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福孕连连-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家在金陵城,是有关系的。

    对于米振元这位国舅爷,还有唐王刘平安之间的某些明争暗斗,赵子殷和长子赵箓都是心头有数。

    说起来,这跟当年荆州一战,那唐王继位初的一场惨胜不无关系。

    那一回,赵箓是救驾了,救了唐王刘平安一命。可那一回,唐王刘平安到底还是被敌方中军突袭,肩上中了一箭。

    当时,为了稳定军心,唐王刘平安是带伤作战。战后,却是落下了病根。

    这五年来,因为体虚的原故,唐王府的权威就有些暗弱了。

    赵箓进京后,第一件事情自然是去唐王府报到。不过,他本人的暗哨还是传递来了金陵城的一些暗流。

    比如说,最近金陵城,有一波的流言。

    “点检当天子。”

    看着小纸条上,那五个字。

    赵箓是不信的。

    不过,随即又一想,赵箓恍然大悟。

    唐王这是要收米国舅的权柄了。这殿前主力军的一把手点检之位,可不就是在这位米国舅的手中嘛。

    而殿前主力军,可是金陵城里,最大的军方势力。可以说,这也是唐王府权威的体现。赵箓琢磨着,是不是唐王对米国舅已经忍无可忍?

    准备让他这样的外镇兵马来金陵城镇场子,然后,自然是借势收了米国舅的权柄。毕竟,赵箓来金陵城后,就是知道了,入金陵城的人,可不止他这一方啊。

    这唐王管辖下的各地郡兵头领们,是全部请来了金陵城,这一盘棋,可不小啊。

    唐王府内,唐王刘平安正在书房的小榻上,半躺着。

    而唐王的身侧,他准备的医师正在为他诊脉。

    “本王的身体,还是撑多久?”

    说话间,唐王刘平安是咳嗽起来。突然,他是脸色显出了潮红色,然后,他抽了帕子捂住嘴,连咳三声后,脸色再是转为青白一片。而等他放下了帕子时,那绢布的中央,赫然是一团的血渍。

    “臣下无能,殿下最多还能撑三个月。”

    医师也挺无奈。他是大夫,不是神仙。这世间,医者不过救医治病,却是治不了命啊。

    “本王知了……”

    “关于本王的病情,不能外漏,若有遗失,全家皆斩。”

    关于病情,唐王刘平安自然是隐瞒着的。毕竟,他年纪尚才二十三岁,他膝下唯一庶长子是三岁小儿。

    这等危机之时,他的病情,哪敢宣之众人之口。

    在医师退出了书房后,又是静卧了小会儿,唐王刘平安才是强撑起身子,半坐了起来。在那儿坐着,他在沉思着,如何给他那三岁的庶子,留下一线生机。

    唐王府的基业,是刘家几代人的奋斗,若是在他的手中败亡,刘平安觉得他就是死了,也没脸见列祖列宗。

    “舅父,看来,我这外甥是容不得米氏一族了。”

    “点检当天子……”

    “呵呵……”

    米氏在两代唐王的姑息里,已经成长的太快了,也势力太磅礴了。唐王刘平安哪敢把这等危害了他家祖宗基业的祸根留下来。

    就算要留,也得断掉了米氏一族的臂膀,让米氏没有翻身之地,才可能给米氏一族留下活命之机。要不然,尾大不掉的米氏一族,就是扎在唐王府心间的一根毒刺,随时都可能要了刘氏一族的命。

    就在唐王刘平安想着如何干脆利落的剪除了,他亲舅舅米振元的家族势力时。

    益州,柴威节度使的府内。

    书房里,柴威的跟前,立着一个修行的道姑。

    而这道姑,却是蜀中有名的斜月阁传人。

    “今年秋,本王再次发动荆州讨伐之战,贵派能确定金陵城的唐王府,会无力抵挡?”柴威不太相信啊。

    在柴威看来,经过了这五年的休养,那金陵城的唐王府应该是底子更深厚才对。

    要知道,五年前,他去进攻荆州,那是因为唐王刘平安初上位,根基不稳。结果,没取得成果。

    这益州,益守难攻,却也是成了柴威节度使的困龙之局啊。

    “节度使大人,师门有把握唐王府此时,应该已经内乱横生了。”

    道姑的话,柴威只信了三分,他问道:“原由呢?还望赐教。”

