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武安天下-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式,相信在下一次对阵,自己定会更有把握。

看着曹操毫不在乎的样子,武安国也不由得暗自敬佩。在如今这个时候的曹操,麾下的文臣武将并不多,但却已经显得如此不凡,不愧是能成为一带枭雄霸主的英雄人物。

不过,武安国随即想到,假设曹操往后的命运也和原史一样,那倒也真不怕,想想看,典韦,许褚等猛将,荀氏叔侄如果真如历史一般加入曹操的阵营,那曹操的实力可就呈几何倍数地增加了。不过嘛,如今历史依然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未来曹操还有没有这个福气,就不好说了。

两人再次闲聊了几句,曹操见基本已经了解到了武安国的立场,也就不再多留,起身告辞回去了。而武安国待曹操离开后,也立刻派人找来玩儿,开始研究今晚深夜孔融撤离的相关事宜。

而另一方面,满怀怨气的袁绍回到营中,再次向他的谋士田丰请教策略。田丰倒是没有对曹操的越权统兵有任何不满,反而安慰袁绍不必太过介怀,只需要按原定计划,让诸侯与董卓自相残杀,好为自家在河北的发展争取时间便可。而袁绍也听取了田丰的建议,

当天深夜,在武安国的精心安排下,还在昏迷之中的孔融在陈宫和太史慈等人的保护下,率领五千兵马悄悄地离开了营地。为了便面路上再出什么意外,武安国还特命王二派了半数以上的秘营兄弟沿途跟随,随时回报最新情况。

第二天一早,袁绍再次派人来让孔融前去一同商议战事,武安国则对来人说孔融得了病,正在休养,自己随后就到,那小兵自然也认得武安国这位‘神将’,见他对自己如此客气,也是倍感受宠若惊,连连感谢了武安国几下,这才离去了。

“之前曹将军领兵有方,令我军得以大破董贼,因此吾意让曹将军继续统领全军,以抗击董贼。不知诸位意下如何?”昨天想了很久,袁绍也终于明白自己此时的主要目的并非是在此争功,而是为自己依然留在河北的大部分将士争取宝贵的时间,因此今天他不但不再对曹操统兵有何不满,反而极力推荐让曹操继续担任统兵之人。

看见这一幕,众诸侯虽然虽然很讶异于袁绍的态度,不过鉴于之前曹操表现出来的能力,因此到也没有多大反对意见。当然,全场只有一位此刻正在内心暗暗叫造,那就是武安国。如果战事真的继续下去,那么孔融的离去势必就会被各路诸侯发现,倒是自己可就真是把自己老大的名声彻底败坏了。这让武安国如何能不急?

“袁盟主,某等兵马连日征战,如今已是所剩无几,因此吾已准备退回上党,还望盟主和各位见谅。”还好,就在武安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时候,上党太守张杨终于站出来说出了撤退的提议。

其实张杨也不想第一个开口提及此事,但如今他的兵马只剩下两千余人,大将穆顺又命丧在吕布的方天画戟之下,因此即使再呆下去也是白白为他人做嫁衣,还不如回上党休养生息,以待下一次的战机来临。而在场不少的诸侯情况也是如此,因此听了张杨的话后,也是大为意动。

“张大人何出此言,难道不怕天下耻笑吗?”张杨这么一说,袁绍可就有点坐不住了,因此这与他的计划刚好相反,因此率先开口斥责道。而张杨一听此言,当即也不知如何回答,表情尴尬之极。

“敢问袁盟主,麾下兵马还剩几何?”看张杨似乎说不过袁绍,为了保住自己和老大的声誉,武安国也只好开口了。

“还剩…。敢问武安将军为何有此一问?”袁绍一时不察,几乎就要说出自己的兵马数字了,却猛地醒悟过来,于是干脆反问提问的武安国。

“既然盟主不知,就让我来代替盟主回答吧。”武安国此刻的神情十分严肃,一字一句地对着袁绍说道:“袁盟主带来的三万兵马,如今除了数百人的伤亡以外,几乎完好无缺!”

