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旧石器时代-第5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点子实际上就是在说,把读书当成一种职业,也发物资,这样他们既有归属感,又能拿到物资,不是两方面都解决了吗?

等到他们毕业了,也就没那么大怨气了。

可惜一说出来,所有人都一个劲的摇头,态度非常坚决。

“商业还好说,是为了解决便利,而且还得交税,也算是为国家做贡献了,可他们什么都没做啊,一不提供便利,二不事生产,难道也能向他们收税?”

百官一致反对,而王扬考虑的虽然不一样,但目标也是一样的。

一个能够带来便利,满足众人的商业,都遭到那么多人的排斥。

现在这个办法虽然好,但肯定遭到更多人的排斥。

其他人才不管那些“秀才们”陪太子读书的辛苦,谁叫你要读?你可以不读,早早就做工嘛。

为什么要读?还不是你们想通过那种途径做官?那途径累吗?不算太累吧?雨淋不到,太阳晒不着,求几个数列就行了,天下还有比这更轻松的事吗?

既然已经这么轻松了,还拿物资?

王扬也不赞同,在现代,考公务员的人也不少,他们读书的年头更多,但他们不考就没出路了吗?还是有很多选择的。

为什么有很多选择还要考?因为回报大啊,一考上,那就是国家在编人员,说不定飞黄腾达,就在此日。

反过来说,回报越高,风险越大,想什么风险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

那现在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现代的落榜弟子们,没有转化变成愤青?没有转化成散播反动言论的不安分子?

为什么古代那些落榜弟子,就肯定会转化成不安分子?

有原因,从历史找,历史就是宝藏。

先说现代,现代为什么落榜了也没关系?两个原因。

第一,考公务员的大部分都是什么人?研究生、博士生,究极知识分子,比高级高出一大截。

他们没考上,就没出路了吗?不,他们还有出路,他们还是研究生,还是究极知识分子,还是超级学霸,身上还挂着名牌大学的身份。

就算当不了公务员,他们可以去公司应聘,对于这种拥有高学历的人才,大部分公司还是抢着要的,不管一开始的工资多少,还是有大把出人头地的机会。

第二,商业极其发达,不做官,也有大把的机会荣华富贵,他们还是用知识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有归属感。

那中国古代为什么不行呢?也有两个原因。

第一,参加科举的是什么人?首先得是童生,童生没有社会地位,他们得考秀才,秀才就有了社会地位了。

秀才属于士农工商的士,平民里的最高地位。

但是也只有社会地位,一个空壳身份,什么好处都带不来。

可是只要考上了举人,就是朝廷的候补官员,只要进士用完了,就开始用举人了。

所以每一个举人,都是潜在的官员,乡里镇里的大户,少不得要送钱送粮,结下交情。

举人,相当于现在的基层公务员,而能考上举人,就是举人老爷了,没听过什么叫做穷举人的。

如果考不上呢?那他还是秀才,秀才读书要很多钱,笔墨纸砚是钱,请名师是钱,书籍也是钱,还得花钱疏通关系。

样样都是钱,想中举,难得是钱,可秀才们不能去干别的事啊,为什么?

这就是第二个原因。

中国古代文人都有一个观念,只要是秀才了,成了平民中的士,得清高,很高贵,瞧不起做农、做工、经商的普通人。

这个思想来源于孔子,曾经有弟子请教孔子“农工商”的问题,被孔子斥走,然后孔子说了一句:“此小人也。”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是古代现状。

要他种田?咱是读书人!要他要工?咱是读书人!要他经商?咱是读书人!!!

做别的事,那就是侮辱了自己,自己是什么?是秀才!是士啊!士可杀,不可辱!

