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盛唐-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杨钊想岔了,孝廉令这东西,在这个时代确实不是一般的玩意。

“这我儿就有所不知了。”张氏仿佛心中大定一般,娓娓而言道:“此物首创于前朝炀帝时期,当时炀帝卖官粥爵,苦于无信难成其事,便造一令牌为证。不过此事至我大唐得天下后便被废止。”

听到这里,杨钊心道,看,我说谁好心送东西呢,原来这玩意本身就不是好东西来着,好东西谁会白送?

张氏接着说道:“至本朝则天皇后年间,则天皇后以女志身登大宝君临天下之时,为选天下遗才,特仿铸十二道令牌传行天下。便是如今这孝廉令的原身了。”

杨钊好奇了,还有这么回事?历史上不是说当时武则天是制铜匦吗?弄个青色的朝着东面的匣子,到处收人家用铜管装的自荐信来着。什么时候造的令牌?不过还是先听听老娘怎么说。

“而后则天皇帝还政李唐之后,至明皇接位,却并未废除,直传到今日。”张氏来了精神道:“我儿可知,前番得此令牌的都是何许人吗?”

杨钊心道我连令牌都不知道怎么来的,怎么可能知道好不好,不过听故事也得有听故事的样子:“娘您快说都是那些人?”

吊足了杨钊的胃口,张氏才道:“姚崇姚相,吏部待朗张说,京吾大将军陈玄礼,户部待朗牛仙客,不过这些都是传闻。至于具体谁手里有,娘以前也不知道,不过现在知道了,我儿就有一块嘛。”

杨钊心道,靠了,都是重量级人物啊,这玩意真有那么神?上下其手的将令牌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恩,很普通:“娘,您老足不出户的怎么知道这些的?”

“这个……”张氏犹豫了,当年他老爹张易之正得宠那会儿,就知道这东西。张易之虽然全靠一张脸混饭吃,可也没傻到什么都不懂。

张氏自然不能告诉儿子:我老爹当年想给后代们留条路,在床底之间跟武则天求了好一段时间都没有求到一块,回家了还因此事大发雷霆才知道的!

杨钊一看张氏犹豫,就知道这事儿肯定有内情,估计也问不出什么来,于是想了想道:“娘,您老觉得这东西很有用?”

“岂止是很有用。”张氏看着自己儿子懵懂的样子道:“是非常有用。有了此物,别说一个县令,你就是把永乐县给翻过来,颠倒几个来回都不成问题。”

杨钊伸手摸了摸令牌,道:“娘,即便如此,孩儿觉得这家,还是搬了比较好……”

第053章:搬家?难呐!

“哦?”张氏奇怪了:“有了这块令牌在,我儿怎么还想搬家的呢?”

杨钊笑了笑道:“娘,搬家躲避仇家只不过是顺道的事儿,其实孩儿真正的意思,是借着这个事情离开永乐罢了。”

“胡闹。”张氏张氏撇了一眼旁边的破拐杖,道:“钊儿,俗语有言故土难离,搬家能搬到什么地方去?再胡闹小心为娘收拾你。”

张氏什么都好,就是人暴力了点,动不动就喜欢拿着拐杖收拾人,杨钊哭笑不得的看着张氏,心道除了会收拾我,你老还有别的没?

“娘,搬家自然有搬家的好处,你仔细听孩儿说完成不?”杨钊在椅子上把自己摊成一张大饼,道:“永乐地处偏远,各种物资转运艰难,且地方小,属难有作为之地。要想光大杨家,迟早得搬走,这是其一。”

张氏一撇嘴:“你还有其二其三呢,一起说出来吧,为娘我都接着了。”

“其二呢,如果在今年永乐以及半个大唐会出现一场大灾,操作的好的话,也许是个机会也说不定。”杨钊接着道:“其三,您的孩儿我得罪的那些可都是喜欢秋后算账的人物,入县学的事儿想都不用想了,不进学以后怎么参加科举?”

张氏很不以为的道:“大灾?你说有就有啊?你一个毛孩子不思读书上进,老是说一些有的没的虚无之事。就是有,现如今国库丰盈,朝廷还能真看着我等百姓饿死不成?至于你得罪的那些人,又不是甚子大仇,有孝廉令在,自然可保无忧。儿子,你这些理由可很难让为娘我打定主意搬家的。”

朝廷?就是光指望朝廷才会饿死人的。杨钊知道开元九年,大唐迎来了最为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北方三道的大旱灾。

没有大事的河内道,却迎来了一场大蝗灾,开元前期划分的十道六十四州,一个都没跑掉全部受到了影响。这么大的情况,不早做些准备,到时候西北风都没得喝。

“娘,搬家这事儿,真的没得商量?”杨钊不敢跟张氏顶牛,只得做最后的努力:“蜀中和关内可都已经出现了旱灾的苗头,到时灾民遍地,想走可就真没地方去了。”

“那照我儿这么说,我等又能搬到什么地方去?新至一地举目无亲不说,其中舟车劳顿,周转费用又需要多少?”

