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碧血剑-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焕派遣一名使者,备了礼物去送给努尔哈赤,对他说:“老
将横行天下为时已久,今日败于小子之手,只怕是天意了。”
努尔哈赤已受重伤,于是回送礼物及名马,约期再战。
所谓“约期再战”,只是掩饰面子的话。努尔哈赤不敢再
攻宁远,转而去攻觉华岛泄愤。
袁崇焕招募来的两广子弟兵,在宁远之战中似乎并未发






生如何重大的作用。据我猜想,极可能是袁崇焕派了广东水
师守觉华岛。觉华岛现在叫做菊花岛,在宁远海外,当时是
关外屯聚粮草的重地,因为关外军粮靠海运接济,在觉华岛
起卸最方便。寒冬之际,海面结了厚冰,变成了陆地,广东
兵所擅长的水战完全用不上,只得把车辆排起来当防御工事,
在冰上和清兵打陆战,结果全军覆没,岛上十余万石粮食尽

被焚毁。这几千名广东海军,大概多数在这一役中牺牲了。
努尔哈赤对诸贝勒说:“我自二十五岁以来,战无不胜,
攻无不克。为甚么单是宁远一城就打不下来?”心中十分恼怒。
此后伤势一直未愈,七月间到清河温泉疗养,派人去召大福
晋(正妃)来,同回沈阳,在离沈阳四十里处的叆鸡堡逝世,
年六十八岁。
努尔哈赤一生只打了这一个大败仗。清人从此对袁崇焕

十分敬畏。
袁崇焕指挥这个战役很有儒将风度,坐轿子在城头敌楼
中督战,打了胜仗之后,派使者送礼物给努尔哈赤,颇有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羽扇纶巾、谈笑用兵的气派;也
似南朝梁朝大将韦睿临阵时轻袍缓带,乘舆坐椅,手持竹如
意指挥军队。韦睿身子瘦弱,但战无不胜,敌军畏之如虎,称
为“韦虎”。不过到了当真危急之时,袁崇焕也不能再扮儒将
了,只得以“蛮子”姿态来死拚。
①见李光涛《清入关前之真象》。但此节不见于其他记
载,不知李先生有何根据。
②《清太祖实录》卷十。






③据日人稻叶君山《清朝全史》中所引述朝鲜使者当
时在宁远城头的目睹记。
④据《胪天颂笔》。
⑤据计六奇《明季北略》中引宁远围城时在鼓楼前开
店的一名花椒商人所述。
⑥据梁启超《袁崇焕传》。该传中叙述清兵败退后,
“崇焕复开垒袭击,追北三十余里,清军大乱,死者
逾万人。”与其他资料不符,今不取。
⑦袁崇焕《祭觉华岛阵亡兵将文》:“慨自战守乖方,屡
失疆土,天子赫然震怒,调南北水陆舟师,谓尔乘
船如马,遂调之来为进取也。据尔等间关远至,岂
不欲灭此朝食,一航而金复归,再航而黄龙扫哉?奈
未尽其用而敌即来。冱寒之月,冰结舟胶,窘尔之
所长,乌得不及于难?说者谓谋之不臧。不臧固不
臧矣,然排山倒海之势,以十八万而临数千之水卒,
即臧可奈何?而尔等计无复之,愤然以死,略无芥
蒂,视当年之弃曳倒奔者,加一等也。人之罪至死
而免,人之品至死而定。今将略尔罪而嘉乃忠,请
命于天子,谅为之恤,所以不没汝等者,良有在也。
吁嗟,巨浪茫茫,空山寂寂,皆汝等忠灵之所栖荡
也,望故乡以何日?即转劫而无期,苒苒游魂,何
不相结为厉,歼仇泄愤?在生之志,借死以伸,则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尔其勉之。不腆之奠,涕
与俱之。尚飨。”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广州府部·祠庙考》中,






记载东莞县有一座敕建忠愍祠,“天启七年,奉敕
建,为辽将死事阵策,在教场尾。”陈策不知怎样在
辽西牺牲,相信他是袁崇焕从故乡带去的子弟兵之
一。天启七年的冬天,袁崇焕已回东莞,这座忠愍
祠很可能是他向朝廷申请,由皇帝下敕建造,以纪
念他在关外殉国的旧部。
⑧清人所修的《明史·袁崇焕传》中说:“我大清举兵
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
始。”

