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5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驻军的营地里面送报,到了第五天时,数百里外的集宁都尉城和白山都尉城都收到了报纸。

马城军民对于刘和有着一种近乎狂热的个人崇拜,当初刘和就是以马城为试点,在城内进行卫生清洁大扫除,这次刘和在报纸上提醒民众警惕大灾的同时会伴有大疫,并且号召各地民众迅速行动起来打一场防疫保卫战,马城军民在看了报纸之后,不仅明白了为什么要防疫,而且懂得如何进行防疫。

不能喝生水,不能污染水源,饭前必须要洗手,房屋住处每天要定时通风,家中要常备生石灰、硫磺、雄黄和樟脑丸……发现不明死因的人畜尸体时要立即封锁四周并且向上报告,发现北方不明身份的胡人接近城池时要报告,不得私自越过边界线进入北方草原……

这些详细的规定,每一条都印入到了马城军民的脑海当中,其中许多内容实际上正是他们这些年来一直坚持在做的。

集宁都尉城外,一支运输生石灰的车队正从南面赶来,都尉杜畿正在四处检查城内防疫物资的准备情况。“城内在编的医官有多少人?”

“回都尉的话,前几天从蓟城那边又调了十人过来,如今城内一共有在编的医官二十五人。”

“用于焚烧尸体的木炭储备了多少?”

“仓库中有十万斤,从马城临时调运过来的十万斤已经在路上。另外还有二十万斤石炭。”

“马城那边有口罩发卖,可曾采购一批回来?”

“马城的口罩价钱不菲,年初买了五千只,都存放在官库里面。”

“五千只不够,立即派人前往马城再购买三万只回来!”

“敢问都尉,这笔采买的花费从哪里支出?”

“就从今年秋季出售的牲畜收入当中支出。”

白山都尉城内,第二任都尉郑浑也在抓紧时间进行防疫准备。他将四大部落内的二十八个头目全部集中起来,然后对大家进行训话。

“这期的特刊大家都看过了吧?骠骑将军亲笔撰文的时候可不多见,既然他专门就如何防止瘟疫传播做出了安排和指示,那就容不得半分懈怠和马虎!你们当中可能有人心里觉得这次有点小题大做,那是因为你们根本不知道大瘟疫有多么可怕!灵帝在位时,共计发生了五次瘟疫,其中有两次就在洛阳周围,你们可知这几次瘟疫共计造成了多少人死亡么?”

郑浑的家学渊源,加之老家便在洛阳附近,所以对当初灵帝在位时爆发的几场瘟疫记忆犹新。

四大部落的大小头领们能看懂报纸都算不错了,哪里知道当年灵帝在位时瘟疫爆发后的惨状,他们只能眨巴着眼睛面对郑浑的发问。

“我来告诉你们,那五次瘟疫,一共造成了五百万人的死亡!幽州去年统计出来的人口数目是五百多万,如果爆发一场大瘟疫,一年之内就会减少一半的人口!现在,你们知道瘟疫的可怕了吗?”

头目们被郑浑说出来的数字惊呆了,他们这才发现此前已经做的那些防疫准备,远远的不够。

“传本都尉的号令,从即日起,关闭都尉城附近的几处榷场,停止与北方胡人的任何交易,将城内所有成年的牲畜往白山以南转移,四大部落内的民众停止游牧,返回城内休养,直到明年化冻为止!”

正文 第四九零章 瘟疫,来了!

有句话叫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刘和在赈济灾民的同时,不忘防范瘟疫的发生。他下令在并州和幽州的北面构筑起一条隔离带,严禁隔离带南面的汉人行商私自越界进入北方收购胡人的出产,同时也禁止北方的胡人偷偷进入隔离带的南面。一旦被边界上巡逻的骑兵发现私自进出者,将会处以极刑,也就是砍脑壳。

对于刘和这些不近人情甚至于过分严厉苛刻的命令,理解支持的人有之,暗暗痛恨咒骂的人也有之。只是,当潜伏在漠北的细作们冒着生命危险穿越瀚海,将一份已经确认的消息送到边境的隔离带时,整个北方再也没人敢怀疑和指责刘和。

因为,瘟疫,真的来了!

