入 
肝)。 
以上诸脉,各有两条先行于左者毕,然后再注肺,由右腋间走右手太阴经、手阳明经, 
以次至足厥阴经,亦如其左,不复繁缀,然后再交于督脉。 
督脉从右足厥阴经上头而来,由头顶中间入颈,循脊中直下至尾骨,分两支入前阴,合 
交任脉(此脉只一条,无正络)。 
任脉,从前阴接前督脉由腹中间上胸,复注于肺,为周而复始(此脉亦一条,正络无)。 
以上左右十二经、两跷、督、任,凡二十八脉,共长十六丈二尺,一息六寸计,二百七 
十息 
此审次第。 详后营行)。 


论经络浅深
属性:(此卫气所行也。卫行脉外) 
人身头与手足是一壳子,五脏六腑皆在壳子之内者也,十二经络皆在壳子之外者也。然 
此壳子又有浅深不同,今分列于后。 
第一层为太阳所行之地,手太阳二,足太阳二,阳跷二,督脉一,凡七脉为卫气极盛之 
地。 
第二层为阳明所行之地,手阳明二,足阳明二,凡四脉为卫气总汇之地。 
第三层为少阳所行之地,手少阳二,足少阳二,凡四脉为卫气初出之地。 
以上三层皆名为表,少阳近里,为半表半里之界。 
第四层为太阴所行之地,手太阴二,足太阴二,凡四脉为卫气初退之地。 
第五层,为少阴所行之地,手少阴二,足少阴二,凡四脉为卫气退藏之地(任脉亦在此 
层,当云五脉)。 
第六层为厥阴所行之地,手厥阴二,足厥阴二,凡四脉为阴尽阳生之地(过此则入脏矣) 
。 
以上三层皆名为里。 
凡卫行脉外者,用此察浅深,详后论卫气篇,知此则知偏枯之风专在卫矣。 
凡十二经脉,各有支脉通于脏腑者,名为络,凡风之入脏者由此。 
凡十二经脉,其阴经、阳经相交接处,名为交经别络(如手太阴交手阳明,足阳明交足 
太阴之类)。其阳经交阳经者在头,阴经交阴经在腹,则无别络。 
凡十二经脉,各有小脉从气穴旁出者,名为孙络(又名小络,又名血络)。共有三百六十 
五气穴,即有三百六十五孙络。其病最轻。 


论奇经八脉
属性:阳维,即手三阳、足三阳诸气穴旁出之孙络也。 
阴维,即手三阴、足三阴诸气穴旁出之孙络也。 
阳跷,即足太阳之别,支通少阴者也。男子脉度以阳跷为经,阴跷为络。 
阴跷,即足少阴之别,支通太阳者也。女子脉度以阴跷为经,阳跷为络。 
督脉,即背脊当中一条督脉之孙络。 
任脉,即胸前当中一条任脉之孙络。 
以上六者,共有三百六十五气穴,此皆旁出孙络,不入营行之度。 
冲脉为血海,循腹右下行,与右肾相通,男子以之藏精,女子以之系胞。胞即子宫,为 
月事所从出,即天癸也。《难经》谓右肾为命门,即此冲脉行腹右,与左乳虚里穴相对。盖人身 
血液分为两途,其从左乳下随宗气动而行于十二经脉之中者,名为营血,所以荫形而生肌者 
也。其从腹右下注冲脉通于右肾者,名为天癸,所以种子传生者也。营血从左乳下发源,行 
于脉中,故左乳旁下有动气应手;冲血从腹右下注于右肾胞中,其血本静,故右乳旁下并无 
动气,此左右之所以不同也。营血养身,故不可伤,伤之则死;冲血传生,原有可泄,故阉 
宦者流虽伤冲血亦不死。此营血为病所以独重,而冲血为病所以较轻也。 
带脉横通于腰,所以联系诸经者也。 
以上二者,皆不入营行之度,与诸经孙络相似,故亦列于奇经。 
凡此八者,皆血之积而不流者也,《内经》名为奇邪血络,《难经》则名为奇经。盖血 
之行于脉中者,如川河之流;血之溢于孙络者,如湖海之会,古人用此以审病耳。譬如阳维之血 
溢于上,则为鼻衄、齿衄之类;阴维之血溢于下,则为圊血、淋血之类;两维同病,则为吐 
血、呕血之类,其孙络上贯于膈也。冲带为病,则为崩漏、带下之类。《内经》、《难经》 
分晰甚明,李时珍辈乃谓另有八脉,考之古经既不合,证之此身亦不确,又假此为修真之说 
,无识者流莫不被其诳惑,往往因修炼而成痨瘵,生平所见亦多矣,故详辨之。 
以上诸条,皆形体实义也。凡病,惟络病最轻,经病稍重,腑病又重,脏病最重。此审 
病轻重之大法。 
形体实义既明,然后附于形体之气血阴阳始可得而知之矣。有宗气、有营气、有卫气, 
另详于左。 