这就造成了一个局面,古代的商业也是五花八门,可一干秀才就算要讨生活,也只愿意干私塾先生,或者街头卖字的活儿,不能有辱斯文。

也有一小部分秀才“屈辱”的改行,但那是小数的,大部分秀才还是尽管饿肚子,科举,还得考。

所以嘛,秀才,就多了一个讥讽的“酸”字。

现在国家的“秀才们”就是没有用武之地,没有对口专业,所以要解决他们的问题,只要找到那个对口专业。

是什么?反动先锋队员?不是。

是商业!最好是繁荣的商业!商业越多,他们对口的专业就多。

而有利的一点就在于,王扬是把儒家的道德系统拿来了一部分,但没有给众人灌输士农工商的等级概念。

不存在读书人就高贵,就做不得其他活儿的观念。

所以,商业的崛起,就势在必行,商业应该推广,人人都知道,百官也知道。

问题是,在百姓这么排斥的时期,如何快速推广?

第568章 打倒老师

王扬立刻把这个方案搬了出来,让百官一起讨论。

发展商业,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来解决那些人的用武之地,帮他们寻找一块,心仪的归属地。

百官对于商业,懵懵懂懂,不了解,于是就问:“商业能给他们提供什么工作?”

王扬表示:“很多啊,你们各部不都有精于计算之人吗?计算损耗,计算产量,计算工作效率,商业也可以。”

“就好比布十四他们,他们如果有一个专门管账的,就不用操劳此事,效率会高很多,他们也能获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扩大产业上面。”

这个例子大家都能明白,就像他们部门中的情况一样,一部分文官,就进了其他部门,负责笔墨计算之类的事情,官名叫主事。

有了这些人,就可以让主事们发挥自己的长处,自己则避免短处,如此一来,工作也轻松了,时间也有了,精力也省了,一举多得。

“似乎,可以这么做。”众官点点头。

王扬又道:“还可以让那些退休的老师们,在某个商户,也安排类似文官作用的人,但讨论的不是国家大事,而是帮助雇主赚取更多的物资。”

百官一听,又觉得很神奇,文官集团,一直是智囊般的角色,许多很好的治国方案和政策,就是出自他们之手。

虽然最后王扬总会拿出更好的办法,但不可否认他们的能力。

如果普通商户也有这么一种角色,就又多了一种职业。

王扬继续道:“还可以有一种人,这种人我,一种方案提出来,由那个人思考是不是可以实行。”

百官听了喜上眉梢,原来商业还有这么多的空缺,可以填补那些退休老师们的工作需求啊。

这时候,受到了启发的百官们不等王扬继续写,自己先站出来表示了:“是不是还要有一个专门选拔人才的家伙?”

王扬点了点头:“不错。”

“是不是还要有任用职务的家伙?”

王扬点了点头:“不错。”

百官无言:“这不就是一个朝廷吗?”

王扬哈哈大笑:“正是,但是却不是治理国家的朝廷,而是商业上的朝廷,只要创造出的朝廷够多,还怕他们没事儿干,一天到晚惹事吗?”

百官听了是又欣又喜,如此一来,不就把那群爱惹事的家伙解决了吗?天下不就太平了吗?貌似不怎么难啊。

到了此时,就连之前一直很反对商业的官员,如张三驱赶者之流,也忍不住赞同。

这时候李四却疑惑着某件事,站了出来:“我有个问题,确实,这些岗位很多,但有一个问题,他们不能白白做这些事儿啊,得有‘收获’啊,收获由谁来出?”

王扬笑着反问:“你们的物资谁出?”

百官恍然大悟,他们这个朝廷的官员物资,是由国库出,国库是谁的?名义上是国家的,实际上是王扬的,由王扬出。

那么那些个“朝廷”,自然由他们的“国库”,老板出。

谁是老板?那就看谁想打造一个商业帝国了。

但同时,这又暴露出来另一个问题,李四再次上前询问:“可是,他们这样,就不是帮国家做贡献,而是帮那些商户们做贡献,对国家有什么好处?”

王扬忍不住眉头一扬:“很简单嘛,收个人所得税,他们赚得越多,缴的税就越多,对国家不就有贡献了?”

谈到这里,百官意动了,满脸均是震撼,对于这种只在课外书上记载的东西,见所未见,而且就算是记载,王扬也没记载得很详细,只是一个简单概念。

猛然听到这么一个东西,震撼莫名,但这东西他们又不陌生,只要按照一个朝廷的框架去想像,就能想像出,什么是“公司”。

但他们能想像出框架,却是想像不出前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