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艾玛这窗有特异功能-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嘉和帝想阻止儿子,却不能随便开口,只能横眼瞪向亲信大臣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领会圣意,走出臣列,规劝太子:“殿下仁厚,是为万民之福,但前线危险,刀剑无眼,殿下身担大燕福祉,不该轻涉险地。”
  “是啊,殿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可轻易为之。”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此乃善言也。”
  文臣们都纷纷开口规劝太子,生怕他一意孤行。
  武将们也觉得太子去前线督军,此举太过疯狂,万一太子有什么意外,受伤了,被俘了,甚至阵亡了,不能想,不能想,真的不能想,武将们也都齐声开口规劝太子。
  文臣武将和嘉和帝都不同意,贺琅也只能铩羽而归,沉着脸站回了原位。
  中间有了太子的这一打岔,文臣和武将之间的激烈气氛反而缓和了一些,继续商讨起来,虽然也有争吵,却不如之前那般针锋相对了。
  吵了一个时辰后,嘉和帝与文臣武将们议定了督阵老将的人选,是为将二十年的杜明,以及通过了从南方平津地区紧急调兵五万的决议,但在该不该派督军,派谁为督军的问题,三方又陷入了僵局。
  争吵了这么久,年纪大的臣子们已经有些累了,嘉和帝体恤臣子,让臣子们先退下去,休息半个时辰,用一用点心,进一进水,之后再入殿继续商议。
  贺琅则被嘉和帝留了下来,被劈头盖脸的训斥了一通“冒进、粗莽、轻敌、自大、不孝”的罪名,贺琅只能先顺着嘉和帝的意,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保证在接下来的殿议中不再胡言乱语了。
  但是有句话叫,口服心不服,贺琅现在就是如此了,他知道这一次的申奴进犯庸宁道,会是多么重要的一场战事,前世时,就是这场战事,让庸宁道一分为二,然后裂口越来越大,直把庸宁道,以及更北的北关道,半划入了申奴的地盘,成为了申奴的半控制领地。
  这一世,他绝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大燕被一分而二。
  趁着中途休息的半个时辰,贺琅手书一封,急令身边的小侍人回私邸传信,他身边的大太监不能走,因为太过引人注意,而他信任的林楼,因为辞去东宫侍卫营的官职成了白身,无法再入宫,此刻他能用的,也只有不起眼的小侍人了。
  小侍人怀揣着太子书信急匆匆的出了宫,直奔京郊的私邸。
  林楼看着手中的书信,一脸的震惊加惶恐。
  太子殿下竟然让他立刻马上立即带上两千兵,赶赴庸宁道。
  林楼以为自己眼花了,看错了,转而问小侍人,今天的殿议议了什么,太子殿下有没有说什么。
  当林楼听到小侍人说,太子殿下自荐前往庸宁道当督军,却被嘉和帝、文臣、武将,三方驳回时,林楼知道了,太子殿下是想要先斩后奏了。
  我的天哪,太子殿下您的胆子也太大了吧。
  林楼觉得自己的心都要停跳了,这是无旨派兵啊,他要是听从了,皇帝陛下只怕就要灭了他满门吧。
  从,还是不从?
  林楼脑子发懵,但他还是点齐了两千的兵马,让他们带上十天的干粮和三天的食水,以及马匹五天的草料豆料,并让他们打包急行军包裹,然后等待太子殿下的下一步命令。
  宫中的殿议又开始了。
  经过半个时辰的冷静思考后,贺琅发现了自己之前的想法有极大的失误,太过冲动了,他不应该这么明显的无旨派兵,他虽然不能前去庸宁道督军,但他可以像对待剑北道一样,也派出两千兵马前往支援啊,这样也显得他处事公正,而且父皇一定会同意的。
  在下半场殿议时,贺琅就提出了自己的新意见,他自愿派出太子辅兵营的两千兵马,并五十车米粮,支援庸宁道。
  这个意见马上就被嘉和帝接受了,文臣武将们也纷纷对他表示了赞扬,称赞他仁厚忠君,一心为国。
  于是贺琅马上趁机恳请嘉和帝下旨,让太子辅兵营的两千兵马并五十车米粮,先行赶往庸宁道。
  战情紧急,刻不容缓,嘉和帝当殿下了令旨,令旨被马上送往太子私邸。
  林楼接到了嘉和帝的令旨,整个人都轻松了。
  幸好幸好,他没有轻举妄动。
  两千兵马并五十车米粮,当天就驰出了太子私邸,赶往庸宁道,而此时,户部的米粮才刚刚开始调拔,太子的速度远胜过户部,这让知情的官员们都纷纷感叹,户部那些人真是酒囊饭袋,幸好有太子啊,有此储君,真是大燕之福啊。
  与此同时,两份令旨也出了京,一道是发往南方的平津,紧急调拔五万兵马支援庸宁道,另一道是发往畿南道,急命老将杜明赶赴庸宁道督阵。
  回到私邸,贺琅的心情很不好。
  燕京,在所有人看来,也许是最安全不过的平安地,但对他来说,却是困住他的金丝笼,他已经被困太久太久了,什么时候才能脱离樊笼,展翅高飞,然后铁马金戈,驰骋沙场?
