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盛唐-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钊在经济的开篇便反驳圣人之言,会有人跳出来跟他放对,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只要皇帝不当回事就没有什么。反正大唐也没有以言论获罪的例子。

但是宋璟,张说,这样一个比一个分量重的老臣子跳将出来替杨钊说话,事情的性质可就变了。一些人分析之后,得到了一个结论,那就是皇帝可能要重用杨钊了。

但是这可能吗?反驳圣人之言,这场辩论不可能很快尘埃落定。在没有盖棺定论之前,十个人都知道杨钊还是**的秘书少监为好。除非杨钊又甚子办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扭转乾坤。不过看看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臣子的表现。怕是其中内里并不简单。

“张大人,卑职敬您乃是文坛领袖,但并不代表张大人就可以在这含元殿的朝堂之上无所顾忌。”小脸长的都像虾米的御史,恼羞成怒之下忘了自己几斤几两,公然反驳张说道:“杨子午的书一共有三个大部分。首先诗反驳圣人关于天下之财为定数之事。二是介绍我大唐经济发展的过程,以及部分规律。三则是基于此,提出部分建议,用以解决一些看似无解的问题。说道这里,问题就出现了。卑职敢问大人,何谓经济发展的过程?杨子午尚未交代经济二字作何解释,大人又如何判定杨子午所言必定真确?”

“老夫就凭借老夫为官几十年的经验。何谓经济,有多重解释,经世济民也好,财富节省之意也好。皆是为国之言。天下财富是否会增长,这个问题老夫不用去解释。杨子午已经说的清清楚楚。所谓经济发展的过程,便是指如何让百姓尽皆富有的过程。尔等为官一地却不思造福一方,谈何理解杨子午之意?杨子午提出的那些建议,哪一条不可行?哪一条又不能行的?”

看着那个御史和张说越争越激烈,老男人不由得有些头疼。这些官员就是这样,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争的不可开交。作为皇帝的他没有说话,下边即便争出了对错,也算不得准。

暗暗看了王维一眼,老男人知道,这个时候也只有王维跳出来说句话,或许有用。

感受到皇帝的目光,王维便不能再继续充当庙里的菩萨一边不言不动了。

“启奏陛下,那杨子午本是臣的忘年之交,按理这样的事情,微臣但避开才对。”王维看着高高在上的老男人一眼,发现老男人的脸上有了笑容,才道:“但臣有一眼,不知道该不该说出。”

“王爱卿尽管说来,朕不怪你便是。”

得了老男人承诺的王维,往争论不休的张说和那个御史中间一站:“二位?张大人和这位御史争论,无非是一个觉得杨钊才华深不可测,另一个觉得已有反驳圣人之言的事,经济一书成书于月余之前,两位皆未见杨子午,如此争下去也不是办法。倒不如将杨子午招来,让他来说,不知各位可有甚子意见?”

这是张说和那个御史才注意到,他们两个争来争去,好像都有些越俎代庖了。其实不光是他们,对于经济一书有些看法的人都越俎代庖了。争论并不一定要看到作者。

因为杨钊耗时两月的一本薄薄的书,争论的远不止这两个人。但是凡是支持杨钊的都是一些头脑灵活的开放之辈,而带有孔德昌类似想法的人都是一些较为保守的人。新旧理念的碰撞,就像是点燃了的火山一样,处处都在进行着这种新旧思想的较量。

杨钊为了让人重视而作的工作,出乎意料之外成功。只有辩论才能加深了解。也只有了解的才能领会其中的意味。让别人领会了,记住了,杨钊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王爱卿所言极是,传旨,找杨钊火速前往含元殿见驾……”

一个传旨的小黄门,在得到了皇帝的旨意以后,便一溜小跑的向着午门而去。然后坐车也好,骑马也罢,直奔杨钊的府邸而去。

这个时候,杨钊却无所事事的看着一些从皇家藏书楼了顺手牵羊得到的一些绝版书籍。小玉环和雨桐也候在一旁,学习着杨钊教他们的那些稀奇古怪的知识。已经早就学会读书认字的雨桐和小玉环,学起任何东西都很快。

看着两个美女,一副红袖添香的架势围绕着自己,杨钊就幸福的找不到北。不过可惜的是,小玉环的年龄太小。而雨桐又太温柔……

不多时,小黄门便来到杨钊的府邸大门处,一声圣旨下,杨子午接旨,杨府中所有的喽啰,愣是没有一个人敢阻拦……

第201章:舌战孔老头

第201章:舌战孔老头

在小黄门连声的催促之下,杨钊不紧不慢的收拾着装束,秘书少监的服饰穿戴起来并不繁琐。但是杨钊却穿了近一刻钟。他在思索,突然传来的召见到底是什么意思?

