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鏖兵西北-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但也可能促其不顾一切决心死守,甚至放弃西宁,撤守大通河东岸及享


堂、新城、湟水北岸,保障向河西的退路。在我军攻占兰州六七天不得手时,
宁马主力就可能乘机增援兰州。青、宁二马有汽车两千辆以上,要充分估计
到宁马主力车运兰州的可能性。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第1 兵团即可迂回兰州
北部,我军将集中3 个兵团于兰州会战。王震兵团应有此种作战之充分准备。

同时,为防止胡宗南部队增援兰州,决定周士第兵团留下,以牵制胡
宗南残部。

当日,彭德怀以第一野战军司令部的名义,发出进攻兰州的战术指示,
强调了以下几点:青马匪军为今日敌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在全国也是有
数的顽敌,我们对他须有足够的估计,并作充分的精神准备,力戒轻敌骄傲
急性。

……各部在进攻时需要仔细侦察,精密计划,充分准备。。。须集中
优势兵力、火力、技术于一点,一个一个山头、房舍、阵地,逐次地歼灭敌
人。不攻则已,攻必奏效。

……进攻中,须充分准备歼灭敌人反冲锋部队,组织消灭反冲锋的火
力,构筑抗击反冲锋的工事。

……密切步炮协同。炮兵须反复精细地侦察敌人火力、火力的具体配
备,组织良好的战场观察,切忌盲目的射击。须知优势的炮火,在顽强的敌
人面前,并不是万能的。

……对敌人外壕、陡壁的克服,须用挖对沟,改造地形来接近,用炸
药来破坏。因弹药运输困难,炮击只能是辅助的。

彭德怀想得比较周密。他把战斗过程中能够遇到的困难,全部交给大
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解放军对兰州之敌只是形成东、西、南三面包围,而北面退路的黄河
铁桥仍在敌人控制之下,因此,还不能排除敌人在解放大军强大压力下突然
逃跑的可能性。

于是,彭德怀决定,先以9 个团的兵力,于8 月21 日,对敌人全线阵
地进行一次攻击。

郑维山和王宗槐的第63 军,王道邦和肖应棠的第65 军,两个军共以5
个团的兵力,攻击豆家山、古城岭和十里山一线敌之阵地。第65 军军长邱
蔚因病未能指挥作战。

张仲良和高锦纯的第4 军,以两个团的兵力,攻击沈家岭敌之阵地。
此时,张达志军长尚在赶赴兰州的路途之中。

罗元发和张贤约的第6 军,以两个团的兵力,攻击皋兰山主峰营盘岭
敌之阵地。

攻击命令发布后,彭德怀远眺敌人南山阵地,说:“这个马步芳真是夜
郎自大。他想在兰州吃掉我们,好吧,那就走着瞧!”

24


总攻发起之前,彭德怀的双脚,踏遍了阵地的前沿总攻发起之前,往
往是部队最紧张的阶段。

这一段时间,烦人而漫长,又令人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躁动与不安。


彭德怀将全线攻击的命令发出后,在临时指挥部里,怎么也呆不下去
了。

野战军司令部暂时设在兰州东南的乔家湾。这里离前沿阵地很近,枪
声炮声,听得一清二楚。彭德怀的指挥部,总是离前沿阵地很近,近到不能
再近的地步,这是他多年戎马沙场所养成的习惯。此外,他还有一个老习惯,
爱往阵地上跑,并且事先不给下面打招呼,往往弄得部属官兵们不知所措。

今天,彭德怀决定到阵地上去,看看部队在总攻前到底准备得怎样。
他很不情愿坐在指挥部里听别人汇报情况,而是尽可能地自己去观察,去检
查,去掌握。

当然,他这么做,决非是不相信干部,不相信群众,而是为了尽量避
免判断上的错误,减少指挥上的错误,一句话,就是为了少流血。因而,他
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在枪林弹雨的前沿阵地上,出现在战士们当中。

彭德怀离开乔家湾,朝第6 军阵地走去。

天高气爽,万里无云。

第6 军指挥所刚移到九条路口以北的邵家泉。这个村子位于兰州正南
方向,可以看到即将进攻的皋兰山的概貌。

军长罗元发、政委张贤约,和几个指挥人员一起,正在军指挥所里,
围着几张地图,研究试攻的具体方案。

突然,值班参谋跑来报告道:“彭总来了”罗元发和张贤约,还有副政
委饶正锡、参谋长陈海涵等人,一阵风似地赶到村口迎接。

但是,邵家泉村口,却不见彭德怀的踪影。

罗元发一打听,才知道彭德怀没有进邵家泉村,径直登上对面的山头
了。

打听清楚后,罗元发有点着急起来。他一边朝彭德怀去的山头方向急
走,一边扭头对参谋长陈海涵说:“你立即通知前面的部队,要特别注意警
戒,防止敌人耍什么花招!”停了一下,他又吩咐道:“同时,通知团以上主
要领导干部,迅速赶上山来看地形!”罗元发和张贤约几个人跑步登上山头,
才见到了彭德怀。