  难道,真的只能等到自己登上大宝,才能御驾亲征吗?
  贺琅长叹一声,太久了,太久了,到那时候就太晚了。
  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先斩后奏,直接潜逃?
  这个念头突然闪过了贺琅的脑中。
  贺琅的心飞快的跳动了起来。
  是啊,他无牵无挂,没有什么掣肘,父皇母后都好好的待在宫中,而私邸里,也只剩一千多人了,只要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把他们都安排出去,他就可以直奔庸宁道了啊。
  不,不不,还不行,铸币坊才刚刚起步,他要是离开了,能把铸币坊放心交给谁?没有他坐镇,又有谁能守得住?
  私铸货币可是大事啊,他不在这里盯着,他自己也不放心。
  贺琅只能强硬的打消了自己的念头。
  罢了,还是先招兵练兵吧,剑北道派出了两千兵马,庸宁道又派出了两千兵马,如今辅兵营只余一千兵马了,日后战事只会愈发激烈,这几千人根本不够用,还是得扩军啊。
  贺琅摊开了手,又攥成了拳,在这乱世之中,还是得有兵有粮有钱,这些才是立身的根本,他决也不能像父皇那般,连派不派兵,拔不拔粮,发不发饷,都要受制于人!


第145章 前世
  贺琅睁开眼睛,他的头顶是一片昏黄的天空,他的脚下,是一片连绵不绝的殿阁楼宇,此时的他,正漂浮于天地之间。
  远处,似乎传来缥缥缈缈的雅乐之声,贺琅的眼神往那处投去,下一瞬,他来到了熟悉的奉天殿,殿内两侧站满了文臣武将,而在正中的御道之上,一个小小的身影正在缓缓步行,走向高高在上的御台。
  八岁的贺琅,在奉天殿中,接过了太子金印和金册,成为了大燕太子。
  贺琅有些恍惚,这时,半空之中又传来欢腾的雅乐,那是什么乐?哦,是大喜之乐。
  下一瞬,贺琅眼前的场景又换了,他的东宫到处都挂上了红幔和红灯,满目都是正红之色,一条长长的红毯,一直从东宫宫门连到了正殿殿门,一辆二十四人抬的凤辇在红毯之上缓缓行进,到了正殿殿门前,一位罩着红盖头,身着正红吉服的女子被扶下了凤辇,然后她的手中被塞入了一条红绸,而红绸的另一头,是一个身着正红吉服的少年郎。
  十五岁的贺琅,在东宫中大婚了。
  我成婚了?
  贺琅满心疑惑,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不等贺琅想到是哪里不对,场景又换了。
  皇宫中人人都在奔走,然后宫灯全部被摘下,花盆全部被搬走,彩幔全部被取下,然后全部换成了素白的颜色。
  “哐,哐哐”,雄厚的钟声一短两长的响起,绵绵长长的荡向四面八方。
  漂浮在半空中的贺琅如遭雷击,这是国丧之钟。
  场景连接交替,嘉和帝的神牌,王皇后的悲泣,朝臣们的喧哗,内阁首辅梁庭芳捧着圣旨宣读遗诏。
  在国丧之中,二十岁的贺琅身着明黄龙袍,登上了御座,成为了大燕第六代帝王。
  贺琅看着底下那年轻的自己,他的脸上还有藏不住的愤怒和茫然,但在半空俯视着他的自己,心中却升腾起了兴奋、激动、热血的情绪,这股激烈的情绪升的越来越高,场景突的又变。
  战报越来越频繁,战情越来越不好,败仗来的越来越多,大燕军队节节后退,大燕全舆图上,被划出的红线越来越长,大燕,危在旦夕了。
  贺琅再也忍受不了那些只会推卸责任纸上谈兵的蠢材,更忍受不了那些直到此刻仍然在蚕食国库军饷民脂民膏的蠹虫,他背负万夫所指百官所骂,一意孤行的砍了十几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