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化之源-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去,我国发现的属于猿人阶段的人类化石,有云南的元谋人、陕西的蓝田人、河北的北京人、湖北的郧西人和郧县人、安徽的和县人、辽宁的庙后山人、山东的沂源人等。这些人类化石多是头盖骨、下颌骨和零星的牙齿、锁骨、月骨和残缺的肱骨、股骨和胫骨。像金牛山猿人化石这样丰富完整是没有的,采用铀系法测定,金牛山人骨出土堆积物的年龄为21…30万年,在晚期北京猿人的时限范围内。

  金牛山猿人化石的发现与发掘,是中国考古学上重要成果,它除材料丰富外,最大的特点是保存较完整。它的发现,不仅对研究猿人的体质特征是极为珍贵的资料,还可以了解当时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对研究早期人类历史有重大意义。同时,在人类学上对研究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转变也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金牛山遗址出土文物

  金牛山出土的人类化石十分珍贵,包括一个中年男性颇为完整的头骨和椎骨、肋骨、尺骨、髋骨等在内54件骨人类化石。这些重要标本,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十分珍奇的发现。其中头骨部分是目前世界上保存下来的同时代最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金牛山猿人头骨化石的形态明显比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头骨为进步,化石颅骨厚度比大荔人薄得多,比大荔人更进步些。采用铀系法测定人骨出土堆积物的年龄为21…30万年,在晚期北京猿人的时限范围内。

  贾兰坡教授把这种原始与进步类型交叉存在的现象,称之为“演化上的重叠现象”。即进步的金牛山人已经出现,晚期北京猿人成了遗老遗少。

  猿人怎样向智人过渡,由于过去发现的材料太少,知道的还不清楚,因此,在人类演化的关键问题上还是一个空白。金牛山猿人可能处于这个转变时期,对金牛山猿人化石的深入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直立人向智人过渡的具体情况,从而填补并连接上人类学这一发展系列上的重要缺环。

  另外,在金牛山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同时出土的还有肿骨鹿、剑齿虎、变种狼等哺乳动物化石和爬行类、鸟类化石87种近千件,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古环境及地质的变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金牛山遗址现状

  长期以来,世界范围内属于猿人阶段的人类化石十分稀少,尤其是体骨化石更为罕见。人们对猿人体骨特征的研究只能在极少的材料基础上想象推测。而在金牛山古人类遗址中发现的金牛山古人类化石,有头骨、椎骨、尺骨、掌骨、指骨五十余件。对研究当时手足结构、灵活程度和行走步态,提供了珍贵材料,同时对研究直立人和早期智人之间的过渡有重要意义。

  1979年金牛山古人类遗址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营口市政府为了保护金牛山遗址,在遗址范围内大规模修建了保护性围墙。并与1992年组织建立了金牛山遗址陈列馆等6项工程。

  1991年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所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对金牛山发掘地洞穴的洞顶和洞壁进行了加固和初步复原。2001年,金牛山遗址的发现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发现之一。

  目前,金牛山古人类遗址陈列馆已经建成,陈列馆内展示当时发扬出土的部分人体骨骼化石和当时的生存环境及生活场景。

  2004年11月,辽宁省加大了古生物化石的保护,《辽宁省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管理条例》正式出台,条例明确规定,对省级化石资源保护区采掘化石或者在省级化石资源保护区外采掘重点保护化石的,必须向省国土资源部门提交采掘方案,并由省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化石专家进行评审,经省国土资源部门审核认定后,方可采掘化石。这项法规的出台,使金牛山遗址的保护有法可依,逐步完善。   


唯美时尚的洞居人——山顶洞人文化遗址

  遗址名称:山顶洞人文化遗址

  发掘地点: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北京猿人洞上的山顶洞内

  发现及发掘时间:发现于1930年,1933…1934年由斐文中主持发掘。

  距今历史:约18000年

  考古地位:是人类发展史上“新人阶段”的代表者,对于研究北京猿人也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类型及承继关系: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为晚期智人的主要代表,处于猿人向人类演变的最后一个阶段。