武安国此话一出,一众诸侯顿时用十分不善的眼神看向袁绍。要知道,从开展到现在,各路诸侯的人马都损失不少,如今听闻袁绍的兵马居然接近完好无缺,顿时便明白了其中的缘由:这位袁盟主,怕是一心保留实力,好渔翁得利了。而袁绍则是脸色阴沉,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既然袁盟主尚有如此兵力,那么讨贼一事,就全仗袁盟主了。某兵力不济,就不现丑了。”眼见如此机会,张杨又怎么会放过,当下连忙对着袁绍行了一礼,便转身离去了。而其他各路诸侯见袁绍居然还有如此之多的兵马,也害怕日后即使破了贼也得不到半分好处,因此也纷纷以兵力不足为借口,起身告辞而去。

“可恶;武安国!!!!”眼见一众诸侯纷纷离去,袁绍不禁对武安国恨之入骨,想不到自己的拖延计划,终究还是被此人如此轻易地破解了。当然袁绍不会知道,武安国根本就不是因为看破他的计划才出后破坏的,武安国完全是为了自家老大的声誉才力挺张杨。

而随着张杨和一众诸侯的纷纷离去,这次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讨董联盟,也正式宣布解散了。一众诸侯回到各自营中,便纷纷收拾各自兵马,回到各自的领地去了。由于武安国的穿越效应,最终历史上原本应该算是成功的讨董战役,终告失败收场。

而当一众诸侯还在陆续离去的时候,武安国已经和剩余的一千士兵离开了驻地,向着下一个目的地前进了。当然了,武安国下一个目的地,并不是回到北海,而是传说中的人才之地——颍川!

第三十三章 去颍川找人才

PS:送上周六第一更,嘻嘻,大家周末愉快哦

就在袁绍达到虎牢关的那一天,贾诩就已经料想到联军可能会撤军,因此早早便派不少兵马在各条要道上进行埋伏,特别是通往北海的主要退路。但是几天下来,各路诸侯的退兵都或多或少传来遭到伏击的消息,但唯独伏击孔融这一路,西凉军埋伏了好几天,除了看见一些来往的商旅外,根本就没有看到北海的人马通过。、

那天在大营里进行策划退路的时候,通过陈宫的提醒,武安国已经遇到伏兵这个问题,但是北海军已剩下五千余人,正面抗击的话,即使赢了,也会受到不少的损失。因此,武安国在略加思索后,终于想到了一个新奇的想法,那就是:把北海军化整为零,通通乔装打扮成商旅或农民,以此来蒙混过关。

也就是说,西凉军其实并非没有‘遇到’北海军,其实,这几天他们所看到的行人与商旅,全都是由北海军这帮‘临时演员’装扮而成的。也就是说,在西凉军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孔融一行人。早已静悄悄地离开了虎牢关,向着北海而去了。

“你们居然行如此荒唐之事,让老夫以后有何脸面去面对天下之人?!”此时此刻,在一辆‘商旅’马车上,孔融正对着在旁陪同的陈宫和太史慈大发脾气。对身为圣人后代的孔融来说,临阵撤军这等不忠不义之事,简直就是无法接受。而陈宫,太史慈知道孔融心里的恼怒,自是不敢多言,只有由得孔融责骂。

“天下如此鲁莽,尔等不但不多加劝阻,反而助其行事,气煞老夫也!!”见陈宫和太史慈默不作声,孔融依然怒气未消,继续责骂道。但无论他怎么责骂,二人就是不做声,由得孔融发泄心中的愤怒。

“罢了,如今天下何在?”见两人根本就不进行辩驳,由得自己责骂,即使是火气再大的人,也会慢慢消气了。孔融气消了以后,才忽然想起未见武安国的踪影,连忙向二人问道。

“大人,天下未免走漏风声,因此亲率一千士兵留守驻地,以为大人断后。”见孔融问起武安国的去向,一直没有做声的太史慈这才开口回答道。

“糊涂呀,假如老夫私自撤军一事被察觉,以天下手中那点兵马,又岂有全身而退之理?”听到武安国居然亲自留下为自己断后,孔融心中也不禁微微感动,只是嘴上却依然在责备。

“大人,其实天下这样做,无非是想保大人周全,如今诸侯离心,士卒折损甚多,再加上董贼尚有两关未破,如若不早作打算,势必有命丧之祸。”见孔融还是很关心武安国的安危,陈宫这时才出言相劝。

“吾何尝不知破贼一事实非易事,只是吾乃圣人之后,大汉臣子,如此退走,老夫实愧对天子,愧对综上呀。”孔融可是不折不扣的忠臣,因此对于退兵一事,仍是感叹不已。

“罢了,事已至此,多作责罚也是无益。”孔融也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也明白武安国等人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安危才会这样做,因此也不欲对陈宫和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