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7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秦本土贵族集团之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仇怨,双方一旦动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死不休,结果关东贵族集团借助始皇帝和二世皇帝的强大皇权,把大秦本土贵族几乎屠戮一净,这直接造成帝国守护力量的灭绝,最终让刘邦带着一群衣衫褴褛的贫贱之民兵不血刃地冲进关中,攻占了咸阳,推翻了大秦。

谁是大秦的守护者?谁对大秦忠心耿耿?唯有大秦人。

指望关东人守护大秦,指望亡国之士忠诚大秦,简直就是笑话。这个时代的士人信奉利益至上,尊尚“良禽择木而栖”的生存之术,利益凌驾于忠诚之上,忠诚在他们的心里狗屁不值。

始皇帝因为法治,因为中央集权,因为强国富国的梦想而信任那些来自关东的法家大臣,他们有共同的政治理念,有共同的理想,志同道合,所有走到了一起。统一后,因为政治经济文化都面临统一的迫切局面,始皇帝更需要关东人,需要更多的关东人。但无论是大秦王国的权力和财富,还是大秦帝国的权力和财富,其总量只有那么多,始皇帝因为王国强大的需要和帝国统一的需要,不得不给予关东人更多的权力和财富,由此损害了大秦本土贵族的利益。

这就是两大贵族集团的矛盾根源,从商鞅开始,直到关东博士入朝议政,这种矛盾就一直存在,两大贵族就一直在厮杀,而到大秦统一中土后,这种矛盾来了个总爆发,最终成为帝国崩溃的原因之一。

始皇帝有没有做错?没有,他压制和打击大秦本土贵族,扶植和任用关东贵族,竭尽全力维持帝国的生存和发展,他没有做错。

帝国的崩溃给了后世历代王朝无数的警示,也给了宝鼎很多深刻的认识。宝鼎不知道自己的做法对不对,但他坚信一点,大秦人是帝国的基础,大秦人绝对忠诚于帝国,这就足够了,即便这条路最终也以失败而结束,但最起码不至于让帝国只有短短十五年的寿命。

宝鼎曾对始皇帝说,该出手的时候就出手。可惜始皇帝没有理解,他把出手的对象定为大秦本土贵族,谁知宝鼎的想法截然相反,宝鼎要拔剑相向的是关东贵族集团。

=

郎中令méng嘉没有出面拜会宝鼎,而是让méng武之子méng毅找了个借口去了一趟蓼园。

méng毅回来后神sè沉重。

“武烈王有何建议?”méng嘉把méng毅带进书房,迫不及待地问道。

“武烈王说,méng氏以军功而获得今日地位,理应进入北伐战场继续建功。”

méng嘉神sè微凛,思考了片刻后,问道,“你怎么想?”

méng毅迟疑不语。

méng氏来自齐国,méng武也是灭齐的主要功臣,其后更是辅佐太子镇戍山东,méng氏的很多部属因此成为山东各地郡县的官长,在山东建立了自己的地方势力。灭齐的主要力量是武烈王的北疆军,但武烈王根本无意控制山东,送了méng氏一个天大的人情。其后虽然有齐王公子骧领封国,冯鸷镇戍临淄,méng武调离,但méng氏一系的老将军张唐代替méng武镇戍山东,依旧牢牢掌控了山东之地。

山东有宗室齐王,有冯氏力量,méng氏即便控制了山东,但无法做到绝对控制,于是méng氏便想乘着这次机会,把自己在两淮的势力进行扩张,继而把山东和淮北两地的地方势力连到一起,但现在朝堂各方势力都盯着这块“大féiròu”,méng氏若想达成心愿,需要武烈王的鼎力相助。

武烈王屡次拯救méng氏于危难之时,并把山东的控制权拱手相让,虽然méng氏在政治上也给予了一定的回报,但远远不够,所以这一次méng氏即便有机会,却不好厚颜相求。méng嘉仔细考虑后,还是舍弃不下,让méng毅先行试探。

“武烈王拒绝了。”méng毅说道,“在我看来,他不仅要阻止我们进入两淮,似乎还想让我们离开山东。”说到这里méng毅面lù不安之sè,“叔父,假如武烈王拔剑砍向我们méng氏……”

méng嘉摇摇手,打断了méng毅的话,“你可曾提到冯氏?”

méng毅脸上的不安之sè更浓,“武烈王盛赞了治粟内史冯去疾,说他主掌大秦财政这几年,为统一大业建下了显赫功勋。还提到了武信侯冯毋择,说他为大秦征伐四方,功勋彪炳。还说冯氏人才辈出,mén生子弟遍及天下,为大秦吞六国并四海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曾提到其他?”méng嘉追问道,“比如冯氏的根基之地上党,比如冯氏在中原、山东和两淮的扩张?”

méng毅摇摇头,“叔父,冯劫是武烈王的师傅,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武烈王一旦拔剑,眼里只有敌人,哪里还有师傅。”méng嘉叹了口气,“马上给你父亲写信,请他想方设法找个找个借口,尽快返京。”

“返京?”méng毅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脱口问道,“北伐迫在眉睫,如何返京?”

