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亡清兴六十年(下) 作者:阎崇年-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上述部署可见,袁崇焕的这五步棋,无非是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想方设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二是想方设法遏制和消除不利因素。而在东江的毛文龙,成为袁崇焕五年复辽战略布局中的一颗难以调动的棋子。二、文龙其人

  毛文龙(1576~1629年),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少年丧父,随母亲寄住舅父沈光祚家。毛文龙不喜经书,不事产业,给人看相测字,勉强维持生活。直到天启元年(1621年)毛文龙45岁之前,关于他的人生轨迹,历史记载很少,又相互矛盾,有以下三说:

  第一种说法,毛文龙小时候不用功读书,但是对《孙子兵法》很有兴趣。他父亲死得早,他的舅舅沈光祚在兵部当一个六品的主事,他和母亲一起住在舅舅家。后来沈光祚把毛文龙推荐给辽东总兵李成梁,补内丁千总。曾经考过武举,名列第六。后辽东巡抚王化贞招纳武材,毛文龙补练兵游击。游击是一个中级军官,大体上就相当于现在的校级军官。

  第二种说法,毛文龙小时候很淘气,又没有父亲管教,赌博、走狗、游手好闲。后来为躲赌债,自己只好藏匿起来。他母亲看这孩子实在没办法了,就交给他舅舅管教。他舅舅沈光祚当时做山东布政使,认得王化贞,就把毛文龙交给了王化贞,想让他在军营里受些约束。王化贞受了嘱托,授毛文龙都司职务。

  第三种说法,毛文龙自小就是个游手好闲的无赖,后来他游逛到北京,看看无法安身,就到了辽东。在行伍之间混迹了一二十年,天启元年(1621年)被友人推荐给辽东巡抚王化贞,成为标下游击(张岱《石匮书后集·毛文龙列传》)。

  毛文龙的起家,算是一桩历史疑案吧。不过,以上三种说法虽然细节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毛文龙借助他舅父,并利用其同辽东巡抚王化贞的关系而起家。

  广宁前卫中前所瓮城遗址旧影

  王化贞任辽东巡抚期间,辽东70多个城堡被后金夺占,又接连丢掉了沈阳、辽阳,王化贞只好驻守广宁。

  由于努尔哈赤实行镇压和屠杀的民族政策,激起辽东人民的强烈不满,有的在肉里面下毒,有的在井里头投毒,有的拦路截杀后金的散兵游勇。王化贞利用辽东汉人对后金的不满,派毛文龙到辽东收集流民,策动组织反抗后金的活动。

  明天启元年即天命六年(1621年)五月,毛文龙奉命率军丁200余名,赴河东招降投附后金的辽民,恢复失陷疆土。七月初,毛文龙侦知后金镇江(今辽宁丹东市九连城乡)城中空虚,决定偷袭。

  镇江是紧靠鸭绿江的一座城,此时守城游击叫佟养真。佟家可不得了,有个人叫佟养性,是帮着皇太极制造红夷大炮的人。成立八旗汉军,佟养性就被任命为乌真超哈(重军)的都统。佟家有个女儿后来嫁给顺治皇帝,生了康熙帝,所以佟家在康熙朝做官的人很多,被称作“佟半朝”,意思是说,满朝文武有一半是佟家的人。

  毛文龙买通镇江中军陈良策为内应,约定七月二十五日黎明里应外合攻打镇江城。毛文龙率新旧家丁、屯民等,至镇江城外20里登岸。二十五日鸡鸣时,明兵抵达城下,一齐登城,喊声大振。陈良策等从城内杀出,内外夹击。佟养真率兵70余名迎战,但寡不敌众。佟养真被活捉,其子佟丰年等被杀,镇江军士400余名投降。

  镇江既复,汤站、险山一带城堡相继降明,数百里内望风归附,老幼降者络绎不绝。

  但好景不长。努尔哈赤得知这个消息,命贝勒阿敏、皇太极领兵三千往剿镇江沿海。毛文龙求救于王化贞,化贞未援应。毛文龙逃往朝鲜。阿敏也随后领兵五千渡镇江入朝鲜地,攻剿毛文龙兵。共斩杀明官兵1500人,其中一名刘姓游击。毛文龙仅以身免。

  后毛文龙率部据守皮岛。皮岛,在鸭绿江口东之朝鲜湾,也称东江。东西15里,南北10里,不生草木,并不算大。但是,皮岛位于辽东、朝鲜、后金之间,北岸海面80里即抵后金界,其东北海即朝鲜,关联三方,位置冲要。皮岛,在朝鲜写作椵岛,又作椴岛。“椵”,汉文音“假”(jiǎ);朝鲜文音“皮”(pī),所以明人称之为皮岛。

