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涉外事件秘闻-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家大使王任叔被窃照后的悲惨人生(6)



  然而,王任叔由于小节不慎,却在那些年被康生等人看成是大逆不道;王的一篇小论,又被康生定为“人性论”的反动文章。结论一下,没有异议。于是王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被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批斗对象,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孰不知,康生一向不尊重人才,藐视文人,而且还有无情打击有志之士的怪癖。可以这么说,在康生的淫威下,死于一文者,死于一论者,何止王任叔一人。更为令人恐怖的是,康生在整人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可以独断专行的、一竿子插到底、立马兑现、别人难以干涉的整人手段。
  当康生发现有什么一文之错、一句不慎,或错画一笔画的时候,他就随意地大笔一挥,就将作者变成政治敌人,不是罢官,就是下放劳改,不容作者有任何争辩。
  文人王任叔被下放,实际上是被塞在无法曝光的角落里,任其自消自灭。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战国”时期,列国诸侯为了治国,都曾大力推崇和爱护知识分子,而且还出现过以知识、以道为先的时代。孔子的《论语》中也有论述,他指出:“君子谋道不谋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无视知识这种倒行逆施的做法,与党的伟大事业和重大胜利相比,微不足道,但它毕竟是一个历史大倒退。
  一个外交官出门在外,特别是在一个陌生的国家里,任何酸甜苦辣都会碰上。
  这些为国为民出使国外的群体,都做好了承受一切的思想准备,而且把个人的安危早已置之度外。像王任叔这样被人家算计的事情,何止是一起两起。
  王任叔的遭遇,是一件由于举止不当、被坏人窃照造成的悲剧。然而在我们外交队伍里,有一位大使(下称外交官)十分注意自己的仪表和举止,却也被人偷偷拍了照。其实,被窃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该外交官尚不知在被窃照的时候,有一位东方舞女郎站在他的背后。
  该外交官被窃照的第二天,在伊朗的大报纸上刊登了这张照片,并附有奇文说,中国外交官在欣赏肚皮舞(即东方舞)。
  该照片上是,我外交官坐在一家餐厅的餐桌上用餐,背后有一位穿着单薄的东方舞演员,在作扭摆屁股的舞姿。而在这篇介绍照片的奇文中,作者则大肆渲染写道,中国外交官在享受这种用餐的乐趣。
  这一奇文和照片明明是有意对我外交官进行丑化和诽谤,用心很坏。
  这位外交官当时很紧张,他回国后,立即向有关部门作了解释,他说:他回国途经伊朗,住在希尔顿旅馆。这天,他到餐厅去吃饭,正巧碰上在餐厅有东方舞表演,他也没在意。当他发现东方舞演员跳到他背后时,他感到很尴尬、很紧张。多年来,他在国外从没经历过这类事情,不知应如何应付,是躲、还是藏,当时自己已六神无主了。其实,事到临头,任何防范,都已无济于事,任何抗拒,也显得太粗暴、太无礼。就这样,他被一个东方记者拍了照。
  我很同情这位外交官的窝囊遭遇。关于东方舞,根据我自己的经历,愿多写上几句。
  东方舞俗称肚皮舞。这是伊斯兰教国家比较普遍的民间舞蹈。当然也有专业性的、比较高档的东方舞,舞姿难度大些,但基本动作都差不多。
  通常的东方舞是,舞蹈女演员身穿薄薄的民族服装,露着一段肚皮,跳起舞来,按着民族音乐,主要是手鼓的节奏,全身大摆动,时而动腰,时而动背,时而抖腿,舞动起来,如同山脉起伏,又同波浪翻滚,既绚丽多彩、婀娜多姿,又有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都不断地流露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特色。
  应该说,在许多国家中,东方舞被看成是代表他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因此,这些国家有些生活比较富裕的人,每逢节假、喜庆的日子、以及嫁娶等美好的日子,都要专门请高水平的演员来跳东方舞助兴。特别是在婚礼上的东方舞,更是光彩夺目。当东方舞跳得起劲的时候,宾客也都会按捺不住自己的激情,便自动走下舞池,跟着手鼓音乐节奏,翩翩起舞。
  有的国家在大饭店的餐厅里和豪华的旅游船上,都安排有东方舞的表演节目,而且还有人为了赚钱,专为宾客和东方舞演员在表演时拍合影照片。
  还有的国家在国宾下榻的宾馆也安排一场东方舞,以示对贵宾的友好和欢迎。如果来宾对这种欢迎方式表示满意,主人会很高兴,否则主人会很难为情。
  因此,外交官和东方舞演员被拍照一事,本应该说是件十分清楚的平常事,被坏人歪曲也不必大惊小怪。
  外交部几位副部长都对外交官被窃照这件事,不以为然,都没重视,大家传阅后,谁也没有兴趣去查问,既没上报,也不下达。
  但是,此事毕竟在国外被登了报,还被人横加歪曲了一番。因而,在外交部为这位外交官担心的人,也不在少数,担心再出现一个王任叔式的悲剧。
  事情经过了一个很长的时间,我们谁也没听说有人再来纠缠此事。有可能这件事理解的人比较多,同情的人比较多,就是有人说三道四,在外交部也没有市场。更重要的是,此事没被康生发现,没被坏人利用。