“若想避开武烈王的剑,只有反对北伐。”méng嘉说道,“这一次méng氏如果不给武烈王以回报,难免要和武烈王爆发冲突,后果堪忧。”



始皇帝下令,考虑到北伐的重要xìng,调两淮镇戍官长司马尚、江东镇戍官长司马断、江南守相章邯和江南镇戍官长荆轲到北疆统军。

四位镇戍官长同时调离,这在咸阳引起了震动,各种议论满天飞。这四位镇戍军统率都是武烈王公子宝鼎的旧部,始皇帝将他们同时调至北疆,其中压制武烈王的意思不言而喻。

下令调离的同时,按常规应该宣布继任者,但中枢大臣们在继任者的人选上陷入争论和僵持,导致始皇帝迟迟没有宣布。

这也给文武百官们带来各种猜测。这四位继任者的人选肯定有一番jī烈角逐,但肯定没有最大嬴家,始皇帝和咸阳宫也没有优势,也就是说,中央想利用这次机会掌控更多地方郡县的目的难以达到。

中枢议事上,最先确定的就是由舞阳侯杨端和镇戍江南。这是始皇帝和武烈王都非常中意的人选,再加上隗状和公子腾等宗室大臣的支持,其他势力难以染指。

在岭南镇戍的人选上,武烈王考虑再三,还说决定争一争。假如帝国陷入内luàn,岭南极有可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所以他还是倾向于安排一位本土老秦将领。

始皇帝不愿意把镇戍重任jiāo给熊氏外戚,担心他们拥兵自重割据自立,但急切间难以寻找到一位熟悉南疆又愿意远镇蛮荒的合适人选,最终始皇帝被宝鼎说服,任命王陵的儿子王嵩镇戍岭南。王嵩现在镇戍闽中,正好就近任职。

江东的镇戍肯定由老秦人承担,其他势力即便过去了也无法立足。司马断来自夏阳司马氏,出自老秦豪mén,所以他虽然是武烈王的部属,但就凭司马氏在秦军将领中的显赫地位,一样在江东轻松立足。

司马断走了,王绾就举荐麃浚。麃浚是麃公之子,也是一员悍将,但此子继承了老秦人的嗜杀习xìng,喜欢屠杀。进攻闽越、东越的时候,他就大开杀戒,把蛮夷之族杀得血流成河。

中枢大臣们一致反对。虽然我的手升不进去,但也绝不让你轻松获利。最后还是在武烈王的坚决支持下,麃浚才得以镇戍江东。

两淮成为争夺的焦点。

谁都想控制两淮,老秦人肯定要争,关东人势在必得,楚系虽然希望渺茫,但也要从中chā上一tuǐ,把水搅浑。

始皇帝和内廷有心拿下两淮,但这样局势更húnluàn,反而容易出现意外,于是转而支持关东系。关东系中的méng氏、冯氏都要争夺两淮,这样明显不利,老秦人那边有武烈王的支持,楚系拿到了江南,理所当然会帮助武烈王,一旦三方联手,两淮极有可能再次落入老秦人的手中。

两淮过于重要,镇戍非要德高望重之辈。最早镇戍两淮的就是王翦,其后是麃公,再接下来继任的就是司马尚,按这个级别来选择的话,有资格镇戍两淮的也就是王贲、冯毋择等人,李信的资历都差了不少。

老秦人举荐王贲,这个人选太强大了,关东系抵挡不住。méng氏和冯氏随即在始皇帝的建议下,决定各退一步,由老将张唐出镇两淮,冯毋择代替张唐镇戍山东。

张唐的资历太老了,和王翦、麃公都是同一时期的老将,更重要的是,他是老秦人,之所以被归属到关东系,是因为他长年追随méng骜征战,和méng氏是生死之jiāo。张唐的特殊地位和身份可以赢得始皇帝、宗室、关东系和老秦人的共同支持。这样一位老将出镇两淮,老秦人只有让步。

冯氏的本意是控制两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