  毛文龙在皮岛集流民、建房舍,采人参、行贸易,备器用、编营伍,朝廷调拨粮饷,成为一块基地。毛文龙的势力日渐强大,自踞一方。明朝擢毛文龙为平辽总兵官,因为皮岛也称东江,所以称毛文龙为东江总兵,还有人称他为“毛帅”。天启三年(1623年),毛文龙率部将张盘等攻下金州(今辽宁金州市),朝廷提升他为左都督挂将军印,赐尚方剑,设军镇于皮岛,号“东江镇”。毛文龙以东江为基地,曾经发动小股军队,袭扰后金城寨。大的袭扰计有六次:

  第一次,天启四年即天命九年(1624年)五月,毛文龙遣将沿鸭绿江越长白山,进攻后金东部辉发地方,全军覆没(《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

  第二次,同年八月,毛文龙遣兵从义州城西渡江,以入岛中屯田,被后金发现,遭到偷袭,被斩500余级,岛中粮悉被焚(《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

  第三次,天启五年即天命十年(1625年)六月,毛文龙派兵300人,夜入耀州城南官屯寨,被后金总兵杨古利率兵击败(《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

  第四次,同年八月,毛文龙派兵夜袭海州张屯寨,兵败(《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

  第五次,天启六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年)五月初五日,毛文龙派兵偷袭鞍山驿,被后金城守巴布泰击败,后金称:“杀其兵千余,擒游击李良美。”(《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

  第六次,同月十二日,毛文龙又派兵偷袭萨尔浒城,夜攻城南门,被守军发炮击退(《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

  作为明朝在后金后方惟一的一支力量,毛文龙骚扰后金,连战连败,连败连扰,起到一定牵制作用。毛文龙的存在就好像后金身上的“一只跳蚤”,使之倍感不快。天启七年即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后金以朝鲜帮助毛文龙蹑后为由,出兵朝鲜,就是一证。

  东江形势虽足牵制后金,但毛文龙并不称职。直到崇祯二年即天聪三年(1629年),毛文龙镇守东江八年,并没有获得一次大捷,也没有恢复辽东寸土。毛文龙热衷于“广招商贾,贩易禁物,名济朝鲜,实阑出塞”,就是通过投机倒把、走私,获取大量私利。他先后对后金发动六次军事行动,都以失败告终。在后金两次倾力进攻宁远和宁锦时,毛文龙也没有乘虚进攻后金后方。另一方面,毛文龙独树一帜,不受节制,而又向朝廷要粮要饷,给国家经济带来极大负担;同时,他投附阉党,以为奥援,在东江为所欲为,无所顾忌。

  朝中对毛文龙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他牵制后金,作用很大;也有人认为他飞扬跋扈,无益抗金;还有人认为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历任明辽东的军事长官,熊廷弼也好,高第也好,王在晋也好,孙承宗也好,都不怎么管毛文龙这个地方。袁崇焕就任蓟辽督师后,因为要实现“五年复辽”的战略目标,所以他要把东江纳入整个战略布局来考虑。三、节制东江

  崇祯元年即天聪二年(1628年),袁崇焕离京前夕,大学士钱龙锡亲自到袁崇焕寓所,咨询袁崇焕“五年复辽”的方略。袁崇焕说:“当自东江始。文龙用则用之,不可用则处之,易易耳。”也有书记载,袁崇焕对钱龙锡说:“入其军,斩其帅,如古人作手,某能为也。”暗示自己可以设谋,处置毛文龙。这些记载是否属实,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袁崇焕刚刚上任,就和朝廷重臣商量过毛文龙之事。

  明广宁中屯卫杏山驿遗址旧影

  袁崇焕要实现五年复辽,为什么要动毛文龙呢?据朱彝尊《曝书亭集·钱龙锡传》记载,袁崇焕曾向大学士钱龙锡说:“譬如弈然,局有四子,东江其一也。”就是说,辽东之局,有四颗关键的棋子,东江这颗棋子插入后金项背,可进攻,可袭扰,也可牵制。但如果按照毛文龙原来路子经营东江,则起不到它的战略作用。袁崇焕希望将东江真正纳入辽东战守的棋盘中,让这颗棋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袁崇焕到辽东后,更了解到毛文龙的真面目,对其愈加不满,以至厌恶有加。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