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细说宋朝-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尚真实,就有必要使画中建筑物的大小与实物各成相应的比例。好在宋代建筑学已十分发达精确,李诫的《营造法式》就是宋代专讲建筑技术的名著。于是,以界尺按比例勾画图中的建筑成为一种风尚,界画也因此而兴起。
  早期界画的代表人物是宋初郭忠恕,据说他的界画完全可以当作建筑施工图使用。他的《雪霁江行图》是界画精品,其中两艘大船更是精细绝伦。后人往往把界画评价为匠人之画,实际上,任何技法只要运用得当,都能产生不朽之作。前面细说过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张择端以界画技法绘成的风俗画的宏构巨制。
  两宋之际的苏汉臣最善于画婴儿嬉戏的画面与货郎图,他的婴儿图用笔简洁细劲,构图工整明丽,极具生活气息。生活在南宋中叶的李嵩也有多幅货郎图传世,这表明人物画已将百姓日常生活场景作为重要的题材,反映出人物画的新走向。李嵩的《货郎图》善于抓住货郎但刚到之时引起妇人幼童兴趣的一刹那,传神写照出浓重的生活情趣。
  南渡以后,历史题材的人物画勃然兴起,其原因自然与宋金对峙的政治背景息息相关。以画山水见长的李唐与刘松年,也都有历史人物画的佳作传世。李唐的《采薇图》歌颂伯夷、叔齐的气节,《晋文公复国图》表彰晋文公立志复国的精神,寓意十分明显。刘松年的《中兴四将图》,画了岳飞、韩世忠、刘光世与张俊,揭出人民对“中兴”的企盼。他还画过《便桥见虏图》,描写唐太宗在便桥与进犯的突厥可汗订盟退兵的历史场面,曲折表达自己的殷忧与关切。文姬归汉、昭君出塞一再成为众多画家笔下的题材,其中凝聚着浓重强烈的恢复情结。
  文人画风对人物画领域的扩张,在南宋中期梁楷手里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他的画风多样,但为其独创的简笔画是对水墨技法的新贡献。简笔画讲究写意,以大笔泼扫水墨,构成人物总体形象,气韵酣畅淋漓,再以细笔简略勾画五官神态。他的《李白行吟图》寥寥数笔就使李白飘逸洒脱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过目难忘。
  宋代也是书法艺术变革创新的时代。宋初创立翰林书艺局,也设待诏、祗候、艺学、书学、学生等职位。淳化三年(992年),太宗命将内府所藏历代法书墨迹编为《淳化阁帖》,后史称为历代法帖之祖。帖学的昌盛引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因辗转摹刻,渐失真迹风采,难窥用笔精微,所以有人叹息帖学盛而书法衰;另一方面,由于晋唐书法范本的普及,对行书的发展与尚意书风的形成,毕竟起了推动的作用。
  北宋前期书风基本上承袭唐代的余波,李建中堪为代表。他师法欧阳询,兼具魏晋书法的风采,书风遒劲醇厚,但苏轼说他“犹有唐末以来衰陋之气”。
  蔡襄是唐宋书风嬗递的转捩点。他书学虞世南与颜真卿,兼法晋人,楷书端庄沉着,行书潇洒简逸,既保持着尚法的传统,也显露出尚意的端倪。蔡襄的书法虽被评为“本朝第一”,但他只是过渡性的人物。
  宋代尚意书风当之无愧的确立者是苏轼这位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奇才。他提出了“我书意造”的口号,在书论里对尚意书法有充分的论述。归纳起来,一是人品重于书品,二是书法体现学识,三是书法传达个人情趣,四是“无法”“无意”乃创新的关键。所谓无法就是“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所谓无意就是“无意于佳”,妙手天成。他擅长行、楷,号称苏体,书风丰腴姿媚与沉雄浑厚相结合,笔势内紧外疏,险劲多变。
  黄庭坚这位苏门弟子在文学与书法上都很为乃师争脸,但并不亦步亦趋。在书法上,他也自有独特的风格,与苏轼同为宋代书风的杰出代表。他擅长行、草,用笔以瘦劲奇险取胜,这点倒与他的诗风相似。行草几乎每字都有险笔的长画尽力送出,结构纵横奇崛。他的作品结字雄放瑰丽,笔势飘逸峻美。
  米芾把书法中的点画移到绘画上,创“米氏云山”,可惜他的绘画作品并未流传至今,而作为书法家,他的传世作品却相当丰富。他篆、隶、楷、行、草各体俱工,行书最为世所推重。他的书风跌宕多姿,隽逸疏放。米芾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向来被称为宋四家,连称“苏、黄、米、蔡”。
