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略谈佛法悟证心要-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圆觉经》亦云,“一切众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这个爱呀,如果是痴爱、贪爱,那就不是好东西,它是生死之根本;如果是大慈大悲的大爱,那是诸佛菩萨所显现的,所以我们要把爱提高升华,升华到大慈大悲,那是爱的最高境界。
     二、断杀。如来在楞严会上是这样开示的:【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即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尚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岐路行,不踏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分义】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为如来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确教诲。修禅定者,若杀心不断,杀生冤债相牵相偿,结怨连祸,生死尘劳不可出,必堕鬼神罗刹。此言五净肉者,谓除人蛇象马等外,以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我杀、自死、鸟残为五净肉。因西方地处沙漠草菜不生,故未制戒前,佛以神力所化,本无命根,暂许比丘食此五净肉。后制戒永断,则不得复食。我今学佛,以慈悲为怀,愿令众生离苦得乐。若杀生食肉,即为欺佛负生,何慈悲可言!是故修禅必以断杀为本。服其皮毛恐为彼缘,况食其肉乎。必使身不服行,心断杀食,断性亦无,方能自得解脱。不如是说即为魔说。
     这里再重点解释一下:
     其一,有些人不知道五净肉,先说三净肉,就是不见杀、不闻杀、不为你杀,这三净肉再加上自己死掉的和其他众生吃剩余的,共五种,就是五净肉。
     其二,西藏地区,就是经文提到的特殊情况,因为气候原因,很多蔬菜无法种植,迫于无奈,藏区的修行者吃肉,那是为了延续色身的生命,为了修行啊!如今铁路修好之后,很多蔬菜运至西藏,有的蔬菜也能种植了,现在好多师父也不吃肉了。汉地的修行人来到西藏,看到他们吃肉,回来也拼命地吃,不然的话觉得给他们占便宜了,他们也是修行人,吃肉也能成上师,那么我也吃啦,鸡鸭鱼肉海鲜尽情吃。哎!各种因缘不加分析,胡乱地吃,师父默然!
     三、断盗。要把盗窃的习气断掉。经文是这样讲的:【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詃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萨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燃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骂,同于称赞。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已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分义】修三摩地,须断偷盗,是为如来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确教诲。不与而取,起心即犯,名为偷心。偷心不断,贪求施利,潜行奸欺,诈现有德,称善知识。本无道德,假佛形服,裨贩如来,令彼无知,倾其家财,尽命供给。诳惑而取与盗窃等,而酬债亦等。信众之心难消,必尝宿债。是故生死不能出离,必落邪道,不成菩提。故佛教比丘依法循方乞食,为舍贪过。五蕴虚假,深厌自生,不恋三界,如旅泊人,一往不返。今纵未能实行乞食,亦当离于贪著,衣食随众,不求殊异。衣钵之余,分寸不蓄,乞食之余,施饿众生,平等无贪。于大集会,合掌礼众,虚心无慢。有人捶骂,同于称赞,无我无嗔。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已解,以误初学。如是之人,身住世间,心出尘劳,虽居凡地,已入圣流。燃灯烧指,以舍正报之身而酬尝宿债,以微小因而酬尝多欠,翻破无始盗业。如是行者,身心俱舍,执对俱亡,宿债已酬,世间永脱。马麦即马粮之麦,昔佛曾受阿耆达婆罗门王请,安居彼国,与五百比丘,食三月马麦。此言业报不昧。纵已成佛,犹须酬业,况凡众乎!不如此说即为魔说。
     藕益云:盗有八种:或灼然劫取,或潜行窃取,或诈术骗取,或势力强取,或词讼取,或抵谩取,或受寄托而不还,或应输税而不纳,皆名为盗。盗用三宝,僧物最重。随损一毫,则十方凡圣,一一结罪。五逆四重,佛犹能救,盗僧物者,佛所不救。必生遭王难,死堕地狱。今举一实事鉴明,我住湖州金山寺时,山东、上海、广东诸居士,缘助万余元给寺院安装电线。长兴蔡某潜寺窃取,月内即被文成公安局抓获,并判处死刑。现报如此,后报可知。
     这里也重点解释一下:
     其一,修行人如果有偷盗别人的东西业习在,就会成为精灵妖魅。邪人得人身也是邪人,诸魅所著得了邪人之后,那些鬼魅附在此人身体上来,让他跟着一起邪,所以好多被附体的人装模作样地骗人钱财。骗人钱财就是盗,那是以前世盗别人东西盗惯了,那个业习留了下来,所以这辈子还要盗。有些精灵是修行的,看到修禅定者,就跑来盗此人的精气,习气不改啊!
     其二,现在好多人叫人学佛,教唆他人变卖家产,把钱给他,搞得别人家破人亡。本来学佛应该学得家里越来越安宁,越来越和睦。哪里说一学佛就要辞职,就要变卖家产,然后家破人亡。现在有些恶知识费尽心机,身披着佛的外衣,骗人钱财,搞得他人家产耗尽、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我等佛子应发大愿心,宣讲如来正法,续佛慧命,让众生免上此类恶人之当。
     其三,现在还有一种现象,社会上有不少假出家的人,穿着僧服到处化缘,这也是犯盗戒。冒充佛子,欺诳他人,骗人钱财,断他人法身慧命,这类人要堕无间地狱,永无出期。
     其四,经文中有释迦牟尼佛吃马麦的公案。有位居士〔阿耆达婆罗门王〕邀请佛带着弟子到他那个地方安居修禅定,他要供养佛与五百比丘,佛过去安居,住在那里了,而这位居士忘记了此事,所以佛就吃马麦吃了三个月,这就是马麦的公案。
     其五,如来开示:“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佛经有了义经和不了义经,你不要依不了义经,以自己的不了义理解给众生讲法,这样会耽误了这些初学。
     其六,不与而取,起心即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