当朝中得到清兵大举来攻的讯息时,百官惊惶之极。兵
部尚书王之光与廷臣商议,人人束手无策,以为这一次宁远
一定要失了,不知山海关是否能保得住。后来得到捷报,朝
野自然喜出望外,谢天谢地。
高第因不援宁远而免职,以王之臣代。袁崇焕升为右佥
都御史。那是正四品的官。
三月,复设辽东巡抚,由袁崇焕升任。但魏忠贤见他地
位重要了起来,开始对他提防,派了两名亲信太监刘应坤与
纪用去宁远监军。皇帝派特务监视部队长官,是历代政治腐
败时常常出现的情形。特务干预军事,后果一定极差,所以
袁崇焕上疏反对,但抗议无效,特务太监非来不可。朝廷为
了安抚他,加他一个兵部右侍郎(正三品,相当于国防部第
二副部长)的头衔,并赏银币,子孙世袭锦衣千户。






在这时候,袁崇焕与大将满桂之间,发生了激烈冲突,冲
突的原因在于另一个大将赵率教。

满桂和赵率教都是第一流的将领,但性格很不同。满桂
是蒙古人,非常的戆直,简直有些傻里傻气。赵率教却十分
的机灵精乖,相信他一定很会讨好上司,所以每一个辽东统
帅自袁应泰、王在晋、孙承宗、高第、以至袁崇焕,个个都
很喜欢他(在《碧血剑》小说里,当袁承志周岁时送金项圈
的就是他)。
满桂和他本来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当清兵大举来攻宁远
时,赵率教在前屯卫镇守,派了一名都司、四名守备带兵来
援。当时大敌压境,赵率教自己不来和上司及好朋友共赴患
难,所派的援兵又到得很迟,满桂大大不高兴,不许援兵进
城,后来因袁崇焕的命令才放他们进来。等到宁远解围,赵
率教想分功。满桂不许,又骂他为甚么自己不来救援,太没
有义气。两人为此大吵。大概满桂的态度十分粗鲁,蒙古三
字经骂之不已,说不定还想出拳打人,袁崇焕便袒护赵率教。
冲突转移到了袁、满二人之间,或许满桂对上司不够尊

敬,于是袁崇焕要求将满桂调走。
朝廷群臣都知道满桂打仗的本事,但将帅不和总是不对,
便依从了。可是经略王之臣极力认为满桂决不可去。朝廷召
还满桂的命令已颁下了,于是听了王之臣的主张,再命满桂
镇守山海关。袁崇焕坚决不接受。朝廷无法,只得将满桂调
回北京,保留左都督原官,派在国防机构办事。
这件事情显然是袁崇焕的蛮子脾气发作,冲动起来,作
出了违反理智的决定。由于王之臣袒护满桂,袁崇焕又去和






王之臣吵闹。朝廷怕王之臣与袁崇焕不断冲突,坏了大事,于
是将指挥权划分为二:关内的部队由辽东经略王之臣指挥,关
外部队则由辽东巡抚袁崇焕指挥。经略的官比巡抚大,但这
时袁崇焕已不属辽东经略管了。
袁崇焕毕竟是个光明磊落的大丈夫,冷静下来之后,知
道是自己的不对,于是上奏请再用满桂。朝廷当然批准,派
满桂兼统关内外兵马,赐尚方剑。王之臣和袁崇焕是文官,等
于现在的政委;满桂是武将,是部队司令。武将受文官指挥。
幸亏袁崇焕不坚持错误,否则二次宁远大战,就不能得
到满桂这样的大将来主持城防。
在这时候,袁崇焕上了一道奏章,提出守辽的基本战略,
这道奏章有很大的重要性。其中主张:一、用辽人守辽土;二、
屯田,以辽土养军队;三、以守为主,等待机会再出击。他
最担心的事,是立了功劳之后,敌人必定要使反间计,散播

谣言,而本国必定有人妒忌毁谤。
他深知明军的战斗力不如清军,野战不利,只有用己之
长,所以提出了战术的基本原则:“兵不利野战,只有凭坚城、
用大炮一策。”
所统带的部队无力打野战,作为主帅,自然深感棘手。但
训练一支善打野战的劲旅,非一朝一夕之功,那是无可奈何
的;而对于势所必至的朝臣忌功中伤,更是无可奈何,只有
盼望皇帝和大臣们能加以照顾了。
袁崇焕也不是一味的蛮干,有时也有他机灵的一面。他
对魏忠贤派去监视他的两名特务太监敷衍得很好。当年冬天,
他带同赵率教以及两名特务太监刘应坤、纪用,兴办防御工






事及屯田,渐渐又再收复了高第所放弃的土地。
他在奏章中将这两名太监的功劳吹嘘了一番,所以魏忠
贤和刘应坤、纪用三人都得到了封赏。刘、纪二人似乎也不
是坏太监,并没有对袁崇焕掣肘阻挠,后来宁锦大战,刘应
坤在宁远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