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短笛无腔-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向未知



  鲁迅《野草》中的过客永远走向未知,日将暮,他问老翁,前面是怎么一个所在,老翁答是坟,坟之后呢?不知道。但女孩说:不,不,不的,那里有许多野百合,野啬薇……
  我同意这样的观点:艺术创造不是追踪源头,而是探索未知。
  我曾经是,依然是过客。听老师的话,我临摹传统绘画,从未知到知之,一经知之,何苦重复古人的脚印。对西方未知,于是飘洋过海,探向西方,探索了几年,我所未知的其实别人早已知之,离去,回来探寻古今中外的未知,生命在未知中。
  六七十年代开始走荒径,过独木桥,用油画工具表达心底对自家山河的恋情,那种洋人和古人均未在画面中显示过的情,我必须不择手段揭示自己的这份隐私。依据构思、意境和视觉美感,我在现场写生中组建画面,我称之为边选矿边炼钢,竭力创造未知、未见过的作品。如此江湖生涯三十余年,陶醉在大自然中。其实,返国之初,我是想创作撼人的社会意义重大的悲剧色彩作品的,此路不通,逼上梁山转向风景。不久前我追忆当年曾构思而终未能分娩的作品,为此写了篇散文《死胎》,胎死腹中的母亲永远感到难言的沉重。
  当油画工具不能表达所思时,又求助于水墨,油画是我水墨画的基石,水墨是我油画的脉络,她们伴我终生,是我艺术整体的正、反面,或两个侧面。同样,色彩与黑白永远在我画面中相搏,相亲,经常此起彼伏,紧随着作者的喜怒哀乐。
  今天的中国人和外国人有距离,今天的中国人与古代的中国人距离更遥远。明天的中国人与明天的外国人距离将大大缩短,明天的中国人与古代的中国人距离更为遥远。在中、西之间,在古、今之间,我感到两面受敌,总须横站,横站生涯五十余年矣。传统这条长河不是顺流而下,而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达·芬奇到马蒂斯,不知经过了多少次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今天的西方现代艺术,早已是世界艺术的混血儿。
  博物馆的珍品是宝,文物是宝。我们尽力保护有价值的古建筑,但无法保存整个村镇,无法在古村镇中复活古人。为了保存古村镇作旅游点,村中居民结婚建了新房被强迫拆除,要求居民仿效古人生活,行吗?今人作画笔下追随古人之风不知将延续到哪个世纪。绝大部分的祖坟必将刨平,让位给新品种的庄稼。
  以上是我之所思,这思只能在自己的作品中探索,这探索永无终结,真是永无归宿的过客。走过的里程留下了脚印,今展出脚印,展出自六十年代至今的脚印,展出了一个人的心电图,根据心电图是否可测出未知,可贵的应在未知中。