如果是在紫寰殿召见,那么很有可能是老男人的夸奖,但是在含元殿就不一样了。至于自己会不会像是叶孤城和西门吹雪似的和某人决战于紫禁之巅,杨钊没有想过。经济本就是一本初级的不能再初级的理论书,浅显的让杨钊自己都感觉到羞愧。但即便是这样,他依然高估了大唐人的接受能力。看不懂书的大有人在。

一千多年的文化积累,就像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一般,横跨在大唐人的面前。在杨钊看来很简单的东西,却涉及到唐人所能理解的极限。唐人很聪明,只要看看大唐雄踞那个时代的巅峰便能理解这样一点。但是时代的差距,却能遮住很多人的眼睛。

反驳圣人的观点是书的基础论点,也是引发议论的根本所在。杨钊知道事情不会那么简单,但也并未料到会闹到含元殿这么严重。

穿好了官服,杨钊便跟随者传旨的小黄门,乘着马车直奔大明宫而去。不多时便来到了含元殿前。大明宫多数殿堂都是用木制的结构,远远的看去,除了庄严肃穆之外,还多了一丝古朴的韵味。杨钊安静的在偏殿一角等候着,小黄门向皇帝缴旨之后,才是他觐见来男人的时机。

不大会,便传来了一声:“宣,吏部郎中兼秘书少监,杨钊杨子午进殿觐见……”

杨钊连忙整了整没有丝毫散乱的朝服,在一旁小太监带领之下前往朝会的所在。

看着殿外站着的一排排威严的千牛卫,杨钊平复了一下心情,保持着严肃的面孔,缓缓的跨过了那个红漆的高高门槛。

低着头走进几步,杨钊一个躬弯成九十度,朗声道:“微臣吏部郎中兼秘书少监杨钊,拜见皇帝陛下,愿吾皇圣寿无疆……”

老男人看着身形瘦弱,却如同雪中青松一般的杨钊,很满意的点了点头:“爱卿平身。”

杨钊弯着腰道:“谢陛下恩典。”然后才直起身来,打量起了含元殿内的一切……

文武百官分立两边,左边是文官,右边是武官,两帮人分成四排。文官这便打头阵的是已经有了座位的张说,其次便是宋璟,在后面就是王维。

杨钊对着王维露出一个微笑便算是打过了招呼。而右边打头阵的便是大将军陈玄礼。在后面是千牛卫大将军薛延津(前几章,把千牛卫大将军错写成薛锈,这里胖子说声抱歉!)等等。

老男人神色平静的看着杨钊,道:“杨子午,有人状告与你,说你不尊圣人,坏于教化,出无稽之言,不知你可有话说?”

众位大臣一听皇帝的这话,便感觉不是滋味。要知道在大唐律中,状告七品以上官员者,不成反坐。也就是说告不成功,那所告的罪名就得自己承担。

皇帝上来说出这样一句话,其中深意,就有待思索了。

一些脑子比较灵的大臣已经看出了其中猫腻。皇帝上来就是爱卿。接着称其为杨子午。子午是什么?那是杨钊的表字,皇帝张口就是杨钊的表字,看来孔德昌有些玄了。能参与朝会的都是高官,这些人别的或许不行,但察言观色的本事却都是一等一的。当然不长眼的肯定也有。

“这……”面对着皇帝的诘问,杨钊先是一怔道:“微臣自认也是读书之人,岂敢不尊圣人,不知何人欲状告微臣?这等无稽之谈的罪名,微臣端是要与他理论一番。”

看着杨钊转而便义愤填膺的脸,仿佛受了多大的委屈一般,脑门冒火的寻找着状告自己的凶手。孔德昌一阵偷乐,就凭着杨钊这样的城府,孔德昌就觉得自己已经赢了一半。

从袖子里抽出经济一书,孔德昌高高举起道:“杨钊,此书可是你就任秘书少监后所作?”

杨钊转头一看,乖乖,这不是国子监祭酒孔德昌吗?快过年了,这老家伙跳出来干嘛?不过不管干嘛,搞自己的人到底是谁,杨钊已经清楚了。

“不错,正式在下的拙作。”杨钊点头承认道:“不知孔大人此为何意?”

“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