张氏跟年轻人不同,年轻人考虑事情往往立足于理想的需要,而张氏这种经历了风霜,又有些年纪的人考虑事情却是立足于现实。

“搬到西京长安,去投靠三房?到时寄人篱下,还不如就守在这里。”张氏接着道:“我儿多多刻苦用功,将来金榜题名再搬岂不更好?”

杨钊知道也许是他想的太简单了,虽然他有把握,即便长安米贵,也饿不着这小小的杨家。但张氏说的也不错,灾情影响了整个大唐,搬又能搬到什么地方?

“娘说的是,不搬就不搬了。”杨钊咬咬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孝廉令顶着,玩阴谋咱怕谁来着?

至于永乐县的那些大佬们,在未来的大灾里面表现好,那就没什么说的。如果表现的不好,握着孝廉令的杨钊不介意拿着鸡毛当回令箭。

春日无长短,自从比试结束以后,杨钊倒是过了几天的消停日子,小玉环也终于过足了听故事的瘾。

而且还掌握了无往而不利的超级武器。只要杨钊不讲故事,小玉环就嘴巴一撇开哭,甚至不用闻风而至的张氏来主持公道。杨钊就会被“哭功”给打的落花流水一败涂地。

至于搬家的事情,由于严峻的事实,不得已做了空中的楼阁,杨钊不提,张氏自然不会说。而张氏经过几天的串门,也终于搞清楚了杨钊的丰功伟绩。

虽然一个人可能知道的很少,但搁不住街坊们的人肉搜索,杨钊做的那点事,最后全部被翻了出来。像是某日某时,某某看见孙大山一脸横肉的闯进杨家小院,却有没隔多大会儿,便灰溜溜的跑回去等等,就连杨钊怎么撂倒刘学政的事儿都被传的沸沸扬扬。

至于刘学政为什么没有派人报复什么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欺负人家孤儿寡母的容易惹众怒。第二就是想利用这事儿从李安道那里捞点好处。

刘学政始终都不相信,一个八岁的孩子能一眼看出他是在帮李岫作弊,但事实杨家小子就偏偏看出来了,刘学政的推测就是有人在帮着杨家小子。一天没有搞清楚是谁在挺着杨家小子,刘学政便一天不会报复。

能混出来的,哪一个没有点头脑,两眼一抹黑的去踢铁板,这事也只有刚出道的愣头青才会干。刘学政一边暗中调查,一边接着机会狠狠的削了李安道一笔。

但是调查的结果却让刘学政犯难为了,因为他什么都没有调查出来。有着张方和孙大山的例子,刘学政越是摸不清楚,越是不敢乱动。他自家的八岁孙子在他常年的教导之下,才学了不到百十个字,还正处于玩尿泥的年龄。

因此刘学政自然不相信人家的孩子就能生而知之。至于杨钊最后唱出的那首诗,在刘学政看来就更扯淡了,他刘学政都快黄土埋脖子的人了,也没那感悟,一个八岁的孩子能张口就来,那不就是说一头大象被几只蚂蚁给**米了一样可笑吗?

经过一场堪称闹剧的比试,所有的人在表面上都消停了。却不知一场更为严重的风暴却在酝酿之中,自然灾害这个人力难违的怪物,正在人们没有多大防备的时候,一步一步的逼近了,关中大旱和蜀中大旱不一而足。

关中和蜀中都属于大唐朝粮食的集中产地,大旱的苗头刚刚出现,便急坏了户部的所有官员,减赋税,挖深井等等一系列措施飞快的从中央传到了地方,但却依然阻止不了灾难来临的脚步。

正当满朝上下都在讨论是不是要开仓赈济的时候,突然出现的一件事情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大唐一代贤相姚崇,在这个时候死了。老男人李隆基更是难过的一连几天都上不了朝。于是大唐在忧患交加的氛围中,时间缓缓的走到了开元九年的夏天……

第054章:拜师

大顺粮号,后院。

王管家站在一小青年的身边,道:“少爷,您唤老朽过来,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