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化之源-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化类型及承继关系:周原与丰镐文化遗址是西周时期遗址,为青铜器时代文化,已经进入阶级社会。

  西周是个让人着迷的朝代,其都城和王陵经过半个世纪的考古追寻,依旧充满变数。从周原,到丰镐,再到洛邑,周朝的先人们历次迁都,考古学家们也在追寻着先人的足迹一路踏访而来。一路上,灿烂的西周文化让我们唏嘘不已,3000年前的文明就这样慢慢展现在我们眼前。

  考古发现过程

  根据《诗经》记载,泾渭之间土地肥美,周人的祖先,便在此间辗转迁徒,辟草莱,作畎亩,起宫室,攻城略地,成就大业。于是,像西方的考古学家捧着《荷马史诗》寻找特洛伊一样,我国学者按照《诗经》的记载,来到泾渭之间,寻找起周人的足迹。

  周原遗址考古发现过程

  1。

  周原地处陕西关中盆地西部的宝鸡一带,是周人的发祥地,遗留有大量大型宫殿、宗庙遗址及众多王室、贵族的祖茔。由于西周末年政治经济中心东迁,众多王室、贵族为避战乱,多将青铜礼器埋入地下,因而在周原一带形成了大规模的青铜器窖藏群,世人便给了它一个好听的称誉:青铜器之乡。

  早在西汉时期,生活在周原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就发现了埋藏在地下的西周铜器,到了清代,不少有名的铜器,例如大丰簋、大小孟鼎等都在周原相继出土。但缺乏连贯、详细的记载,失群的青铜器比比皆是。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在周原遗址的任家村,一个叫任致远的农民在村南的土壕里挖出了一个青铜器窖藏,出土青铜器达120多件,著名的毛公鼎、大小克鼎和卫鼎等均出土于此。扶风县任家村地处古周原的中心地区,地上地下文物遗存特别丰富。千百年来,村民们在生产劳动中常常会挖出宝物来,在这一带广为流传着挖宝、藏宝的许多故事,任致远的发现便成了铁证。

  1940年,任致远的孙子挖出了各类宝贝多达170多件,再次引起轰动。由于文物商贩、土匪多次来村侵扰,致使宝物下落不明。曾有考古工作者试图寻找这些宝物的下落,但在与村民谈到宝物的相关故事时村民们滔滔不绝,一提到藏宝及下落时,村民们便回避或说不清楚了。

  周原地区的盗掘、私藏、买卖之风的盛行,引起了陕西省文管会的重视,从1949年正式开始,文物主管部门开始了对周原遗址的调查和发掘。

  1957年岐山董家村出土一窑青铜器共37件,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西周中期有关征伐、租田、诉讼等事。1974年在扶风县黄堆云塘村又发现一批青铜器,征集到七件青铜器,其中的师魏鼎腹内铭文19行,每行19字,铭文内容肯定了是共王八年的器物。

  1975年在岐山县董家村又发现一处青铜器窖藏,清理出铜器37件,制作时代从周穆王到宣王时期。其中有30件铸有铭文,铭文记载着西周中晚期以物换田、土地交换、林场易主、诉讼判决、赏赐判决、赏赐策命等重要事件,反映了西周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土地制度、阶级关系等多方面情况,其中出土的碳叵铭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篇诉讼判决书,是研究西周法制史的重要资料。

  对周原遗址第一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是在1976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考古单位联合组成的周原考古队,对周原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经过两年时间,召陈村和凤雏村旁边两处大型建筑基地基址被发掘,这组建筑基址随后经过测定,大约是在3100年前建造的,属于周人的宗庙建筑。在岐山县发现了凤雏西周宫室建筑基址并出土甲骨21050片,其中有字卜甲293片,共900余字;在扶风县一次出土青铜重器103件,成为当时轰动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

  周原文物出土的消息,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纷至沓来对周原进行学术考察和研究,专家们逐步把目标锁定在歧山北麓以扶风县法门寺为中心的数十平方公里的区域。他们把这一代遗存比较集中的地方称为周原遗址。他们认为这一带应该具有很大程度作为都邑的可能性。这以后的几十年里,对周原遗址的发掘一直没有间断。

