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后汉书-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莽军到城下者且十万,光武几不得出。'一一'既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而诸将贪惜财货,欲分留守之。光武曰:“今若破敌,珍徺万倍,'一二'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觽乃从。 
  注'一'说文曰:“募,广求之也。” 
  注'二'周礼曰:“析羽为旌,熊虎为旗。”辎,车名。释名曰:“辎,厕也。谓军粮什物杂厕载之。以其累重,故称辎重。”重音直用反。 
  注'三'王莽连率韩博上言:“有奇士,长一丈,大十围,自谓巨无霸,出于蓬莱东南,五城西北,*(诏)**'昭'*如海滨,轺车不能载,三马不能胜,卧则枕鼓,以铁箸食。”见前书。 
  注'四'郑玄注周礼云:“军壁曰垒。”崔瑗中垒校尉箴曰:“堂堂黄帝,设为垒壁。”尉者主垒壁之事。 
  注'五'“猛”或作“犷”。犷,猛我玻艄琶头础!
  注'六'聚名也。郦元水经注曰:“颍水东南经阳关聚,聚夹颍水相对。”在今洛州阳翟县西北。 
  注'七'孥,子也。 
  注'八'谓伯升围之未拔也。 
  注'九'骠骑大将军,武帝置,自霍去病始。佻音太尧反。 
  注'一0'王莽置五威将军,其衣服依五方之色,以威天下。李轶初起,犹假以为号。 
  注'一一'几音祈。 
  注'一二'徺,古“宝”字。 
  严尤说王邑曰:“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宛,亟进大兵,'一'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邑曰:“吾昔以虎牙将军围翟义,坐不生得,以见责让。'二' 
  今将百万之觽,遇城而不能下,何谓邪?”'三'遂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余丈,'四'瞰临城中,'五'旗帜蔽野,'六'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百里。 
  '七'或为地道,冲輣橦城。'六'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王凤等乞降,不许。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意气甚逸。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九' 
  注'一'亟,急也,音纪力反。 
  注'二'翟义字文仲,方进少子,为东郡太守。王莽居摄,义心恶之,乃立东平王云子信为天子,义自号柱天大将军,以诛莽。莽乃使孙建﹑王邑等将兵击义,破之。义亡,自杀,故坐不生得。坐音才卧反。见前书。 
  注'三'“遇”或为“过”。 
  注'四'云车即楼车,称云,言其高也,升之以望敌,犹墨子云“公输般为云梯之械”。 
  注'五'俯视曰瞰,音苦暂反。 
  注'六'广雅曰:“帜,幡也,音炽。” 
  注'七'说文曰:“钲,铙也,似铃。” 
  注'八'冲,橦车也。诗曰:“临冲闲闲。”许慎曰:“輣,楼车也。”輣音步耕反。 
  注'九'续汉志曰:“云如坏山,谓营头之星也。占曰:‘营头之所坠,其下覆军杀将,血流千里。’”厌音一叶反。 
  六月己卯,光武遂与营部俱进,自将步骑千余,前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级。'一'诸部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光武复进,寻﹑邑兵漤,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连胜,遂前。时伯升拔宛已三日,而光武尚未知,乃伪使持书报城中,云“宛下兵到”,而阳墯其书。寻、邑得之,不□。'二'诸将既经累捷,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三'寻﹑邑陈乱,乘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埶,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闲。'四'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五'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六'王邑﹑严尤﹑陈茂轻骑乘死人度水逃去。尽获其军实辎重,车甲珍宝,不可胜筭,举之连月不尽,或燔烧其余。 