风云特使王炳南蒙“特嫌”之冤妻亡子散


  在本文中,仅介绍“文革”前夕,在外交队伍里出现的两起有“里通外国”之嫌的冤案。  一起是,有口难辩的新闻官;一起是,甩不掉特嫌帽子的王炳南。


风云特使王炳南蒙特嫌之冤妻亡子散(1)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外交人员在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围攻、封锁、诱惑以及策反的压力下,日子很不好过。我们在国际上不仅处处坐冷板凳,而且还要被人家骂得头破血流。
  其实,对这种来自外部的谩骂和冲击,我们并不在乎,也不感到意外。
  我们在这种外部压力下,大不了憋足了劲,埋头苦干,竭力开展活动,设法变被动为主动,以改变我们的不利局面。
  然而,使我们在乎的、又深感意外是,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来自内部的康生、谢富治极左势力的冲击。
  这种极左的冲击对我外交工作的干扰是极大的、也是极为残酷的,而且还是无法抗拒、无法抵御的。
  这种极左冲击,不管它是如何不可思议,不管它是如何蛮不讲理,我们只能逆来顺受。致使不少外交界中的有志之士,蒙受不白之冤。
  这些外交界中的有志之士,有的已经作古,有的仍然还活在人间。不管他们是死是活,我们尚在的知情人,都应该千方百计地帮着还他们一个公道,还他们一个清白,让这段不公正的历史,正本清源,让受极左陷害的人,得以昭雪,让九泉下的冤魂,得以告慰。
  在本文中,仅介绍“文革”前夕,在外交队伍里出现的两起有“里通外国”之嫌的冤案。
  一起是,有口难辩的新闻官;
  一起是,甩不掉特嫌帽子的王炳南。
  有口难辩的新闻官一事,是主管外交部新闻司的部长助理龚澎生前对我讲的:
  一个假日的中午,我们一位新闻官错过了食堂的吃饭时间,便信步走出外交部,想找个饭馆吃饭。他走出外交部街西口,往南除了大华电影院北侧有个卖早点、豆浆的小铺外,在路东就没有个吃饭的地方。他只好走过马路,到对面的“青海餐厅”去,吃顿可口的饭菜,也算是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了。
  新闻官走进餐厅,刚刚坐下,头也没抬,正准备点菜,突然一位苏联记者走过来,很有礼貌地向新闻官打招呼,并用俄语对新闻官说:“你好!同志,非常高兴在这里和你相遇。”新闻官起身和该记者握手致意,并表示也很高兴和俄罗斯朋友相遇。该苏联记者接着说:“你看,我们来了四位记者在这用餐。”新闻官随着该记者所指,抬头一看,还有三位苏联记者坐在里面餐桌上,一看便知,那三位也都是在工作中相识的老记者。
  就在那一刹那,里面的三个苏联记者立即一同举起了三只手,向新闻官打招呼,如同久逢老友,表现得极为热情、极为友好。
  新闻官也只好举手点头以礼相待。这时,站在新闻官旁边的这位苏联记者说:“都是相识的朋友,久未相遇,何不坐在一起共进午餐,大家喝上一杯,聊聊天,岂不是一件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