彭德怀一见罗元发和张贤约等人的面,就单刀直入地询问部队的准备
情况。

大家就伫立在山头,谈了好长一阵子。

彭德怀听罢,站在一个高坎上,又举起望远镜,向皋兰山敌阵地仔细
观察。

这时,第6 军各师的指挥员也陆续赶来,站在彭德怀的两侧和身后,
一起察看地形。

罗元发举着望远镜看了一阵,说:“敌人把几十里山坡挖遍了,到处是
窟窿眼睛,没一处是好的。”张贤约也说:“兰州南山阵地够坚固的了,敌人
还这样日夜在挖。。”彭德怀放下望远镜,望着大家说:“看来,马步芳父
子在兰州,是铁了心要丢出血本的!”停了一下,他又用一种少有的坚定声
调说:“敌人加紧挖坟墓,知道他们的末日到了!”彭德怀站在月牙形的人群
当中,详详细细地把敌军阵地上的地形、碉堡、峭壁、壕沟、铁丝网等情况
告诉大家。

阳光照在他的脸上,汗水闪烁着晶亮的光。宽阔的额头,粗黑的眉毛,
有神的目光,高耸的鼻子,黄河岸壁上的岩石一般重叠在一起的很厚的嘴唇,


还有布满钢针一般坚硬胡茬的下巴,以及轮廓显得格外厚实的耳朵,整个这

些线条,构成了他那张士兵与将军都感到熟悉而威严的脸。

他脸上的表情总是单一的:冷静、沉着、威严。

人们平时很少见到他笑。他也很少笑。生气的时候,还听到他骂人,
训人。但人们见了他,并不感到生畏,相反,从他那里得到的是智慧,是力
量!是长官对下级的爱戴!

他的肩头,压着关系到千百万人的鲜血与生命的巨副重担,他的内心
里绝对不比任何人轻松多少,但他的外表却是从容的,自信的。

大伙儿和他一起,站在这座距离敌人前沿阵地很近的山头上,面对着
皋兰山敌军阵地,聆听他面授机宜。

第6 军将要进攻的营盘岭,位于皋兰山的正中央,与敌人设在西边的
沈家岭和东边的马架山阵地,互相衔接,互为依托,并以抗日战争时期修筑
的国防工事为骨干,构成对解放军的整个防御体系。

巍峨的皋兰山,以营盘岭为最高,能否拿下它,是第5 军能否胜利完
成这次战斗任务的关键。

彭德怀指着营盘岭下面的一个名叫下庄的小村子,对一直站在旁边的
罗元发说:“根据这个地形和敌人设防的重点,你们很好地组织侦察,确实
弄清敌人的火力,再好好研究一下,如何从正面突破。”听了彭德怀的这番
话,罗元发想:“在战术上,彭总历来要求我们尽量从敌人的侧翼实施迂回,
分割和包围,可是,这次为什么要我们从正面突破呢?”怀着一种矛盾的心
情,他又把敌人的阵地仔细观察了一遍。

原来营盘岭顶上,有一组用钢筋水泥筑成的环形集团工事,那是营盘
岭的主阵地。以此为依托,敌人将山崖削成3 道峭壁,每层约10 米高,设
了3 道防线。最下一层更高,约15 米的样子,它的下面就是下庄。主阵地
的东西两侧,都是悬崖绝壁,难以攀登,而且敌人可能料到解放军善于使用
迂回战术,特别加强了两面的火力配备。

这种阵地,如果从侧翼主攻,必然上当。而从正面主攻,却是比较妥
当的。

罗元发在重新研究了地形之后,想了想,对彭德怀说:“彭老总,我有
个想法。是不是主攻部队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从下庄正面发起攻击,以少
数兵力从侧翼助攻,吸引敌人火力,待正面得手后,再从两翼投入兵力?”
彭德怀点了点头,说:“这样才好。”看完地形,来到山背后,彭德怀选准了
一块草地,对大家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