    “我派长辈当年练了一条水龙,献给了前代唐王。到如今,那水龙的龙气应该消耗殆尽了。”道姑解释了话,道:“龙气最是刚烈,如果唐王一系能列为天子,还可能抵得住反噬之祸……”

    “可如今,唐王只是唐王……”

    一个诸侯王,可不是天子……

    而且,离天子也还遥远着。

    柴威听得此话后,心头对斜月阁是起了大戒心。

    在柴威看来,这些修行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啊。



 第142章

    长兴十五年的暑末时分,赵子殷升官了; 从封城一个小县城的七品县令; 升为了英德郡的五品太守。

    而原来英备郡太守赵箓,则从英德郡的五品都指挥使; 升为了殿前主力军的三把手; 成为了三品殿前都指挥使。

    这一年的夏; 米国舅被解职归家; 而米氏一族在朝堂上的官员; 或明长暗降去了地方; 或是被查出了贪污受贿,轻者如米国舅一般被解职归家; 重者被充军流放。

    总之,金陵城在这一个夏天,那是跟着米国舅一党的官员,倒也血霉。唐王刘平安的手段,是又狠又辣。如果有异议的官员; 有把柄就是按律处置,没有把柄的一律是明升暗降去了清水衙门当闲差。

    那午门外,血染了一地,冤死鬼是少不了的。

    至秋; 益州再度兴兵来犯。

    唐王刘平安的身体; 已经快撑不住了。这等军情凶凶之时,赵箓是请战了。此时,瞧着风波诡雷的金陵城; 赵箓恨不能赶紧离开。哪怕升官了,赵箓也是觉得跑路了,去找战更安全些。再留在了金陵城,他都担心被唐王的大扫帚扫过时,一不小心成了被剪除的对象啊。

    要知道,赵家也是米国舅的亲戚。

    当然,赵箓更知道,那是因为赵家一直在外,而没有留于金陵城。在唐王眼中,赵家于金陵城内,根基不深。

    再加上,赵家在英德郡经营日久,这是担心把赵家逼狠了,会出乱子嘛。

    赵箓请战,唐王刘平安准了。

    在唐王眼中,赵箓算得一员福将。总之,回回打仗没吃亏。

    九月天清气爽时,赵箓是得胜归来。

    赵箓觉得他的运气不错,这一战,莫名奇妙的他居然大胜特胜。至于益州兵马为何突然攻势凶猛之时撤军,赵箓也是摸不着头脑。

    不过,这不妨碍了,赵箓头一回领大军参战,得了大胜的名头。

    挟势归金陵城,赵箓升官了。

    从殿前主力军都指挥使,长了一级,成了殿前主力军副都点检,这个殿前主力军的二把手。至于点检之位嘛,唐王刘平安暂时还没有任命,自己领着殿前主力军点检的虎符。

    原由嘛,就是米国舅解职后,唐王刘平安心头有好几个中意人选,暂时还没有决定好究竟选哪一个?

    在十月初时,唐王刘平安晕厥于唐王府的政事堂中。

    整个王廷的朝臣们,俱是震惊。

    次日,唐王传召,将庶长子记名于嫡妻李氏名下,尔后,立膝下唯一的儿子为唐王世子。并且,还为世子选了五位顾命大臣。

    世子太傅李由,李王妃的亲爹。

    枢密使王博,政事堂的一把手。

    禁军一把手,禁军都指挥使程灿。

    侍卫司主力军一把手,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司马达。

    至于说赵箓这个殿前主力军的副都点检嘛,就是一个闷头干听王旨,然后,磕头的命儿。

    又三日,唐王刘平安逝。世子刘定义登位,成为了新的唐王。这一年,长兴十五年的十月。

    虽说,赵箓是殿前主力军的二把手,不过嘛,介于一把手没认命,所以,他是实际主持了殿前主力军的当家人。而且,在金陵城里,赵箓也找到了老前辈,那便是他爹的好兄弟,赵箓本人得叫一声郭伯父的郭崇简。

    郭崇简这些年里,爬得还挺快的。

    这不,都是当上了禁军的三把手,禁军都虞候。

    有了郭伯父的帮忙,赵箓在军方系统里,也是混得如鱼得水。可以说,这禁军和殿前主力军嘛,他都是能拿主意的。

    至于说,侍卫司主力军嘛,呵呵,就跟赵箓有点不对付了。

    要说,原由也挺简单的。那便是太傅李由看赵箓不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