  大约在30万年前后不久,龙骨山失去了往日的喧闹,因为古老的北京人已经离开了这里。于是龙骨山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休眠”的状态,这种“休眠”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大约3万年前。一批相貌、身材与现代人没有太大差别、可以说是已经“现代化”的早期人类来到这里,他们在这里安营扎寨,繁衍生息,创造了繁盛的史前文化,他们就是著名的山顶洞人。

  考古发现过程

  山顶洞人到达龙骨山的时候,“北京人之家”的巨大山洞几乎完全坍塌,幽深的洞室几乎被碎石和泥沙填满了。幸好靠近山顶的地方还存留一个洞穴,山顶洞人就在这里安了家。

  1930年的一天,为了查明周口店遗址的南部边界,裴文中和其他考古人员一起清理山顶的浮土。在清理遗址发掘区的西南角时,一个被浮土掩盖着的小洞口出现在了他们眼前。这个小洞口面朝北,里面充满了灰色的胶结物。在堆积的胶结物中,混杂着大量化石。

  考古人员对这些化石整理后发现,一个比北京猿人进化程度更高的新人种曾在这里生活过,距今只有18000年的人类寄居地——山顶洞就这样被发现了。周口店的考古又一次震惊了世界。

  为了进一步了解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关系,1933…1934年,考古队集中力量对山顶洞进行了开掘。山顶洞文化的底层直接堆积在“北京人”遗址的文化层上。今天的山顶洞洞口并不是当年山顶洞人出入的地方,而是挖掘山洞时为方便运土而人工炸出来的洞口。

  山顶洞的洞口高4米,南北宽8米,共由四部分组成: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上室在洞穴的东半部,南北宽约8米,东西长约14米。在上室文化层中发现有婴儿头骨碎片、骨针、装饰品和少量石器。在地面的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说明上室是山顶洞人的“居住室”。

  通过洞穴中的灰烬遗迹,专家们得出结论,山顶洞人已经可以人工取火。从保存火种到人工取火,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恩格斯认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山顶洞人取火技术的发明和使用,将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洞东面的壁墙向西延伸,洞穴慢慢变窄,同时向下凹陷,形成一个深约8米的大坑,这就是被称为“下室”的地方。在这里发现老年男性、中年女性和青年女性头骨各一具,在老年头骨的左侧发现穿孔的介壳,穿孔的狐狸犬齿,在骨盆和股骨周围找到赤铁矿粉和赤铁矿石。这些发现表明下室是一处公共墓地,也是至今所知国内这个时代唯一的墓葬遗存。

  考古工作者发现,山顶洞人遗骨排列基本整齐,周围撒有赤铁矿粉末,但这些遗骨发现有轻微破坏。但破坏程度并不是很严重,因为遗骨基本保持原来的连结状态。

  下窨在下室深处,是一条南北长3米、东西宽约1米的裂隙。发现了许多完整的动物骨架。

  人们在山顶洞中还发掘出了大批异常完整的哺乳动物遗骸,其中数量较多的是各种年龄的虎的化石。学者们推测,人类占据这个洞穴的时间不长,而老虎才可能是这个洞穴长期的主人。

  通过发掘,共获得完整的头骨3个,头骨碎片、下颌骨、体骨和一些零星的牙齿。经过对这些化石的综合研究,确认这些化石分别属于8个男女老少不同的个体。由头骨缝的愈合程度和牙齿的生长情况看,其中5个是成年人,包括男女壮年和超过60岁的老人。

  从头骨和其他骨化石看,山顶洞人跟现代人在体质上已没有大的区别。山顶洞人及其文化的发现,不仅使人类发展史上的“新人阶段”在中国有了代表者,而且对于对比研究代表直立人阶段的北京猿人,也具有直接的、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目前,对山顶洞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