集宁都尉府城向北百里设有十数座烽火台,它们自东向西耸立在集宁城的北方,就好似一个个警惕的卫兵,时刻防备着北方草原上的豺狼光顾这座新生的城池。

这天早上,编号为戊未的烽火台驻守士兵郑得裕看见有一个穿着胡人服饰的男人骑在马背上向着烽火台疾驰而来,他急忙敲响身边的铜钟,将烽火台里面的其他几个战友喊起来。没错,是叫做“战友”,一个在各军之中日渐流行的称呼,据说出自大将军之口,用来取代同伴、同僚、属下、上峰等称谓,受到了军中将士们的欢迎。

一个烽火台内驻守着二十名士兵,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警戒瞭望,在发现重大敌情时点燃狼烟,为南方的城池提供预警和准备作战的时间。

“射响箭,警告来人!”戊未台的头目何庆给上等士兵郑得裕下令。

响箭,又称作鸣镝,射出时箭头能发出响声,既可以用来攻击,又可以用作告警。

“滴——!”尖锐的箭哨声划破长空,向着远处身份不明的来人而去。

烽火台外的来人听到鸣镝之后,急忙从马背上翻下来,然后从怀中掏出一块白布,冲着烽火台挥舞起来。

“不要射箭,让他靠近过来!”何庆沉着下令。

来人到了烽火台下之后,冲着台上的士兵喊道:“吾乃军情司下属北方区探员,有十分紧要的情报传送,让你们的台头跟我答话!”

“某是戊未台的台头何庆,如何证明你的身份?又如何证明你说的情报无误?”

“你们用绳索放一只吊篮下来,我这里有一封书信,你们接到之后,立即派快马传回集宁城!”

何庆见来人比自己还要谨慎,并未提出过分的要求,于是立即按照来人的要求照做,先是用吊篮将书信取上来,接着又派了两名骑术好的士兵结伴而行,骑着烽火台内配属的快马如同一阵风般向着集宁城方向奔去。

当日夜里,集宁都尉杜幾便接到了戊未台传来的书信。他先检查了一下火漆,并未发现有人私拆的痕迹,然后用小刀拆开信封,从中掏出一封了外人根本看不懂的书信。

杜幾从密柜中取出一本译码本,将书信上的蝌蚪样字迹仔细翻译出来。

“漠北发生大疫,轲比能逼迫染疫部落向南而来,其本部向则北远遁。”

看明白了密信的内容之后,杜幾的眉头紧皱,略作思索之后,立即喝道:“来人啊,立即点燃城中红、青双色烽火,敲响示警钟!”

翌日清晨,马城接到集宁传来的警讯,骁骑卫主将张郃一面派出快马向蓟城传讯,一面下达了紧急出动的命令,上万骑兵于当日午时便紧急驰援集宁城。

第三日中午,驻守高柳的徐晃接到警讯,他的行动几乎与张郃相同,一面派人向南传递疫情消息,一面调动部队向集宁城方向靠拢,根本没有考虑回避。

七日之后,远在邺城的刘和收到北方传来的急报。

“还真是被文和先生料中了啊,漠北爆发鼠疫,轲比能自己带着族人向北海逃遁,却让染疫的部族向南而来,分明是想把瘟祸传给我们啊!”刘和感慨说道。

“世仁不必担忧,骁骑和幽燕两军早在一月之前便做好了应变的准备,此时他们应该已经抵达集宁和白山的北面,用不了几日,就可以在那里构筑起一条隔离带,就算鲜卑人想要祸水南引,也做不到。”田畴安慰刘和说道。

“形势越来越严峻,我必须回蓟城稳定人心。”刘和当即作出决定。

得知漠北发生大瘟疫之后,刘和心中没有半分的幸灾乐祸。虽然现在死的是鲜卑人,但瘟疫可不认种族,只要有适合它肆虐传播的条件,很快就会从北方蔓延到南方来,到时候还不知道要死多少汉人同胞。

刘和现在最担心的是自己在北方的提前部署是否能够阻挡鲜卑人向南的渗透和突破,如果鲜卑人在死之前还想拉一些垫背的人,毫无疑问自己这个他们口中的“魔鬼”,是他们在死前最愿意拉上的。

早在东汉之前,历代王朝都曾有瘟疫发生。由于中国是一个季风国家,地处太平洋和欧亚大陆交接处,冬夏气温冷暖不均,气候变化很大,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也很容易引发疾病灾害。根据几千年来古人留下的文献记载,许多种类的瘟疫,如天花、鼠疫、白喉、猩红热、霍乱、斑疹伤寒、伤寒、肺病、麻疯、疟疾、吸血虫病等都曾袭击这块大陆。

另一方面,由于古人对疾病的认识有限,因此他们往往对瘟疫的具体类型分辨不清。根据古人的解释,所谓疫,就是指“民皆疾也”,意即凡能传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