论总
属性:人身养生之气有二∶一曰呼吸天气。盖人在天地气交之中,如鱼之在水也。鱼在水中而 
不见水,人在气中亦不见气。试观平人扼吭则绝,无天气也。试观暴绝人气回则苏,通天气也。 
无形而至刚,故古之圣人有服气却谷之法。天气至清,全凭呼吸为吐纳。其呼吸之枢,则以 
肺为主,《内经》所谓天气通于肺也。天气有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及四季湿土不同, 
得其平则能养人,失其平则病,《内经》所谓天食人以五气是也。一曰饮食地气,即胃所受 
水谷也。试观平人绝谷则饥,试观 瘠人美食则肥,则地气之养人可知矣。地气养人有形而 
至柔,故形体丰肥者其气反弱。地气至浊,全凭喉舌为出入,其饮食之权则以脾为主,《内 
经》所谓地气通于嗌也。地气有三∶食谷者,智人为万物之灵也;食肉者,勇鹰虎之属也; 
食草者,力牛马之属也。又有五味∶属木者酸,属火者苦,属金者辛,属水者咸,属土者甘 
,《内经》所谓地食人以五味是也。凡婴儿在胎中,亦有天气、地气为养,盖其呼吸、饮食 
皆资于母也。地气有形,故医书多言之,若天气无形,医家多不知为何物,故诸书皆置而不 
言,无怪医术之多陋也。 


论宗气
属性:宗气者,乃呼吸天气所生,其所居在胸膈之间。《内经》曰∶宗气出于上焦。又曰∶呼 
则气出,吸则气入。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名曰气海是也。凡人身之力,惟胸膈 
间最大,此即宗气也。凡头背手足之力,皆取络于胸膈,此气又名膻中,又名心包络,即心 
主也,常代心君用事,称为相火。盖心为君火,端拱无为者,性之体也;膻中宗气为相火, 
代心 
心君用事,与营血俱行脉中耳。其领营血行于脉中也,即从左乳旁下虚里穴起,以次行于各 
经。一呼一息,一息行六寸,已详于经络次序。 


论营气
属性:营气,即营血也。血不自行,必赖气以行之,即宗气领率之也,故称之曰营气。此饮食 
地气所生,乃水谷之精液,故《内经》曰∶水谷入胃,清者为营血。又曰∶水谷入胃,游溢 
精气,上输于脾,脾为胃行其津液,乃化为血,以奉生身。又曰∶营气出于中焦。中焦即腐 
化水谷之地也。中焦生血,化为两途,其从腹右注于冲脉者为血海,其血静而不动,即天癸 
也。其从腹左乳下随宗气走于二十八脉者为营血,此则动而不止者也。凡营血行度,手之三 
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先行左十二经, 
后行右十二经,其行度左右交通,是以凡病之在营分者,病左则必及于右,病右则必及于左 
,断 


论卫气
属性:卫气又名人气,以其纲维群动,为知觉运动之主也。又名阳气,以其温养一身也。合而 
凝之则为卫阳,此受命养生之主也。乃合呼吸天气与饮食地气所生,天气无形而至刚,卫气 
兼之 
》曰∶饮食入胃,浊者为卫。浊字正言其 悍耳。因其 悍,故不能行于脉中,而必行于脉 
外,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