  但有一种说法以为:所谓的“蔡”应指蔡京,后因蔡京名声太坏,才拿蔡襄来充数。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理由之一是“苏、黄、米、蔡”中的前三人是按活动年代排下来的,蔡京比前三人要晚,排在最后才顺理成章,而蔡襄在英宗朝已经去世,米芾则活到徽宗期,蔡襄排在其后显然不合排序的规则。理由之二是蔡襄的书风与苏、黄、米相去较远,而蔡京的书风“字势豪健,痛快沉着”,显然与前三家的尚意风格是一脉相承的。蔡京还有墨迹传世,这个问题值得从书风上进一步探讨。
  尚意书风是宋代书法的时代特色,强调人品重于书品也完全正确。但书法与人品毕竟不是一码子事,与蔡京同时的宋徽宗创别具一格的“瘦金体”,宋高宗书法造诣也很精湛,风格不失端雅隽秀,都是人品可鄙而书法可观的例证。
  北宋神、哲、徽三朝是宋代书法的鼎盛时期,南宋虽然也有不少书家,但大多学习苏轼、黄庭坚或米芾。范式一旦形成,余下的往往就是仿效。宋末的张即之试图另辟蹊径,以唐代欧阳询的风格糅合米芾的笔意,书风方劲古拙,挺峻峭拔,但影响毕竟有限。
  最后说说雕塑。宋代雕塑出现了两个与前代迥然不同的趋势,一是宗教雕塑的神圣性大为减弱,而世俗化大为增强;二是前代雕塑中那种雄浑阔大的气势消退殆尽,而代之以典雅秀美的风格。
  宋代最具代表性的雕塑群有三,一是贡县宋陵石刻,二是太原晋祠彩塑,三是大足石窟。宋陵雕刻的主要是男性官僚贵族,晋祠主要塑造贵族妇女的形象,两者构成上层社会的生活场景。
  大足石窟虽然以佛教题材为表现形式,但处处洋溢着世俗化的生活情趣,是宋代民间生活的传神写照,这就使其成为反映宋代社会风俗的最大的实物史料库。与唐代以前的佛像雕塑不同,这里的菩萨群像几乎都是人间的,不少观音以其秀丽妩媚、婀娜俊美,展现出东方民族的女性美,令人想起西方文艺复兴时期那些圣母像。大足石窟表明宋代无愧为石刻艺术史上又一个高峰,完全足以与敦煌、云冈和龙门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细说宋朝82:三大发明与科学技术
  李约瑟以为:对科技史说来,唐代不如宋代有意义。在被国人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中,火药、指南针与活字印刷的使用,都是宋代最后完成的。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宋代的天文学、数学与医学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过,黄仁宇曾在《中国大历史》里指出:由于宋代的经济未能在改革社会上发挥作用,这就“导致以上发明不能作为系统地增进”。
  火药的发明虽在宋代以前,但由于这一时期各政权之间频繁的战争攻守,很快被用于军事,从而进入了冷兵器与火器并用的时代。开宝三年(970年),兵部令史冯继昇献火箭法,五年后,火箭就用于与南唐的战争。
  《武经总要》是北宋仁宗时期官修的一部关于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的巨著,记录的火药武器就有弓弩火药箭、火药鞭箭、火球、蒺藜火球、烟球、毒药烟球、竹火鹞、铁嘴火鹞等十多种,还分别记载了引火球、蒺藜火球与毒药烟球的配方,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完整的火药的配方。
  其后,火药研制不断改进。靖康元年(1126年),在开封保卫战中,宋军已使用霹雳炮打退金军的进攻,这是火药拌和瓷片装入干竹节内裹以纸壳而成的一种火器。金朝在这一基础上制成震天雷,宋人称之为铁火炮,《金史》有具体描述:“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大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里之上,火点着甲铁皆透”,威力强大可以想见。这种铁火炮因蒙古西征传到中亚与西南亚,回回炮应即由此改进而成的,再由蒙古军队用于攻宋的战争。
  管状火器的发明在兵器史上有重要的意义。据陈规的《德安守城录》,绍兴二年(1132年),他为坚守德安(今湖北安陆),用火器制造长竹竿火枪二十余枝,其法是一人持枪,一人点火,一人协助,使用虽不便利,却是管状火器的最早记载。
  金朝末年研制成功飞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