  注'一'秦法,斩首一,赐爵一级,故因谓斩首为级。 
  注'二'□音许记反。 
  注'三'敢死谓果敢而死者。凡军事,中军将最尊,居中以坚锐自辅,故曰中坚也。 
  注'四'殪,仆也,音于计反。或作“噎”。 
  注'五'水经曰,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尧山,东南经昆阳城北,东入汝。滍音直理反。 
  注'六'数过于万,故以万为数。 
  光武因复徇下颍阳。'一'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二'司徒官属迎吊光武,光武难交私语,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臱,拜光武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注'一'县名,属颍川郡,故城在今许州。 
  注'二'父城,县,古应国也,属颍川郡,故城在今许州叶县东北。以伯升见害,心不自安,故谢。 
  九月庚戌,三辅豪桀共诛王莽,传首诣宛。'一' 
  注'一'三辅谓京兆﹑左冯翊﹑右扶风,共在长安中,分领诸县。淮南子曰:“智过百人谓之豪。”白虎通云:“贤万人曰杰。”时城中少年子弟张鱼等攻莽于渐台,商人杜吴杀莽,校尉公宾就斩莽首,将军申屠建等传莽首诣宛。 
  更始将北都洛阳,以光武行司隶校尉,使前整修宫府。'一'于是置僚属,作文移,'二'从事司察,一如旧章。'三'时三辅吏士东迎更始,见诸将过,皆冠帻,'四'而服妇人衣,诸于绣镼,'五'莫不笑之,或有畏而走者。'六'及见司隶僚属,皆欢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由是识者皆属心焉。 
  注'一'前书曰,司隶校尉本周官,武帝初置,持节,从中都官徒千二百人,督大奸猾。后罢其兵,察三辅﹑三河﹑弘农。秩*(比)*二千石。音义云:“以掌徒隶而巡察,故曰司隶。” 
  注'二'东观记曰“文书移与属县”也。 
  注'三'续汉书曰:“司隶置从事史十二人,秩皆百石,主督促文书,察举非法。” 
  注'四'汉官仪曰:“帻者,古之卑贱不冠者之所服也。”方言曰:“覆髻谓之帻,或谓之承露。” 
  注'五'前书音义曰:“诸于,大掖衣也,如妇人之筜衣。”字书无“镼”字,续汉书作“□”,*(并)*音其物反。杨雄方言曰:“襜褕,其短者,自关之西谓之□□。”郭璞注云:“俗名□掖。”据此,即是诸于上加绣□,如今之半臂也。 
  或“绣”下有“拥”字。 
  注'六'续汉志曰:“时知者见之,以为服之不中,身之灾也,乃奔入边郡避之。 
  是服妖也。其后更始遂为赤眉所杀。” 
  及更始至洛阳,乃遣光武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十月,持节北度河,'一'镇慰州郡。所到部县,辄见二千石﹑长吏﹑三老﹑官属,下至佐史,'二'考察黜陟,如州牧行部事。'三'辄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四'复汉官名。吏人喜悦,争持牛酒迎劳。 
  注'一'汉官仪曰:“太尉,秦官也,武帝更名大司马。”节,所以为信也,以竹为之,柄长八尺,以旄牛尾为其眊三重。冯衍与田邑书曰:“今以一节之任,建三军之威,岂特宠其八尺之竹,牦牛之尾哉!” 
  续汉志曰:“更始时,南方有童谣云:‘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后更始为赤眉所杀,是不谐也;光武由河北而兴,是得之也。” 
  注'二'二千百谓郡守也。长吏谓县令长及丞尉也。三老者,乡官也。高祖置。 
  前书曰:“举人年五十已上,有修行能帅觽者,置以为三老,每乡一人;择乡三老为县三老,与令长丞尉以事相教,复其傜戍。”续汉志曰“每刺史皆有从事史﹑假佐,每县各置诸*(事)*曹*'掾'*史”也。 
  注'三'汉初遣丞相史分刺州,武帝改置刺史,察州,秩六百石。成帝更名牧,秩二千石。汉官典仪曰“刺史行郡国,省察政教,黜陟能不,断理冤狱”也。 
  注'四'说文曰:“苛,小草也。”言政令繁细。礼记曰:“苛政猛于虎。” 
  进至邯郸,'一'故赵缪王子林'二'说光武曰:“赤眉今在河东,但决水灌之,百万之觽可使为鱼。”'三'光武不荅,去之真定。'四'林于是乃诈以卜者王郎为成帝子子舆,'五'十二月,立郎为天子,都邯郸,遂遣使者降下郡国。 
  注'一'县名,属赵国,今洺州县也。前书音义:“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城郭字皆从邑,因以名焉。” 
  注'二'缪王,景帝七代孙,名元。前书曰,元坐杀人,为大鸿胪所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