文物与垃圾



  文物折射了历史、社会、思想的变迁、生活的隐秘……是可触摸到的消逝了的真实。人们依据文物再现前朝及远古的面貌。古猿人的头骨、恐龙的遗骸、鱼的化石,都成为稀世珍宝,因它们证实了宇宙发展的轨迹。如果这些头骨与化石之类遍地皆是,便不成其为文物,恐龙满地走,人类避之不及了。
  文物更多属人造之物,只不过是前人所造。缅怀祖先,恋念祖先之事事物物,珍视文物具有深层的感情因素。故宫、古民居、古桥梁,古人在建筑中用尽财力物力,更用尽心机。建筑不止实用,且力求美观,其原创时期便同时是造型艺术的起步。我们一向为项羽一把火烧掉阿房宫耿耿于怀,这个文盲土匪太可恶。近来考古发掘证实阿房宫并无焚烧迹象,且根本并未完成,我心里原谅了猛霸王。从希腊的柏得侬庙、罗马的斗兽场、巴黎的凡尔赛、世界各国的皇宫,到我国的长城、天坛及唐建佛光寺等等早已属被保卫的名胜,不在话下。如今最大问题是我国大量的民居,面临着拆与保的命运,争吵不休,无法解决。生平忙丹青,踏遍青山,我偏爱古树、老屋,她们确是非常之美。安居乐业,能乐业者必讲究安居,参观那些老屋大宅,门廊庭园,亭台楼阁,可了解房主的生活水平与享乐品位,但让今人居住,则照明、供暖、通风、防潮、防暑……均须彻底改造了。中国人、洋人、一批批的参观者均觉得古民居美,有情趣、稀罕,都赞赏那久远年代便创造了当时美好的生活。但参观后,所有的参观者便住到今天的宾馆酒店去了,谁也不愿留住在古宅里,古宅里的工作人员下班后也回家去了,古宅失去其宅的实用价值,已成为示众的巨大文物。联合国要选几处这样巨大的文物保护起来,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旅游收入大概可以满足需求。但大量老百姓的砖木住宅都朽了,要重建,重建就不能再建老样子,因那已不适应今天的生活,为了别人眼里的独特与猎奇,强迫老百姓就范,行吗?而新建民居如何立足当代,吸取西方和传统之优,这绝不是一个简单问题,这是科学与艺术的创造课题,我们呼吁专家,重视专家,这样的专家属国宝级。
  传统体现于感情,而非形式。
  中国人讲究光宗耀祖,要求子孙为祖上争光。同时,对身后声名与祖上的荣华同等重要,“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这种精神似乎比其他国家更鲜明突出。传统观念是家族观念的扩展,家族观念是传统观念的微缩,我估计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当居世界首位,家谱也许是我国的特产,数典忘祖被认为是罪大恶极。五四运动打开了封闭的门户,梳理了传统,展拓了传统,救救孩子!创造新文化是子孙唯一的前途。今天重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那多样性,当指今日创造出的多样性,祖上的多样性已进博物馆珍藏,陈列,用祖上的成品同国际上去比今天的多样性,岂非显示了子孙的没出息,因文物不是今人的创造。有人买了件铜器,铜绿斑斑,此公却将之擦得光亮如新,别人嗤笑他的愚昧,鲁迅感到他不过还原了文物的本来面目。文物本是现实什物,时间将之涂抹成模糊的“文物”,它也就身价百倍地在人间穿来穿去,被人买来卖去。
  在现实生活中,总是糟粕多于精华,有幸被保留下来的“文物”,必然更是糟粕多于精华,出身糟粕,长寿而成精华,文物之幸也。若传统之事物统统长存,后人便无立锥之地。淘汰节选,新陈代谢,维护着人类的文明的繁衍不息。当代之事,立足当代,重在创造新生,新生不一定从继承而来,因未来是未知。若一味强调立足传统,要在传统基础上求发展,则将永远困于传统的基础之大牢,能越狱而出者凤毛麟角。而传统的历次大转变,大发展,都近似后浪推翻前浪的革命风暴。
  文物除文史价值外,其实体往往是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品,玩文物,玩艺术,扩展了文物市场。进入市场,良莠不齐,真伪混杂,垃圾多多。不久前一次大规模的工艺品拍卖会,据报导几乎全军覆没,统统卖不掉,有人怨因缺乏大师,而实质问题是落后的审美观制品已日益被当代人唾弃。那些陈腔滥调的黄杨木雕、牙雕、石雕,老艺人们虽终身爱其手艺,感叹后继乏人,连自己的孙子也不肯继承了,若遇上低水平的洋人夸他们的作品,便赋予了他们心灵的慰藉与希望。
  豪富大宅中的砖、木雕饰以繁琐为美,堆砌为美,导游讲解一派胡言,夸夸其谈其中从情节故事到表现形式之精妙绝伦。民间,因其地处偏僻,闭塞,贫穷落后,但聪明的艺人用泥、木、竹、纸、麦杆等最简单的材料制成巧妙的什物和玩具,确是极生动的艺术创作。雅俗共赏。
  民间艺术的价值诞生于智慧。
  民间的处境不断变化,城乡区别减弱,民间的涵义日益淡化,固有的民间艺术的样式不能永葆原貌,智慧不断发展,民间艺术必然在创新中变异,呈现新貌。旧情浓浓,人们对旧形式的过分维护,其实是断了她们的新生前程。
  文物进入了时尚,于是,并无文物价值的“文物”,伪造的“文物”,文物垃圾充斥市场,看来尚无鉴别与控制真假文物的有力机构。上海市宣言要拆除城雕垃圾,我闻而喜,鼓掌。改革开放以来,无数蹩脚壁画和城雕占领了城乡,污染了景观,丑化了国家文化的面貌,拆!拆!拆!毁!毁!毁!



厌旧与怀旧



  喜新厌旧,人之常情。活人如活水,不断流向未知,一路风景异。
  天天居家过日子,厌了,于是想旅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