  1999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联合组成了周原考古队,对周原遗址再次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2003年1月19日,在周原保护区范围内的眉县杨家村,5位农民在村北坡取土时发现了青铜器窖藏,他们立即报告文物部门并妥善保护现场。经文物部门发掘清理,共出土青铜器27件且均有铭文,铭文总字数达4048字,内容涉及西周11代12王,并记载了单氏家族8代与其对应关系。同年,周原考古队在扶风县李家村发掘一处西周铸铜作坊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陶范,其年代跨越了整个西周时期,对西周历史文化及铸铜工艺研究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003年是收获颇丰的一年,轰动考古界的周公庙遗址也在这一年被发现。周公庙是周原的一部分,位于今岐山县城西北7。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总面积61万多平方米。2003年12月,北京大学副教授徐天进在周公庙附近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时,发现了两片有刻辞的西周卜甲,共有文字55字。这个重大发现立即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在国家文物局的直接指导下,陕西省文物考古所和北京大学联合组成了周公庙考古队,对这一带进行考古调查、钻探和抢救性发掘,第二年5月7日下午,周公庙考古队成员、北京大学副教授雷兴山在周公庙东边一座山梁上考查时,发现了具有4条墓道的西周墓。经过大规模勘探,钻探出大型墓葬19座,这座墓地成为目前所知周代的最高等级的大型墓地。

  在这处新发现的大型墓地外围,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大型西周夯土城墙,总长达1500余米,分布在墓地的东、北、西三面,个别地方发现城墙的残存部分高出原地面2米多。

  周公庙遗址是周人发祥地周原的一部分,大型墓地的发现将为寻找和确认西周王陵、西周都城等提供重要的考古资料。迄今发现的诸多迹象表明,周公庙遗址很可能是周公的采邑。就其多处发现甲骨而言,很可能成为“西周的殷墟”,对研究中华文明史、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等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周公庙遗址大型墓葬群尚未正式发掘。目前考古调查和钻探才进行了已知面积的三分之一,随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将会有更多、更重要的发现面世。

  丰镐遗址考古发现过程

  2。

  丰镐是继周王朝在周原的都城岐邑以后所建的都城,位于陕西省长安县内,它从公元前十一世纪的武王灭殷开始,直到平王东迁洛邑,其间三百多年,它一直是西周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从上世纪30年开始中国考古人就从理论论证和实地考察两方面开始了寻找先周都邑的漫长探索。1933年,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率先对丰镐遗址进行了调查。

  解放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陕西省的考古部门对沣河两岸进行了多次的调查和发掘。1957年,在张家坡发现殉葬车马坑10多座,清理了4座,其中保存较完整的一座为长方形,长5。6米,宽3。4米,深约2米,内有并列的二车六马和一个殉葬的奴隶。其中有驾四马作战用的戌车,和驾二马乘坐用的轺车。戌车驾马全部以青铜为饰,轺车驾马大部用海贝填饰,工艺考究,造型精美。车系木质,有木辕一根,马驾两旁,称为独辕马车。从发掘出来的车马及装饰品来看,说明三千年前的金属工、木工、皮革等手工业已相当发达。遗址中还发现有许多窖藏,出土器具100余件,其铭文记载了周王朝的一些史实。1961年在沣西马王村清理了一座青铜器窖藏,共出了53件青铜器,其中有铭文的32件。

  从1977年到1984年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队在陕西省长安县客省庄发掘了四处夯土建筑基址,还在其周围探出了十处夯土基址,其中一处夯土基址最大,它比在周原发掘的凤雏甲组基址和召陈三号建筑基址面积还要大,总面积达182698平方米。此外,在四号基址附近还发现排水设施。

  1983…1984年间,考古队在镐京遗址内的官庄村、斗门镇、下泉村砖厂及花楼子发现西周建筑基址10余处,其中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