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略谈佛法悟证心要-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戒律没学好,就会茫然无知,不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那样的话修学就会走弯路。若是碰不到有正知正见的师父,修行很难啊!若是碰到有正知正见的师父,并能荷担如来家业,代佛弘法者,你要信愿行具足,依止这样的师父,发大愿,好好修行,师父会指引你,不会让你走弯路。现如今这样的师父甚为稀有难得,若有此因缘,善自护惜!正知正见未打开前,就以戒律为师,尤其是初学佛法者,一定要以戒律的戒为基础来修行!
     戒律是正法的寿命。戒律在则正法在,戒律亡则正法失。正法住世的年限依托戒律住世时间的长短,故说戒律是正法的寿命,学戒持戒是何等得重要啊!如同大树一样,树根若是坏了,此树必死!只要树根不坏,此树还会发芽生长。?戒律是佛法这棵大树的根啊,关乎正法的寿命。所谓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之说,只要还有戒律在,正法就住世间。好好学戒持戒者,虽出生在末法时代,却在正法之中,没有戒律了就没有正法了,没有真正的佛法了。所以说戒律就是这么重要,我希望大家对此问题要高度重视!
     明心见性后,正知正见之智慧打开了,修行要持正知正见之心戒,以正知正见为标准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把正知正见之心戒和清规戒律之相戒融为一体,组合成楞严大定之妙用。
     第二:戒定慧三无漏学,以戒为基础。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是为达到没有烦恼的法宝。
     为什么戒不叫修而叫学呢?戒没法修,戒就是清规戒律规章制度,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所制定出来的规范,它不是修出来的,它是明明白白地摆着,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不杀生、不盗窃、不邪淫、不妄语。将戒律学好,依戒奉行,所以叫学戒。定需要修,禅定是需要修的,不修禅定者,内心狂乱,妄念不止,无法观照自心,则戒律难持,是故需要修定。持戒有范围规定,戒是定的基础。
     戒律若无规定范围,持戒者不知如何立足。就像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给唐僧画个圆圈,那就代表戒。唐僧不知道这是戒而往外面走,一踩出去就被白骨精给糊弄走了,就犯戒了。所以,戒就是圆圈圈,让人明白圆圈范围之内可行,圆圈范围之外不可行,这叫学戒。不学戒者,戒律不明,犯了也不知道,这就直接影响你的定,你若知道这圆圈不能出去,站在里面不出去,这不就定住了嘛。你若不知道这圆圈就是戒,跑出去,这就没定了嘛,就被白骨精糊弄去了嘛。
     故说戒定慧三无漏学,先要学戒,以戒为基础,然后才能够修禅定。智慧也不是修的,智慧是悟的。你心不清净,没办法打开本来,没办法悟见本觉智慧,没办法悟明真理。心清净了,才能打开本来,悟明心地,才能开发宇宙和人生的真理。
     要达到心地清净,要学的是戒、要修的是定、要悟的是慧。要先学戒、修定,然后开智慧,这是三无漏学的次第。
     释迦牟尼佛讲法的时候,就提倡以戒定慧三无漏学扫除烦恼。在《楞严经》上讲,阿难尊者问释迦牟尼佛这个问题,
     【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
     阿难当时开悟证到二果,二果是欲界的思惑还没断完,才断欲界六品思惑,还有三品没断,所以他说“我虽未度”,但是发愿度末劫一切众生。
     【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佛对阿难说,【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已经开悟,成佛的法门是已经明白了,自己打开本来之后,修行的路怎么走是悟明白了,心性已经圆明,毕竟于中修行都无挂碍,预知众生同体悲仰,故发愿度生,行利他之菩萨行。虽自觉未圆,但愿度末劫一切众生,预知末世邪师说法,取菩提者难以得正法熏修,所以肯请世尊开示,如何摄心修行,如何辨离魔业安立道场。
     佛先开示摄心的规则,是以三决定义为修行之本,就是戒定慧,这三者定和慧都以戒为根本。心如清净,定慧由此而生。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戒定慧是成佛之因,佛佛皆尔决定宣说,故为三决定义。以此三法,调御六根,伏断烦恼,故名:三无漏学。今天重点是讲戒,定和慧前几天已经讲过了。
     第三:讲一讲四清净明诲。诸佛出世都以四清净戒明确地教诲我们。一、断淫;二、断杀;三、断盗;四、断妄语,这四清净戒叫四清净明诲。四清净明诲是修行的根本,凡夫一切的业障,一切的虚妄的习气,皆由杀、盗、淫、妄而产生。学戒之后要持戒啊!学而不持等同未学!
     一、断淫。《楞严经》上是以断淫为先,淫就是贪多的意思,贪得无厌。贪淫还有淫欲的淫,这都是生死根本。所以,以断淫为第一清净明确的教诲,以断淫戒为第一戒。因为贪心是一切万恶之根本。如果没有贪心,就不会有嗔恨心。没有贪心、嗔恨心,就没有愚痴的心。没有贪心也不会有大妄语的心,没贪心不需要说妄语。违反戒律的身口意三业皆由贪心而生,因有贪心故,贪不到就嗔恨,贪到了还不够,贪得无厌,贪心是生死的根本,要了生死,首先要断除贪欲心,否则生死就没办法了。
     佛说:【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石沙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分义】此经统摄一代时教修证理行因果,首楞严大定乃成佛真因,而大定以戒为本,戒心清净即入佛位。律中所犯,罪分轻重,而淫杀盗妄四为重戒。诸经以慈悲教化利生为先,故以戒杀为首,此经示真修以离欲为生死根本,故以断淫居先,是为如来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确教诲。《圆觉经》亦云:“一切众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于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故此经云:众生相续,欲贪为本。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今愿出生死,必以断淫为第一。修禅定者,若不断淫,如以甘露灌溉毒树,灌溉益深而毒气愈盛,故必落魔道。亦如蒸砂作饭,终不能成,以非饭本故。以淫心而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滋淫根,生死转剧,何以得出三途而登涅槃哉!故修三摩地者,必须先断淫心。断淫之法,先执身不行,次执心不起,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方可希冀。如不痛心刻骨,持净戒行,必成魔说。
     我再重点解释一下。诸经以慈悲教化利生为先,故以戒杀为首。其他的经、梵网经菩萨戒,都以戒杀为第一戒。起嗔恨心是因贪心所致,因贪心而起嗔恨杀生,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命而去杀众生的肉吃,所以它的根源还是贪心。贪心不除,戒杀就没办法彻底做到。
     《楞严经》是讲真修行,以离欲为了生死根本,是故以断淫居先,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确教诲。
     《圆觉经》亦云,“一切众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这个爱呀,如果是痴爱、贪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